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次就把事情做對

《第1次就把事情做對》告訴人們,怎樣追求最高的工作境界,創造“零缺陷”的工作目標。《第1次就把事情做對》的優點是運用大量生動有趣的案例,深入淺出地分析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工作理念和價值,論述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諸多方法和途徑,回答了怎樣創造“零缺陷”的工作目標。在日常工作中,“對”是“標準”,“做”是“執行”,每個“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是“效率”。因此,《第1次就把事情做對》對於各行各業都是一本必備的工作指南。

基本介紹

  • 書名:第1次就把事情做對
  • 出版社:中國三峽出版社
  • 頁數:213頁
  • 開本:16
  • 作者:廖康強
  • 出版日期:2008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2233844, 978780223384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第1次就把事情做對》由中國三峽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序 創造“零缺陷”的工作績效
第一章 第一次做對最便宜
第一次做對最便宜
50億分之一的代價
“差不多”就是差很多
先要做正確的事,才能正確地做事
你應該是最優秀的
搶占先機,才能成功
靠什麼基業長青

第二章 做對意味著什麼
做對就是符合要求
“上帝”也會“造假”
找出隱藏的需求
不斷變化的要求
準確有效地溝通
做對是一種結果
不失時機做事才有意義
做對是實現價值的最大化
專家就是盡善盡美

第三章 一開始就要選對方向
做事情要著眼長遠,衡量得失
只做符合自然規律的事
公司的目標是自己努力的方向
把目標進行分解
成為客戶的知己
誰是真正的客戶
智慧是決勝的法寶
任何時候都要牢記:遵守規則
忙碌不等於能幹
只做該做的事

第四章 選對方法才能做對事
企業不需要蠻幹的人
請永遠記住:立即行動
培養過人的自制力
打造工作團隊
成為上司的好幫手
簡單就是力量
急於求成,適得其反
跟著目標走就不會迷路
創造機會,而非等待機會
選對人,做對事——人盡其才
先做最重要的事——急事先辦
創造性:天才與庸人的差別

第五章 避免救火最好的辦法是不讓火災發
不小心釀成的災難
風險無處不在
任何預防都不是多餘的
堅固的防禦是最好的進攻
避免一切小小的失誤
挖一口自己的井
學習是一生的任務
不放過每一個細節
欲望常常是你的敵人
有備才能無患
有實力才能有作為

第六章 為什麼我們會做不對
沒有“自知之明”
沒有找到問題的關鍵點
思維定勢限制了我們的思維
不懂得應對變化
想做的事情太多
忽視細節
因過分追求完美而錯過時機
忽視團隊的力量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第七章 “每一次”都把事情做對
我們有責任把事情做對
沒有做不對的事——有志者事競成
追求“零缺陷”的工作標準
“零缺陷”之路:原則與流程
工作就是說到做到
“勤”字當頭——勤能補拙
換位思考
態度決定一切
讓“做對”成為一種習慣
堅持就是勝利
“每一次”都是“第一次”
勇氣與忠誠
結束語與忠告:“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源於誠信的價值觀

文摘

第一章 第一次做對最便宜
第一次做對最便宜
第一次做對最便宜 我們在平時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我很忙!”可是,我們在“忙”得心力交瘁的同時,是否考慮過這種“忙”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呢?
李明大學畢業後去了一家廣告公司擔任設計人員,由於他工作努力,一年後便升任公司的項目經理。一天,李明接到一項設計任務:為公司的某一位客戶設計戶外燈箱廣告。由於完成任務的時間非常緊,李明沒有仔細審核廣告的校樣。
當設計好的廣告送到客戶那裡,並準備安裝時,客戶發現了一個問題:在設計的廣告中弄錯了一個電話號碼——服務部的電話號碼被打錯了一個數字。客戶對此很生氣。
本已疲憊不堪的李明一面忙不迭地向客戶道歉,一面帶領他的團隊成員修改這個錯誤,忙了大半天才重新弄好。
打錯一個電話號碼,看起來是一個小小的錯誤,卻給自己導致了一系列的麻煩和損失。李明很懊悔,如果自己能在審核樣稿的時候稍微認真一點,就不會這么忙亂了。還算幸運,安裝之前發現和糾正了這個錯誤,要不然的話,造成的損失必將進一步擴大。
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有越忙越亂的現象,剛剛把舊問題解決,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這樣就形成一個可怕的循環:忙亂——錯誤——改錯——忙亂。而這個循環帶給企業最直接的後果,是從領導到員工都手忙腳亂地充當“救火隊員”,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更為可怕的是,這種忙亂和錯誤往往不僅讓自己忙,還會放大到讓很多人跟著你忙,給公司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或形象損失。

後記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源於誠信的價值觀
價值觀是每個人判斷是非的信念體系。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的任何行為都是自身價值觀的流露。一個人要想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就必須首先擁有正確的價值觀。誠信是價值觀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也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必須遵守的道德準則,離開了誠信,“對”就沒有了準星,“做對”就失去了道德根基和動力。如果沒有具備誠信的價值觀,一個人無論怎樣努力,都會像南轅北轍的趕車人那樣離“做對”越來越遠。
一家大飯店,規定髒盤子一定要清洗三遍才送去消毒。甲員工嚴格按此規定做,乙員工很聰明:“我洗兩遍誰也不知道,還能節省用水。”結果洗兩遍的效率比洗三遍的高,獎金也多些,乙還嘲笑甲太死板。可不久乙被辭掉了,因為經抽檢,洗兩遍的盤子上仍有清潔劑的殘液,對客人健康不利。
講誠信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會如魚得水,前進的阻力小、助力大,誰都喜歡與一個靠得住的人共事或生活。講誠信的企業能更多地得到員工、客戶和社會的認可,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條件更可靠。
誠信是一種不分時代、不分地域的普遍價值觀。東方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言九鼎”,“言出如山”,“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許人一物,千金不移”,“言必信,行必果”等古訓,西方也有“誠實是最好的政策”的諺語,《聖經》里說“誠信比財富更有價值”。
誠信就像衣服上的商標一樣,是一個決定人的“質量”的權威品牌。香港著名實業家李嘉誠先生也曾經就自己多年經營長江實業的經驗總結道:“做事先做人。一個人無論成就多大的事業,人品永遠是第一位的,而人品的第一要素就是誠信。”
很多公司都將誠信視為生命,如惠普、微軟、Google等企業的價值觀雖然各有特色,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都將誠信列在價值觀的第一位。一個不講誠信的員工可能會給公司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企業在制訂選拔人才的標準時,一定要將誠信擺在第一位。在一個先進的企業里,員工最需要具備的素質不是優越的智力,而是誠信。誠信甚至比才幹更重要。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越來越多的工作必須在合作的基礎上開展,而合作需要依靠互信,互信的根本就是誠信。誠信將成為社會對個人及公司行為的最起碼的要求。正如小蒂曼·H·迪佩爾先生在他的《良知的獨白》一書中所強調的:“誠信問題是網際網路時代不可避免要出現的問題,這是誠信問題的關鍵所在。資訊時代的基本要素不僅包括知識,而且還包括誠信。”
有很多員工每天都在說謊欺騙自己的老闆,這些謊言包括他們低劣的工作質量、偷懶的行為、對公司的利益漠不關心等等。低劣的工作質量和偷懶,與說出來的謊言並沒有什麼區別。有一些員工,他們自稱從不跟自己的老闆說謊,但是他們卻會在有差事出去的時候偷懶,或是在上班時間藏起來抽根煙、吃點零食。他們沒有認識到,謊言可以是說出來的,也可以是通過行為實現的,而後者的性質更惡劣。
不致力於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而是採取欺騙手段的人,既是對自己不誠實,也是對同伴不誠實,他必將為自己的這種行為付出自尊、人格和社會地位的代價。然而這種對待工作沒有誠信的行為隨處可見。很多人總是樂觀地認為,即使自己的工作質量很差、馬馬虎虎、半途而廢,也能生產出一流的產品。他們不明白,只有擁有極度的細心和高度的責任心,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
每一個員工都應當具備誠信的價值觀,那么該如何來培養呢?以下幾點將對您很有幫助:
(1)誠信在離職後同樣重要。
即使你有一天辭職離開原來的公司,對企業誠信仍然是員工的義務,這份義務包括:保守公司機密,執行公司的計畫,敬業,責任心……(2)誠信也需要使用溝通藝術。做一個有誠信的人,並不代表不能有任何秘密,也不代表不能使用各種語言的藝術,更不代表在解決問題時不能使用變通的手段。誠信的人可以運用溝通技巧,並充分運用自己的處世智慧來解決問題。(3)誠信依靠自律來實現。誠信是現代社會中人們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內在需要,而不是因他人強加而產生的“扮演”和“做作”。人們將在信譽的驅動和環境的影響下,用設身處地的心態認識到誠信對社會、企業和個人的重要性,並自主地選擇誠信的價值觀。(4)誠信是一種“勿以惡小而為之”的習慣。一些小事往往成為一個人積累誠信的關鍵。貪小便宜、耍小聰明的行為只會把自己變成一個貪圖小利、沒有出息的人,最終會因小失大,走入迷途。當一個企業從欺騙第一個顧客中嘗到甜頭時,就會為了更大的利益去騙更多的顧客;當一個員工第一次報了假賬後,他就會習慣性地繼續報假賬。如果不養成誠信的習慣,就很容易墮落下去。親愛的讀者,當你讀完這本小冊子,樹立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工作觀念,這時候你最應該記在心頭的也許就是:做事先做人。那么,你一定會第一次就做對的。

序言

創造“零缺陷”的工作績效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Do It Right the First Time簡稱DIRFT)”是美國著名管理學家菲利浦·克勞士比“零缺陷”理論的精髓之一。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是最便宜的經營之道!第一次沒有把事情做對,勢必就要做一些修修補補的工作,做第二次、第三次,這些都是額外的浪費。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是企業經營的靈丹妙藥,也是優秀員工的一種必不可少的工作模式。
如果有一個水龍頭漏水,應該先去擦水還是去關水龍頭?每個人都知道是關水龍頭。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發現很多人都在忙著擦水。
在很多人的工作經歷中,也許都發生過工作越忙越亂的情況:解決了舊問題,又產生了新問題,在一團忙亂中造成了新的工作錯誤,結果往往不僅讓自己忙,還會讓很多人跟著你忙,造成了巨大的人力和物資損失。
這些人都是忙著擦水而忘記去關水龍頭的人!
盲目地忙亂毫無價值,必須終止!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才是解決“忙症”的要訣。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檢討自己的工作,因為第一次沒把事情做對,給企業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
第一次就做對必定創造財富!
忙於解決問題一定使你破產!
企業中每個人的目標都應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至於如何才能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本書給了我們正確的答案:我們不僅要知道什麼是“對”,而且要知道如何做才能達到“對”這個標準。
執行力的高低最終決定競爭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因此,我們強調“第一次就做對”。
“對”是戰略目標,“做”是執行,“第一次”是效率。
你還忙嗎?當然忙!但希望是忙著創造價值,而不是忙著製造錯誤或改正錯誤。
“第一次就做對”應該是從小就培養、造就的一種做事的品質和能力。今天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生活在寬鬆的環境和優裕的物質條件下,家長、老師乃至社會都把他們當寶貝、當小皇帝來對待,造成很多孩子動手做事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都很低,更不用說具備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素質了。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又如何去面對生活,融入社會呢?一旦他們走入社會,走向工作,將面臨越來越複雜的工作環境、越來越快的工作節奏、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條件,如果不具備動手做事、處理實際問題的素質和能力,恐怕很多人會茫然失措,落得鎩羽而歸的下場,適應不了工作,灰溜溜地退回到家庭,繼續躲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做長不大的“大孩子”。
今天的社會裡,我們看到所謂的“啃老”現象越來越普遍:二十多歲的男女青年,有的甚至還接受了高等教育,卻還是難以在社會立足、在工作崗位立身,不得不晃晃悠悠,靠父母的供養過活。其實,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不是不想工作,也不是不具備完成工作的專業知識,而是缺乏實際操作、把事情做對的素質和能力。為了防止“啃老族”這個越來越嚴峻的社會問題,我們應該高度重視對青少年解決問題、把事情做對的素質的培養,努力樹立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意識,這是一個值得家長、學校和社會關注和思考的素質教育問題。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能力應該從小培養,在學校教育中有意識地灌輸。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每一次都把事情做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