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14屆美國電影之眼獎
- 外文名:14th Cinema Eye Honors
- 類型:紀錄片類獎項
- 國家地區:美國
- 線上頒獎時間:2021年3月9日(美國時間)
- 線上頒獎平台:Facebook
- 獎項數量:17
- 主辦方:電影之眼
獎項歷程,獎項評審,初評名單,提名名單,獲獎名單,獎項幕後,獎項評析,
獎項歷程
美國時間 | 日程 |
---|---|
2020年11月19日 | 公布最佳紀錄短片初評名單 |
公布廣播類獎項提名名單 | |
2020年12月10日 | 公布其餘獎項提名名單 |
2021年3月9日 | 舉行頒獎典禮 |
獎項評審
類型 | 評審 |
---|---|
電影長片類獎項提名評審 | Beth Bennett、Chris Boeckmann、Pamela Cohn、David Courier、Cara Cusumano、Bruno Dequen、James Faust、Jessie Fairbanks、Ben Fowlie、湯姆·豪爾、Lane Kneedler、Jim Kolmar、Amir Labaki、Artur Liebhart、麥斯·米科爾森、Meghan Monsour、David Nugent、Veton Nurkollari、Janet Pierson、Thom Powers、Rachel Rosen、Shane Smith、Abby Sun、Martijn te Pas、Basil Tsiokos、Jenn Wilson |
電影短片類獎項提名評審 | Opal Bennett、Meghan Costello、Cara Cusamano、Angie Driscoll、Ben Fowlie、Claudette Godfrey、勞拉·戈德、道格·瓊斯、Ted Mott、Jenn Murphy、Veton Nurkollari、Dan Nuxoll、Rachel Rosen、Sudeep Sharma、Abby Sun、Kim Yutani |
廣播類獎項提名評審 | Christine Davila、Bilge Ebiri、Kate Erbland、Steve Dollar、Joanne Feinberg、湯姆·豪爾、Sheri Linden、Liz Shannon Miller、Andrea Passafiume、Andrew Rodgers |
終審評審 | 電影之眼會員 |
參考資料來源: |
初評名單
獎項名稱 | 初評方 |
---|---|
最佳紀錄短片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Nonfiction Short Filmmaking) | |
僅最佳紀錄短片有初評名單,參考資料來源: |
提名名單
獎項名稱 | 提名方 |
---|---|
電影類 | |
最佳紀錄長片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Nonfiction Feature Filmmaking) | |
最佳紀錄短片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Nonfiction Short Filmmaking) | |
最佳製片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Production) | 拉蒙納·迪亞茲、Leah Marino、朱莉·高德曼、Christopher Clements、Carolyn Hepburn《千審萬查》 |
最佳導演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Direction) | |
最佳攝影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Cinematography) | |
最佳剪輯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Editing) | |
最佳原創配樂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Original Music Score) | Casey Wayne McAllister《流血的鼻子,空空的口袋》 Troy Herion《防彈》 Vincent Van Warmerdam《名偵探賽大爺》 Nainita Desai《跳躍的原因》 Jamieson Shaw、Edwin Montgomery《時間》 Ed Côrtez《松露獵人》 |
最佳視覺設計/動畫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Graphic Design or Animation) | Zachary Ludescher《編碼歧視》 Jenna Caravello、羅飛《好爽蛙》 Jeremy Landman《我的迷幻愛情故事》 Andy Cahill《屠龍》 Simon Barker、Matthew Poliquin、Matt Schultz、Shawna Schultz《監視資本主義:智慧型陷阱》 |
最佳處女作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a Debut Feature Film) | |
觀眾選擇獎 (Audience Choice) | |
聚光燈獎 (Spotlight Award) | |
突破成見獎 (Heterodox Award) | |
廣播類 | |
最佳紀錄片 (Outstanding Broadcast Film) | |
最佳紀錄劇集 (Outstanding Broadcast Series) | |
最佳攝影 (Outstanding Cinematography in a Broadcast Film or Series) | |
最佳剪輯 (Outstanding Editing in a Broadcast Film or Series) | Anne Alvergue、Adam Kurnitz《Bully. Coward. Victim.: The Story of Roy Cohn》 埃林·巴內特、Jawad Metni、Alyse Ardell Spiegel《我將消失在黑暗中》 Damian Rodriguez、大衛·特德斯基《滾雷巡演:鮑勃·迪倫傳奇》 Tyler H. Walk《歡迎來到車臣》 |
參考資料來源: |
獲獎名單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
電影類 | |
最佳紀錄長片(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Nonfiction Feature Filmmaking) | 《集體》 |
最佳紀錄短片(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Nonfiction Short Filmmaking) | 《拉塔莎的情歌》 |
最佳製片(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Production) | |
最佳導演(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Direction) | |
最佳攝影(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Cinematography) | |
最佳剪輯(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Editing) | |
最佳原創配樂(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Original Music Score) | Vincent Van Warmerdam《名偵探賽大爺》 |
最佳視覺設計/動畫(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Graphic Design or Animation) | Jenna Caravello、羅飛《好爽蛙》 |
最佳處女作(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a Debut Feature Film) | 《時間》 |
觀眾選擇獎(Audience Choice) | 《少年邦》 |
聚光燈獎(Spotlight Award) | 《大地藍得像橙子一樣》 |
突破成見獎(Heterodox Award) | |
不可遺忘獎(The Unforgettables) | |
廣播類 | |
最佳紀錄片(Outstanding Broadcast Film) | 《歡迎來到車臣》 |
最佳紀錄劇集(Outstanding Broadcast Series) | 《我將消失在黑暗中》 |
最佳攝影(Outstanding Cinematography in a Broadcast Film or Series) | Thorsten Thielow《我將消失在黑暗中》 |
最佳剪輯(Outstanding Editing in a Broadcast Film or Series) | Damian Rodriguez、大衛·特德斯基《滾雷巡演:鮑勃·迪倫傳奇》 |
參考資料來源: |
獎項幕後
-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響,該屆美國電影之眼獎由線下改為線上舉行頒獎典禮。
- 提名該屆電影之眼獎的提名者中44%為女性,刷新了美國電影之眼獎提名者中女性占比率的記錄。
- 該屆美國電影之眼獎頒獎典禮上,特意緬懷致敬了2020年去世的影人。
獎項評析
加雷特·布萊德利執導的《時間》忠實地記錄了一個黑人家庭中父親入獄十年內的悲傷與痛苦,憑藉包括電影類最佳紀錄長片在內的6項提名領跑了第14屆美國電影之眼獎的提名名單。發行商方面,Netflix憑藉13項提名領跑,HBO以10項提名緊隨其後。最終,亞歷山大·訥訥烏執導的《集體》獲得了電影類最佳紀錄長片,該片聚焦於羅馬尼亞的醫療衛生腐敗,也因此有望問鼎第9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頒獎典禮上,來自世界各地的紀錄片得以集體展現,為觀眾了解異域風情提供了生動的視窗。(《好萊塢報導者》、《THE WRAP》、Paginademedia.ro、IndieWire綜合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