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屆印第安納電影記者協會獎(11th Indiana Film Journalists Association Awards,簡稱11th IFJA Awards)是由印第安納電影記者協會主辦的電影類獎項。
美國時間2019年12月16日,該屆印第安納電影記者協會獎在美國印第安納州舉行頒獎典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11屆印第安納電影記者協會獎
- 外文名:11th Indiana Film Journalists Association Awards
- 別名:11th IFJA Awards
- 頒獎時間:2019年12月16日(美國)
- 頒獎地點:美國印第安納州
獎項歷程
美國時間 | 日程 |
---|---|
2019年12月14日 | 公布提名名單 |
2019年12月16日 | 公布獲獎名單 |
參考資料來源: |
提名名單
獎項名稱 | 提名者 |
---|---|
最佳影片(BEST FILM) | |
最佳導演 (BEST DIRECTOR) | 薩姆·門德斯《1917》安東尼·羅素、喬·羅素《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瑪麗埃爾·海勒《鄰里美好的一天》 傑伊·羅奇《性感炸彈》 奧利維亞·維爾德《高材生》 王子逸《別告訴她》 詹姆斯·曼高德《極速車王》 勞倫·斯卡法莉婭《舞女大盜》 馬丁·斯科塞斯《愛爾蘭人》 塔伊加·維迪提《喬喬兔》 喬·塔爾博《舊金山的最後一個黑人》 彼得·斯崔克蘭德《織物》 萊恩·詹森《利刃出鞘》 羅伯特·艾格斯《燈塔》 格蕾塔·葛韋格《小婦人》 諾亞·鮑姆巴赫《婚姻故事》 阿里·艾斯特《仲夏夜驚魂》 昆汀·塔倫蒂諾《好萊塢往事》 奉俊昊《寄生蟲》 本·薩弗迪、約書亞·薩弗迪《原鑽》 詹妮弗·肯特《夜鶯》 瑟琳·席安瑪《燃燒女子的肖像》 喬丹·皮爾《我們》 特里·愛德華·沙爾茨《浪潮》 |
最佳女主角(BEST ACTRESS) | 查理茲·塞隆《性感炸彈》 凱特琳·德弗《高材生》 艾瑪·湯普森《深夜秀》 比妮·費爾德斯坦《高材生》 奧卡菲娜《別告訴她》 傑西·巴克利《野玫瑰》 瑪麗安娜·瓊-巴普蒂斯特《織物》 阿爾法·沃德《寬宥》 安娜·德·阿瑪斯《利刃出鞘》 辛西婭·埃里沃《哈麗特》 艾斯琳·弗蘭喬茜《夜鶯》 西爾莎·羅南《小婦人》 斯嘉麗·詹森《婚姻故事》 佛羅倫斯·珀《仲夏夜驚魂》 諾米·梅蘭特《燃燒女子的肖像》 阿黛拉·哈內爾《燃燒女子的肖像》 伊莉莎白·莫斯《她的氣味》 瑪麗·凱·普萊斯《黛安》 露皮塔·尼永奧《我們》 |
最佳男主角 (BEST ACTOR) | 小羅伯特·唐尼《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馬修·麥康納《海灘流浪漢》 馬修·瑞斯《鄰里美好的一天》 馬修·瑞斯《患難兄弟情》 愛德華·諾頓《布魯克林孤兒》 羅伯特·帕丁森《太空生活》 羅伯特·帕丁森《燈塔》 艾迪·墨菲《我叫多麥特》 克里斯蒂安·貝爾《極速車王》 馬特·達蒙《極速車王》 羅伯特·德尼羅《愛爾蘭人》 羅曼·格里芬·戴維斯《喬喬兔》 諾亞·尤佩《寶貝男孩》 傑昆·菲尼克斯《小丑》 馬克·馬龍《信任之劍》 小凱文·哈里森《盧斯》 保羅·沃爾特·豪澤《理察·朱維爾的哀歌》 亞當·德賴弗《婚姻故事》 塔倫·埃哲頓《火箭人》 麥可·B·喬丹《正義的慈悲》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好萊塢往事》 布拉德·皮特《星際探索》 亞當·桑德勒《原鑽》 |
最佳男配角(BEST SUPPORTING ACTOR) | 艾倫·艾爾達《婚姻故事》 亞歷克·鮑德溫《布魯克林孤兒》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湯姆·漢克斯《鄰里美好的一天》 約翰·利特高《性感炸彈》 韋斯利·斯奈普斯《我叫多麥特》 崔西·萊茨《極速車王》 希亞·拉博夫《寶貝男孩》 阿爾·帕西諾《愛爾蘭人》 喬·佩西《愛爾蘭人》 威廉·達福《燈塔》 提莫西·查拉梅《小婦人》 山姆·克拉弗林《夜鶯》 巴凱里·甘納巴《夜鶯》 傑米·福克斯《正義的慈悲》 羅布·摩根《正義的慈悲》 蒂姆·布雷克·尼爾森《正義的慈悲》 指山姆·洛克威爾《理察·朱維爾的哀歌》 布拉德·皮特《好萊塢往事》 宋康昊《寄生蟲》 馬克·杜普拉斯《患難兄弟情》 喬爾·埃哲頓《蘭開斯特之王》 埃里克·勃格森《原鑽》 格雷格·特金東《美國先生》 斯特爾林·K·布朗《浪潮》 |
最佳女配角(BEST SUPPORTING ACTRESS) | 趙淑珍《別告訴她》 凱茜·貝茨《理察·朱維爾的哀歌》 莎姬·貝茲《高飛鳥》 瑪格特·羅比《性感炸彈》 詹妮弗·洛佩茲《舞女大盜》 斯嘉麗·詹森《喬喬兔》 托馬辛·麥肯齊《喬喬兔》 佛羅倫斯·珀《小婦人》 勞拉·鄧恩《婚姻故事》 瑪格特·羅比《好萊塢往事》 朱麗·沃特斯《野玫瑰》 娜奧米·沃茨《奧菲莉婭》 泰勒·拉塞爾《浪潮》 |
最佳聲音/動作捕捉表演(BEST VOCAL / MOTION CAPTURE PERFORMANCE) | 比利·艾希納《獅子王》 馬克·哈米爾《鬼娃回魂》 傑森·萊爾斯、Alan Manson、理察·多頓《哥斯拉2:怪獸之王》 伊迪娜·門澤爾《冰雪奇緣2》 羅莎·薩拉扎爾《阿麗塔:戰鬥天使》 |
最佳群戲(BEST ENSEMBLE ACTING) | |
年度最佳突破(BREAKOUT OF THE YEAR) | |
最佳原創劇本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 蘇珊娜·福格爾、凱瑟琳·西爾伯曼、艾米莉·哈爾彭、莎拉·哈斯金斯《高材生》 斯科特·亞歷山大、拉里·卡拉斯澤斯基《我叫多麥特》 王子逸《別告訴她》 傑茲·巴特沃斯、約翰-亨利·巴特沃斯、賈森·凱勒《極速車王》 亨利·登翰《對峙麻雀溪》 彼得·斯崔克蘭德《織物》 萊恩·詹森《利刃出鞘》 敏迪·卡靈《深夜秀》 詹妮弗·肯特《夜鶯》 希亞·拉博夫《寶貝男孩》 羅伯特·艾格斯、馬克斯·艾格斯《燈塔》 諾亞·鮑姆巴赫《婚姻故事》 阿里·艾斯特《仲夏夜驚魂》 昆汀·塔倫蒂諾《好萊塢往事》 奉俊昊、《寄生蟲》 約書亞·薩弗迪、本·薩弗迪、羅納德·布羅斯坦恩《原鑽》 瑟琳·席安瑪《燃燒女子的肖像》 喬丹·皮爾《我們》 特里·愛德華·沙爾茨《浪潮》 |
最佳改編劇本(BEST ADAPTED SCREENPLAY) | 德斯汀·克里頓、安德魯·蘭納姆《正義的慈悲》 邁卡·費茲曼-布盧、諾亞·哈普斯特《鄰里美好的一天》 格蕾塔·葛韋格《小婦人》 德華·諾頓《布魯克林秘案》 勞倫·斯卡法莉婭《舞女大盜》 塔伊加·維迪提《喬喬兔》 |
最佳配樂(BEST MUSICAL SCORE) | 托瑪斯·紐曼《1917》亞倫·史維斯查《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馬可·貝特拉米、巴克·桑德斯《極速車王》 邁克·吉亞奇諾《喬喬兔》 Cavern of Anti-Matter《織物》 Hildur Guðnadóttir《小丑》 詹姆斯·紐頓·霍華德《隱秘的生活》 Mark Korven《燈塔》 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小婦人》 貝爾·麥克克利亞《哥斯拉2:怪獸之王》 Emile Mosseri《舊金山的最後一個黑人》 蘭迪·紐曼《婚姻故事》 丹尼爾·彭博頓《正義的慈悲》 麥可·埃布爾斯《我們》 特倫特·雷諾、阿提戈斯·羅斯《浪潮》 |
最佳原創獎(ORIGINAL VISION AWARD) | 傑赫米·克拉潘《我失去了身體》 奉俊昊《寄生蟲》 喬絲琳·德波爾、多恩·路比《綠茵場外》 羅伯特·艾格斯《燈塔》 彼得·斯崔克蘭德《織物》 喬·塔爾博《舊金山的最後一個黑人》 |
最佳紀錄片(BEST DOCUMENTARY) | 《美國工廠》 《阿波羅11號》 《為了薩瑪》 《蜂蜜之地》 《峽谷回音》 《愛你,安東》 《琳達·朗斯塔特:我的聲音》 《獨生王國》 《女挽狂瀾》 |
最佳卡通片 (BEST ANIMATED FEATURE) | 《龍珠超:布羅利》 《玩具總動員4》 《冰雪奇緣2》 《馴龍高手3》 《我失去了身體》 《遺失的環節》 |
最佳外語片(BEST FOREIGN FILM) | |
參考資料來源: |
獎項幕後
- 最佳原創獎授予一位在實驗影片或原創影片製作方面具有非凡創新性或傑出成就的導演。
- 印第安納獎授予一個或多個在電影上取得傑出成就的具有美國印第安納州血統的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