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歷程 時間 日程 公布影展一號人物為黃軒、井柏然、文牧野、易烊千祖探訂璽
影展一號人物 活動設定 競賽單元 該屆FIRST青年電影展設定劇情長片單元、紀錄片單元、短片單元3個競賽單元。
競賽單元汽充設定最佳劇情長片、最佳紀錄片、最佳短片、最佳實驗短片、一種立場、評審會大獎6項影片類獎項,最佳導演、最佳演員、最佳藝術探索、最佳電影文本4項個人類獎項,以及觀眾選擇榮譽、年度面孔榮譽2項場外獎項。其中,影片類獎項和個人類獎項由競賽評審會選出,觀眾選擇榮譽由影展觀眾宣傳,年度面孔榮譽由組委會選出。
該屆競賽單元共收到895部影片報名,最終進入評審流程的有效報名影片有643部,其中劇情長片100部,紀錄長片73部,短片470部。最終,共有13部劇情長片、8部紀錄片、13部短片入圍凝微淋。
詳細評審名單、入圍名單、獲獎名單參見評獎情況目錄,詳細參評方法、競賽章程參見影展官網。
超短片單元 該屆FIRST青年電影展首次設立超短片單元,並行於競賽單元,單獨徵集時長在5分鐘內的“超短片”作品。在5分鐘的有限時長內,期望作者依舊能有效敘事、塑造來自電影或生活的質感。
超短片單元設定評審團大獎、人文創作獎、今日頭條大獎3個獎項。
該屆征片主題為“不虛此刻”,共收到35012部影片報名,最終20部影片入圍。
詳細評審名單、入圍名單、獲獎名單參見評獎情況目錄,詳細參評方法、單元章程詳見影展官網。
展映單元 該屆FIRST青年電影展設定歷屆獲獎影片、開閉幕求照辣店式影片、驚人首作、競賽入圍、產業放映5個展映單元。其中,
·驚人首作:由組委會從競賽入圍影片中選出4部處女作,進行展映;
·產業放映:專門放映青年電影人處女作影片。
詳細展映片單、展映時間參見展映情況目錄,詳細參展方法、展映章程參見影展官網。
電影論壇 技術工坊
1、論壇時間及地點:2019年7月25日下午15:00,銀河歡樂影城3號廳。
2、論壇主題:青年電影人避坑指南。
3、論壇導語:
隨著近年來“工業化”一詞在影視行業的各個場域被不斷提及,我們愈發認清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正處在一個怎樣亂象叢生的起步階段。讓電影從業者始終保持專業化創作標準和意識,是助推電影產業走向工業化的重要前提。
而華語青年電影在這一必然趨勢中所處的位置及其面臨的困難,是更為具體和迫切的。作為一線創作者的青年創作者,是否已具備工業化的意識?當技術的飛速發展開始打破內容創作的邊界,如何配合技術,想道尋使用技術,“駕馭”技術,讓技術最大限度地反哺於創作?抑或是,突破視聽對敘事的服務框架,帶給影像創作更多新的可能?
文學改編工坊
1、論壇時間及地點:2019年7月26日上午10:30,幾何書店。
2、論壇主題:文學的影像化敘事。
3、論壇導語:
在電影的進化歷程中,作為電影藝術的重要倚仗,文學一直推動著電影的藝術化進程。在一定程度上,文學幫助電影,擺脫了影像作為記錄工具的尷尬處境。隨著電影技術的進步,感官美學的邊界被無限拓寬,但並不代表文學在電影中沒有解構、敘事和言說的價值。
作為兩種不同的敘事介質,文學與影像兩者都有各自無法企及的觸角。當文學走向具象的影像化實現,並需要在有限的時長中完成敘事和表意,極易產生理念表達的困局與影像化呈現的偏差。文學改編並非易事,改編無異於二次探險。文學應該如何實現影像的介質轉換乃凳譽愚,藉助視聽語言,逼近並升華文學,則是所有有意進行文學影像化嘗試的作者普遍關心的問題。
創作論壇
1、論壇時間及地點:2019年7月27日上午10:00,索菲特·華宮C。
2、論壇主題:表達的通路。
3、論壇導語:
《小偷家族》《寄生蟲》相繼摘取世界藝術電影的桂冠,不可避免地引發了一波關於“什麼時候會有下一部華語電影獲得金棕櫚”的討論。儘管單個的獎項難以成為做出理性而充分判斷的標準,但華語電影創作生態與世界電影流域日漸拉大的距離、製作大環境的不斷惡化確是肉眼可見的。身處於一個紛雜的創作生態之中,我們的作者要如何在各方標準的鼓勵與制約下尋找一條達成的通路?
藝術表達的追求指向何方?作為導演,如何面對作者表達與公共性之間的制衡?作為個體的創作者應該為行業與現實背負多少責任?在觀眾、市場、電影節展都極度渴求甚至匱乏優秀影像表達的情況下,作者需要在不同的審美系統做出選擇。在做出選擇的同時,我們真的可以坦然面對它們的力量差異與高下判定嗎?選擇未必是一件難事,但在選擇背後,有哪些價值和意義被放棄,有哪些權力被加持,都是需要我們停留與反思的問題。
電影市場·聯席論壇
1、論壇時間及地點:2019年7月27日上午13:00,索菲特·華宮C。
2、論壇主題:“三高”電影養成記。
3、論壇導語:
“三高”電影,“高榮譽”、“高口碑”、“高收益率”的電影在行業中宛如“別人家的小孩”,完美無瑕,但每一個偶然都蘊含著種種必然。過去的一年裡出現了不少“三高”電影,而這些電影究竟“高”在何處?
“高榮譽”的行業認可背後,節展評選體系呈現了怎樣的電影生態?其結果如何有效地使電影出圈,觸達更廣泛的觀眾?“高口碑”背後所反映出的社會情緒,會如何影響一部電影的生命力?這些情緒是否可以依靠大數據進行預判?“高榮譽”與“高口碑”如何有效變現為“高收益率”?若處於中低成本語境下,“三高”策略又會是什麼?
製作/培育論壇
1、論壇時間及地點:2019年7月27日下午15:15,索菲特·華宮C。
2、論壇主題:另類電影教育應該如何“另類”。
3、論壇導語:
學院教育是指通過教材、課程、實踐完成的教育,區別於學徒制的口耳相承與自我摸索,在任何一種單一語境下,這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所產出的培育結果難以判斷孰優孰劣。但這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所需共同解決的核心問題無外乎“電影教育培育的應該是技工還是大師”。我們需要職業人才在職業化領域的夯實;也需要天才試探出一種新的電影語言、美學形態和藝術高度。
因此關於培育計畫的種種討論也就不僅限於對於導演培育的思考,它關乎與電影相關的全部細分工種。對於這些工種的從業者而言,技能固然必須,但與人文藝術的敏感度和審美力同樣分不開。獨立於學院之外,個人、公司、政府、節展平台等,均開始涉足嘗試對於電影人才的培育,匠人與大師能夠被培養嗎? 什麼樣的專業人才應該被培養?區別於學院教育,這些電影培育計畫應該提供什麼?培育機制與電影生態的關係是什麼?還有待他們的解答。
4、論壇主持人及嘉賓:主持人:
耐安 ,嘉賓:李庸觀、查爾斯·德松、莫森·馬克馬巴夫。
製片人論壇
1、論壇時間及地點:2019年7月27日下午17:00,索菲特·華宮C。
2、論壇主題:請回答,青年製片人。
3、論壇導語:
中國國內青年導演的新作品往往面臨著相同困局:該如何把自己的故事賣給能將其變成作品的人?如何從專業項目角度出發,從前期到後期保障作品的完成?與青年導演的才華不相匹配的現狀是,兼具敏銳藝術觸角和商業運作能力的青年製片人是國內電影行業的稀缺資源。
FIRST和毒眸聯合主辦此次論壇,邀請資深製片人與青年製片人就此現狀延展對話。作為製片人,他們的職業理想是什麼?他們怎樣選擇並操盤項目,處理製片身份的權責劃分?成功故事或許挾雜強烈的偶然性,而藉由親歷的切膚之痛,他們將對當下青年製片的困境進行明確、拆解、剖析和解答。
對青年製片的現況認知與培養策略,將逐漸改變現有的產業布局,進而對行業產生潛在的反哺和影響。
訓練營 該屆訓練營的創作主題是“孤島”。經過對報名作品篩選後,最終7名導演、8名攝影師入選最終名單。
7名導演為:陳筠(北京電影學院)、林秉翰(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馬曉輝(台灣藝術大學)、梅儷瀠(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電影藝術學院)、周行(美國電影學院)、周璟豪(哈佛大學)、朱晨亮(加州藝術學院);
8名攝影師為:戴煒(愛默生學院)、蔣浩峋(紐約電影學院)、林伯聰(查普曼大學道奇電影學院)、梅墅軒(波蘭羅茲國立電影學院)、湯子晨(查普曼大學道奇電影學院)、文一帆(紐約電影學院)、張迅(查普曼大學道奇電影學院)、周子傑(諾丁漢大學)。
詳細報名方法、訓練營章程詳見影展官網。
評獎情況 競賽單元 評審名單
環節 評審類型 評審姓名 評審職業 註:複審評審決定入圍名單,終審評審決定獲獎名單,參考資料來源:。
入圍片單
獲獎名單
超短片單元 評審名單
展覽文化 2020年6月8日,主辦方發布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的年度主宣片《好久不見》,主宣片在影史場景的蒙太奇中,溢出流動的情感和時間,讓觀眾意識到“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的分別,不過是持久而頑固的幻覺”。主宣片的最後一幕停留在《
下一站,天國 》里的電影院,投影機的光射向眼眸,銀幕一片漆黑,屏息凝神,觀眾在等待光亮在幕布上迸濺開的那一刻。
2020年6月28日,主辦方發布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的3款主視覺海報,海報主題是“回歸”,3款海報的主題分別是“Back to FIRST(回到FIRST影展) ,Back to Future(回到未來) ,Back to Cinema(回歸電影院) ”,海報分別以紅、藍、黃為主色調,主角為人、魚和火車,每張海報都有一個主角逆流而上,代表了FIRST青年影展迎難而上,推動中國年輕的電影人和電影業成長的決心。
2、論壇主題:青年電影人避坑指南。
3、論壇導語:
隨著近年來“工業化”一詞在影視行業的各個場域被不斷提及,我們愈發認清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正處在一個怎樣亂象叢生的起步階段。讓電影從業者始終保持專業化創作標準和意識,是助推電影產業走向工業化的重要前提。
而華語青年電影在這一必然趨勢中所處的位置及其面臨的困難,是更為具體和迫切的。作為一線創作者的青年創作者,是否已具備工業化的意識?當技術的飛速發展開始打破內容創作的邊界,如何配合技術,使用技術,“駕馭”技術,讓技術最大限度地反哺於創作?抑或是,突破視聽對敘事的服務框架,帶給影像創作更多新的可能?
文學改編工坊
1、論壇時間及地點:2019年7月26日上午10:30,幾何書店。
2、論壇主題:文學的影像化敘事。
3、論壇導語:
在電影的進化歷程中,作為電影藝術的重要倚仗,文學一直推動著電影的藝術化進程。在一定程度上,文學幫助電影,擺脫了影像作為記錄工具的尷尬處境。隨著電影技術的進步,感官美學的邊界被無限拓寬,但並不代表文學在電影中沒有解構、敘事和言說的價值。
作為兩種不同的敘事介質,文學與影像兩者都有各自無法企及的觸角。當文學走向具象的影像化實現,並需要在有限的時長中完成敘事和表意,極易產生理念表達的困局與影像化呈現的偏差。文學改編並非易事,改編無異於二次探險。文學應該如何實現影像的介質轉換,藉助視聽語言,逼近並升華文學,則是所有有意進行文學影像化嘗試的作者普遍關心的問題。
創作論壇
1、論壇時間及地點:2019年7月27日上午10:00,索菲特·華宮C。
2、論壇主題:表達的通路。
3、論壇導語:
《小偷家族》《寄生蟲》相繼摘取世界藝術電影的桂冠,不可避免地引發了一波關於“什麼時候會有下一部華語電影獲得金棕櫚”的討論。儘管單個的獎項難以成為做出理性而充分判斷的標準,但華語電影創作生態與世界電影流域日漸拉大的距離、製作大環境的不斷惡化確是肉眼可見的。身處於一個紛雜的創作生態之中,我們的作者要如何在各方標準的鼓勵與制約下尋找一條達成的通路?
藝術表達的追求指向何方?作為導演,如何面對作者表達與公共性之間的制衡?作為個體的創作者應該為行業與現實背負多少責任?在觀眾、市場、電影節展都極度渴求甚至匱乏優秀影像表達的情況下,作者需要在不同的審美系統做出選擇。在做出選擇的同時,我們真的可以坦然面對它們的力量差異與高下判定嗎?選擇未必是一件難事,但在選擇背後,有哪些價值和意義被放棄,有哪些權力被加持,都是需要我們停留與反思的問題。
電影市場·聯席論壇
1、論壇時間及地點:2019年7月27日上午13:00,索菲特·華宮C。
2、論壇主題:“三高”電影養成記。
3、論壇導語:
“三高”電影,“高榮譽”、“高口碑”、“高收益率”的電影在行業中宛如“別人家的小孩”,完美無瑕,但每一個偶然都蘊含著種種必然。過去的一年裡出現了不少“三高”電影,而這些電影究竟“高”在何處?
“高榮譽”的行業認可背後,節展評選體系呈現了怎樣的電影生態?其結果如何有效地使電影出圈,觸達更廣泛的觀眾?“高口碑”背後所反映出的社會情緒,會如何影響一部電影的生命力?這些情緒是否可以依靠大數據進行預判?“高榮譽”與“高口碑”如何有效變現為“高收益率”?若處於中低成本語境下,“三高”策略又會是什麼?
製作/培育論壇
1、論壇時間及地點:2019年7月27日下午15:15,索菲特·華宮C。
2、論壇主題:另類電影教育應該如何“另類”。
3、論壇導語:
學院教育是指通過教材、課程、實踐完成的教育,區別於學徒制的口耳相承與自我摸索,在任何一種單一語境下,這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所產出的培育結果難以判斷孰優孰劣。但這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所需共同解決的核心問題無外乎“電影教育培育的應該是技工還是大師”。我們需要職業人才在職業化領域的夯實;也需要天才試探出一種新的電影語言、美學形態和藝術高度。
因此關於培育計畫的種種討論也就不僅限於對於導演培育的思考,它關乎與電影相關的全部細分工種。對於這些工種的從業者而言,技能固然必須,但與人文藝術的敏感度和審美力同樣分不開。獨立於學院之外,個人、公司、政府、節展平台等,均開始涉足嘗試對於電影人才的培育,匠人與大師能夠被培養嗎? 什麼樣的專業人才應該被培養?區別於學院教育,這些電影培育計畫應該提供什麼?培育機制與電影生態的關係是什麼?還有待他們的解答。
4、論壇主持人及嘉賓:主持人:
耐安 ,嘉賓:李庸觀、查爾斯·德松、莫森·馬克馬巴夫。
製片人論壇
1、論壇時間及地點:2019年7月27日下午17:00,索菲特·華宮C。
2、論壇主題:請回答,青年製片人。
3、論壇導語:
中國國內青年導演的新作品往往面臨著相同困局:該如何把自己的故事賣給能將其變成作品的人?如何從專業項目角度出發,從前期到後期保障作品的完成?與青年導演的才華不相匹配的現狀是,兼具敏銳藝術觸角和商業運作能力的青年製片人是國內電影行業的稀缺資源。
FIRST和毒眸聯合主辦此次論壇,邀請資深製片人與青年製片人就此現狀延展對話。作為製片人,他們的職業理想是什麼?他們怎樣選擇並操盤項目,處理製片身份的權責劃分?成功故事或許挾雜強烈的偶然性,而藉由親歷的切膚之痛,他們將對當下青年製片的困境進行明確、拆解、剖析和解答。
對青年製片的現況認知與培養策略,將逐漸改變現有的產業布局,進而對行業產生潛在的反哺和影響。
訓練營 該屆訓練營的創作主題是“孤島”。經過對報名作品篩選後,最終7名導演、8名攝影師入選最終名單。
7名導演為:陳筠(北京電影學院)、林秉翰(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馬曉輝(台灣藝術大學)、梅儷瀠(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電影藝術學院)、周行(美國電影學院)、周璟豪(哈佛大學)、朱晨亮(加州藝術學院);
8名攝影師為:戴煒(愛默生學院)、蔣浩峋(紐約電影學院)、林伯聰(查普曼大學道奇電影學院)、梅墅軒(波蘭羅茲國立電影學院)、湯子晨(查普曼大學道奇電影學院)、文一帆(紐約電影學院)、張迅(查普曼大學道奇電影學院)、周子傑(諾丁漢大學)。
詳細報名方法、訓練營章程詳見影展官網。
評獎情況 競賽單元 評審名單
環節 評審類型 評審姓名 評審職業 註:複審評審決定入圍名單,終審評審決定獲獎名單,參考資料來源:。
入圍片單
獲獎名單
超短片單元 評審名單
展覽文化 2020年6月8日,主辦方發布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的年度主宣片《好久不見》,主宣片在影史場景的蒙太奇中,溢出流動的情感和時間,讓觀眾意識到“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的分別,不過是持久而頑固的幻覺”。主宣片的最後一幕停留在《
下一站,天國 》里的電影院,投影機的光射向眼眸,銀幕一片漆黑,屏息凝神,觀眾在等待光亮在幕布上迸濺開的那一刻。
2020年6月28日,主辦方發布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的3款主視覺海報,海報主題是“回歸”,3款海報的主題分別是“Back to FIRST(回到FIRST影展) ,Back to Future(回到未來) ,Back to Cinema(回歸電影院) ”,海報分別以紅、藍、黃為主色調,主角為人、魚和火車,每張海報都有一個主角逆流而上,代表了FIRST青年影展迎難而上,推動中國年輕的電影人和電影業成長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