1927年9月10日夜,中共鄂中特委領導約30人的農民武裝在沔陽戴家場舉行起義,隨即組成游擊隊,在沔陽、監利、潛江縣邊境開展游擊活動,一度占領沔陽縣城(今沔城),游擊隊發展到200餘人,此即第49路工農革命軍的前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49路工農革命軍
- 組成時間:1928年1月
1927年9月10日夜,中共鄂中特委領導約30人的農民武裝在沔陽戴家場舉行起義,隨即組成游擊隊,在沔陽、監利、潛江縣邊境開展游擊活動,一度占領沔陽縣城(今沔城),游擊隊發展到200餘人,此即第49路工農革命軍的前身
1927年9月10日夜,中共鄂中特委領導約30人的農民武裝在沔陽戴家場舉行起義,隨即組成游擊隊,在沔陽、監利、潛江縣邊境開展游擊活動,一度占領沔陽縣城(今沔城),游擊隊發展到200餘人,此即第49路工農革命軍的前身192...
中國工農紅軍是中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簡稱“紅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1927年黃安縣(今紅安)農民政府大門兩旁寫對聯出現的“紅軍”,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用“紅軍”一詞稱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1928年5月25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決定,全國各地工農革命軍正式定名為紅軍。1...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到達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地區,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土地革命,恢復和建立共產黨的組織,建立革命政權和赤衛隊。與此同時,經過團結、教育、改造工作。至1928...
中國工農紅軍序列是指中國工農紅軍的指揮體系以及所轄部隊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簡稱“紅軍”,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由中國工農革命軍及其他革命武裝於1928年5月以後陸續改稱。先後組成了第一方面軍、第四方面軍、第二方面軍和陝北紅軍等,建立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和...
工農革命軍後方留守處舊址,位於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市茅坪鎮茅坪村。2018年3月,工農革命軍後方留守處舊址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核定並公布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1927年,工農革命軍在茅坪建立了一個後方留守處。留守處設在茅坪的象山庵。留守處主任是原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的副師長余賁民。保護措施 2018年3...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師後建立的一支工農武裝。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隊伍上了井岡山。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餘部和湘南農軍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並於同年5月4日在寧岡正式成立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
9月初,毛澤東到達安源,在張家灣召開軍事會議,具體部署了發動秋收起義、分路會攻長沙的計畫。9月9日凌晨,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及一團全體官兵,頸系紅領帶,臂佩紅袖章,高舉著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這面鮮艷的紅旗,引吭高歌:“紅色領帶系在頸,只顧死來不顧生。”隨後,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和...
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時,起義部隊為了爭取和團結國民黨左派,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仍用國民革命軍陸軍旗幟。秋收起義時,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參謀何長工、副官楊立三、參謀處長陳樹華三人設計出有鐮刀、斧頭、五角星的紅色軍旗。旗底為紅色,象徵革命;旗中央為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五角星內有黑色...
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部舊址位於鶴峯縣走馬鎮梅坪村。1928年11月底,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在該處整編、訓練。橫屋明間左右次間是王炳南、文南甫的住房和軍部辦公室。舊址坐北面南,為一正兩橫的懸山頂穿斗結構板裝瓦房,屬典型的土家族乾欄式建築。該舊址對於研究工農革命家第四軍的歷史具有重要價值,同時,作為典型...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上了井岡山,創建了以寧岡為中心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8年1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存下來的部分隊伍,來到了湘南地區。在中共湘南特委和當地農軍的組織領導和配合下,發動了湘南武裝起義。3月,在永興成立了湘南蘇維埃政府。3月底,由於湘、桂、粵軍的三路“協剿”,起義農...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創建的工農革命軍隊。中國共產黨先後兩次建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東江工農革命軍第二師:1927年5月,中共東江特委將吳振民率領的海陸豐農軍,楊石魂率領的普寧、潮陽縣革命武裝,以及惠州地區的一些農軍在陸豐會師後改編為惠(州)潮(州)梅(縣)農軍總隊。吳振民任總指揮,楊石...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吳光浩任軍長,戴克敏任黨代表,汪奠川任參謀長。形成過程 1927年11月13日,中國湖北省黃安(今紅安)、麻城三萬餘名農民自衛軍和義勇軍在黨的“八七” 會議精神指引下和中共湖北省委領導下,舉行黃麻起義,攻打黃安縣城,打響了鄂豫皖地區武裝反抗國民黨右派的第一槍,...
1928年5月4日,朱毛兩部在寧岡礱市龍江河灘上召開會師慶祝大會,宣布成立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現收藏於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文物介紹 1928年5月4日,朱毛兩部在寧岡礱市龍江河灘上召開會師慶祝大會,宣布成立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王爾琢任軍參謀長,陳毅任士兵委員會主任(政治部主任...
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第一次在武裝鬥爭中公開打出中國共產黨的旗幟,進一步在全國人民面前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的決心。在起義受挫後,毛澤東從實際情況出發,毅然改變了原定的進攻並奪取省城長沙的計畫,及時率領工農革命軍向國民黨統治薄弱的農村進軍,走上了在農村開展游擊戰爭,建立革命根據地,以保存和發展...
新城大捷發生在1928年2月18日,指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攻占寧岡縣城新城(今井岡山新城)的一次戰鬥,此役後,宣布成立中共寧岡縣委。一、新城戰鬥的背景 1927 年 9 月 9 日,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在湘贛邊舉行了秋收起義。由於敵強我弱,加上沒有人民民眾的支援,起義沒有成功。起義失敗後...
1.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蘇區向陝甘革命根據地(亦稱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毛澤東在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後指出:“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而告終。”2.1980年8月,在會見義大利記者法拉奇時,鄧小平說:“在1935年,我們歷史上著名的長征中召開的遵義會議上,...
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部隊主要有原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湖南平江和瀏陽的農軍、湖北崇陽和通城的部分農軍、安源煤礦工人武裝共約5000人,統一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下轄第一、第二、第三團,由盧德銘任起義軍總指揮。9月9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工農革命軍分別從修水、安源、銅鼓等地出發,...
為了鞏固這支新生的革命軍隊,適應革命鬥爭的需要,毛澤東在到達三灣的當天晚上,就主持召開了前敵委員會議,決定對起義部隊進行整頓和改編。主要內容是:第一,資遣一部分不願留隊的人員,部隊縮編為1個團,稱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第二,在部隊中建立黨的組織,做到連有支部,營團有黨委,連以上設...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又稱“湘鄂贛蘇區”,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邊界地區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區域。1928年7月,彭德懷、滕代遠和黃公略成功領導平江起義之後始建。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前期創建的全國六大蘇區之一。工農革命軍、紅五軍、紅三軍團、紅一方面軍誕生於此,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