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

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

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25th SIFF Golden Goblet Awards)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電影獎項。

該屆金爵獎由主競賽、亞洲新人、紀錄片、卡通片和短片5個單元組成,共收到來自12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8800部作品,53部作品入圍金爵獎5個單元。最終,在主競賽單元方面,《658公里、陽子的旅途》獲得最佳影片,劉伽茵憑藉《不虛此行》獲得最佳導演,胡歌憑藉《不虛此行》、董成鵬憑藉《第八個嫌疑人》共同獲得最佳男演員,菊地凜子憑藉《658公里、陽子的旅途》獲得最佳女演員;在亞洲新人單元方面,《星期日》獲得最佳影片,艾蘇丹·塞特憑藉《奔逝》、羅冬憑藉《梅的白天和黑夜》共同獲得最佳導演,岳昊憑藉《漫漫長日》獲得最佳男演員,索羅爾·佩羅瓦尼憑藉《伊人自強》獲得最佳女演員。

2023年6月15日,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亞洲新人單元在上海舉行頒獎典禮;6月17日,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主競賽單元、紀錄片單元、卡通片單元、短片單元在上海大劇院舉行頒獎典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
  • 外文名:25th SIFF Golden Goblet Awards
  • 頒獎時間:2023年6月17日
  • 頒獎地點:上海大劇院
  • 類型:電影類獎項
  • 國家地區:中國內地
  • 影帝胡歌董成鵬
  • 影后菊地凜子
獎項歷程,獎項主持,獎項評審,入圍名單,獲獎名單,獎項評析,

獎項歷程

時間
日程
2023年5月29日
公布入圍名單
2023年6月9日
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正式啟動
2023年6月18日
公布評審會名單
2023年6月15日
為亞洲新人單元舉行頒獎典禮
2023年6月18日
舉行頒獎典禮

獎項主持

環節
主持人
頒獎典禮
參考資料

獎項評審

評審職位
評審姓名
評審職業
主競賽單元
評審會主席
波蘭導演、編劇、製片人、演員、畫家
評審會委員
印度導演、演員
印度尼西亞導演、編劇、製片人
德國攝影指導
中國內地演員
中國內地導演、編劇、製片人
中國內地、編劇
亞洲新人單元
評審會主席
吉爾吉斯斯坦導演、編劇、演員
評審會委員
中國香港監製
日本導演
中國內地導演、編劇
中國內地演員
中國內地演員
紀錄片單元
評審會主席
瑞士導演
評審會委員
北馬其頓剪輯師
中國內地導演
卡通片單元
評審會主席
日本動畫製作人
評審會委員
英國動畫師、導演
中國香港導演
短片單元
評審會主席
中國台灣製片人、監製
評審會委員
英國動畫師、導演
中國內地導演、編劇
參考資料

入圍名單

類型
片名
導演
國家/地區
主競賽單元
中國內地
中國內地
尋她
中國內地
印度
火種
英國
日本
西班牙
妮娜
俄羅斯、喬治亞
伊朗
比利時
義大利
日本
亞洲新人單元
《伊人自強》
伊朗
《死因不明》
伊朗
《漫漫長日》
中國內地
《乘船而去》
中國內地
《白日之下》
中國香港
《喜歡高興愛》
中國內地
《梅的白天和黑夜》
中國內地
《和毛絨公仔說話的人很溫柔》
日本
《奔逝》
哈薩克斯坦
《星期日》
烏茲別克斯坦
《信號》
寮國
《年少日記》
中國香港
卡通片單元
俄羅斯
匈牙利
日本
鐘馗
中國內地
法國、西班牙、比利時
紀錄片單元
約旦、黎巴嫩、西班牙
中國內地
以色列
走線
西班牙、墨西哥
伊朗
真人短片單元
倒春寒
中國內地
中國內地
中國內地
黎巴嫩
羅馬尼亞
獸皮
加拿大
她問
中國內地
知了
中國內地
法國
故園
俄羅斯
乖囡
中國內地
燕子
俄羅斯
二十
中國內地、美國
無線
西班牙
動畫短片單元
冰島
南非
乘客
阿根廷
俄羅斯
中國內地
參考資料

獲獎名單

金爵獎單元
獎項名稱
獲獎方
最佳影片
評審會大獎
最佳導演
最佳編劇
最佳女演員
最佳男演員
藝術貢獻獎
尋她
最佳攝影
最佳紀錄片
最佳卡通片
最佳真人短片
故園
最佳動畫短片
參考資料
亞洲新人單元
類型
獲獎方
最佳影片
星期日
最佳導演
最佳男演員
最佳女演員
最佳編劇
最佳攝影
參考資料

獎項評析

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的成色,一方面是36部世界首映、12部國際首映的過硬數據,日本導演山田洋次把自己第90部導演作品《你好,媽媽》的世界首映獻給了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另一方面則是豐富的題材、多元的視角和紛呈的主題,尤其以亞洲新人單元為主,該屆金爵獎評選積極進行國別拓延,呈現了一個愈發清晰的開放、包容、多元、協作、團結的電影發展新格局。日本影片《658公里、陽子的旅途》獲得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女演員3個獎項,該片用充滿創意的方式探索了常見的公路片,揭開了日本風土人情的畫卷,並且讓觀眾目睹了女主角發現自我的過程。西班牙影片《遺蹟的聲音》也收穫了評審會大獎和最佳攝影獎,其獨特的拍攝手法,引起觀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封面新聞、《每日新報》、《新民晚報》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