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屆泰迪獎

第31屆泰迪獎

第31屆泰迪獎(31st Teddy Awards)是由柏林國際電影節與泰迪贊助協會(TEDDY Sponsorship Society)主辦的電影類獎項。

第31屆泰迪獎是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場外獎項,評選範圍為所有參加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官方單元及平行單元中有LGBTQAI+元素的影片。共設定6個獎項,最終。《普通女人》獲得最佳劇情片,《日常對話》獲得最佳紀錄片,《我的同志姐姐》獲得最佳短片。

德國時間2017年2月17日,該屆泰迪獎在德國柏林藝術劇院(Haus der Berliner Festspiele)舉行頒獎典禮,由Jack Woodhead擔任主持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31屆泰迪獎
  • 外文名:31st Teddy Awards
  • 頒獎時間:2017年2月17日(德國時間)
  • 頒獎地點:德國柏林藝術劇院
  • 類型:電影類獎項
  • 國家地區:德國
獎項歷程,獎項評審,入圍名單,競賽影片,展映影片,獲獎名單,獎項幕後,獎項評析,

獎項歷程

德國時間
日程
2016年10月31日
參賽長片報名截止
2016年11月15日
參賽短片報名截止
2016年12月19日
公布該屆泰迪獎海報
2017年1月4日
公布競賽評審團成員名單
2017年1月14日
公布讀者評審團成員名單
2017年1月17日
公布泰迪特別獎獲得者
2017年1月31日
公布入圍片單
2017年2月17日
頒獎典禮
慶祝秀
第31屆泰迪獎
橫版海報

獎項評審

評審類型
評審姓名
備註
競賽評審團
Gizem Bayiksel
土耳其策展人、攝影師、製片
Sachiko Imai
日本翻譯、策展人
Hassan Kamoga
烏干達策展人、製片、活動家
Saadat Munir
丹麥策展人、製片
Marjo Pipinen
芬蘭策展人
Carl Spence
美國策展人
Martin Wolkner
德國策展人、影評人
讀者評審團
Hannes Richter
電影愛好者
Stephanie Rohde
電影愛好者
Ulf Spengler
電影愛好者
Katayun Pirdawari
電影愛好者
註:競賽評審團由專業電影人組成,評選最佳劇情片、最佳紀錄片、最佳短片、泰迪評審團獎4項獎;
註:讀者評審團由業餘電影愛好者自主報名,經泰迪贊助協會篩選後組成,評選泰迪讀者獎1項獎。
參考資料來源:
第31屆泰迪獎
橫版海報

入圍名單

競賽影片

類型
片名
導演
國家/地區
劇情片
檳榔血
中國香港、中國大陸
《流動體》
中國台灣
義大利、法國
選角
Nicolas Wackerbarth
德國
馬修·德尼、西蒙·拉瓦
加拿大
巴西
《謹慎》
美國
《EMO音樂劇》
澳大利亞
怪奇秀
美國
英國
日本
厭男者
德國
智利、德國、西班牙、美國
酒會
英國
肌膚
西班牙
《La prima sueca》
奧古斯丁納·聖馬丁、伊內斯·瑪麗亞·巴里奧努埃沃
阿根廷
托比·格恩科爾
德國、比利時、盧森堡、挪威
奧地利
傷口
南非、德國、荷蘭、法國
愛的路
克里斯·米瑞阿
德國
怪胎
加拿大
紀錄片
中國台灣
《偷牛賊》
阿爾貝蒂娜·卡里
阿根廷
《爭論之骨》
美國
《羅斯貝爾家族》
墨西哥、智利
查維拉
凱瑟琳·岡德、達雷沙·姬
美國
夢之船
Tristan Ferland Milewski
德國
美國、法國、比利時、瑞士
約亨·希克
德國
恩斯·福特
美國、丹麥
短片
《最後階段》
尼可拉斯·施密特
德國
《聖瑪利亞島3D》
Oliver Husain
加拿大
《Kometen》
維克多·林格倫
瑞典
《我的同志姐姐》
利亞·希塔拉
瑞典、挪威
《烏爾麗克的大腦》
德國、加拿大
《Vênus – Filó a fadinha lésbica》
Sávio Leite
巴西
參考資料來源:

展映影片

片名
導演
國家/地區
英國
西德
莫里斯
英國
參考資料來源:

獲獎名單

獎項名稱
獲獎方
最佳劇情片(Best Feature Film)
最佳紀錄片(Best Documentary-/Essay Film)
最佳短片(Best Short Film)
《我的同志姐姐》
泰迪評審團獎(TEDDY Jury Award)
泰迪讀者獎(TEDDY Readers’ Award)
特別泰迪獎(Special TEDDY Award)
參考資料來源:

獎項幕後

第31屆泰迪獎
橫版海報

獎項評析

智利影片《普通女人》在故事中融入了理解和同情心,闡明了全球跨性別人士的被持續歧視和邊緣化的困境,因此獲得了第31屆泰迪獎最佳劇情片。荻上直子在影片《人生密密縫》中強調獨特的細節、精美的攝影,使得影片具有普遍的吸引力,從而將泰迪評審團獎收入囊中。紀錄片《日常對話》的導演黃惠偵對她的家庭故事進行了勇敢地刻畫,讓觀眾深入地了解並不熟悉的文化,該片既具有大眾性又有一定的私密性,成功收穫了最佳紀錄片獎項。此外,作為德國酷兒電影的先驅,導演莫妮卡·楚特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就在電影中謳歌了女權主義,並且關注到了女同性戀者的權益,她勇敢的開拓精神和進取態度值得嘉獎,因此獲得了該屆泰迪特別獎。(《好萊塢報導者》《Hornet》《Männer》綜合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