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縱隊》是美國作家海明威創作的劇本,首次出版於1938年。
該劇本講述了菲利普·羅林斯的故事,雖然他表面上是與西班牙無瓜葛的旁觀者,但在夜裡他是位活躍專注的戰士。
該劇本是海明威一生創作中所寫的唯一劇本,具有很強的自傳性,男主角羅林斯就是以海明威為原型創造的。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第五縱隊
- 外文名稱:The Fifth Column
- 文學體裁:劇本
- 作者:【美】歐內斯特·海明威
- 首版時間:1938年
- 字數:約70000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品評價,演出情況,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第五縱隊》是個三幕劇,描寫西班牙內戰期間馬德里的共和政府遭到佛朗哥叛軍的包圍。美國人菲利普·羅林斯和德國人麥克斯受共和政府保衛局的派遣,勇敢地潛入叛軍的偵察所,抓捕了一個重要犯人,後來卻讓他逃跑了,隨後抓到許多第五縱隊成員。在嚴厲的拷問下,他們交待了同夥,使其他三百人被捕。羅林斯和他的助手麥克斯最後粉碎了叛軍在馬德里市內第五縱隊的間諜網。
創作背景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後,海明威為了支援反法西斯的西班牙共和政府軍隊的浴血奮戰,在美國籌措了四萬多美元,購買了救護車和醫療器械,親自押運到西班牙首都馬德里,隨後以北美報業聯盟的戰地記者身份到前線採訪,向全世界報導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給西班牙的弗朗哥叛軍撐腰的真相。1937年初,他回到被叛軍圍攻的馬德里,出入各大旅館,廣泛接觸政府軍的官員、戰士、和各界進步人士。《第五縱隊》就是作者在叛軍狂轟濫炸的圍城中寫的,那時馬德里正是弗朗哥叛軍的四路縱隊進攻的最終目標,在馬德里城內暗藏的破壞分子不斷地搞破壞活動,對馬德里造成了一定的威脅,被稱作是叛軍的第五縱隊,而劇本《第五縱隊》則是將粉碎敵人第五縱隊的一次英勇鬥爭作了戲劇性的再現。
人物介紹
菲利普·羅林斯
在戲劇《第五縱隊》中,男主角菲利普·羅林斯實際上是一位美國人,並不是西班牙人,只是秉著人道主義的精神來到西班牙戰場協助西班牙人民進行反法西斯的鬥爭。誠然,在西班牙內戰面前,一位外國人同一位西班牙人對這場戰爭的感受不會相同,西班牙人看到家園被毀,親人、同胞失去生命,心情無疑是低沉、無奈、憤怒的、在戰爭時期,食品供應也很難充足。“你整天排隊購買供晚餐的食品,有時候你還沒到店門食品己經賣光了、有時候一顆炮彈掉在隊伍附近而人們在家裡等啊等啊,結果沒人帶回來任何供晚餐的食品。”
而羅林斯作為一名美國記者,他當然也憎恨法西斯分子,但是他的憎恨卻遠不如西班牙當地人對法西斯憎恨得深刻、有基礎。這裡不是他的家園,這裡沒有他的親人,他也不缺乏食物,往往還能把他多餘的食物給因家裡人口眾多總是來向他乞食的佛羅里達旅館經理。他遠不像當地民眾生活地那樣艱難。
陶樂賽·勃里琪絲
出身於美國貴族女學校的新聞記者,她抱著遊戲人生的態度,到西班牙來採訪戰地新聞。
麥克斯
國際反法兩斯的鬥士,曾經在德國法西斯統治下受盡酷刑。他現在是西班牙共和政府軍方面的問諜,出入於弗朗哥叛軍的後方及前線。
安托尼奧
西班牙共和政府保衛局總部的領導人,麥克斯與菲利普的上級。
安妮
妲摩爾人,妓女。但是個西班牙共和國政府的擁護者。
經理
馬德里佛羅里達旅館的經理。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對戰爭的譴責
在和平年代,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沒有哪個人可以隨便剝奪另一個人生存的權力。但在戰爭硝煙瀰漫的時候,極易形成一種無序的倫理環境,特別是在非正義的一方暫時取勝的情況下,他們根木就不會考慮什麼倫理道德,更多地是享受戰爭勝利帶來的特權,拚命放縱自己的欲望,為所欲為。人性中惡的一面得到集中體現。
戰爭成了“殺人無罪的最好藉口,不法分子根本不會用人性中的人性因子控制獸性因子來保證自己的行為合乎法律、倫理規範、在戲劇中,一個可憐蟲因為拿著噴槍噴射每一個人,他沒有一點兒惡意,但是有人生氣了,就把他斃了。那些非法分子就是這樣,殺死一個人,完全不會有任何心理負擔。在殘酷的戰爭面前,百姓的生命如樓蟻一般,太卑微。看到電工無端被殺,劇中陶樂賽問彼特拉“你是說他們開槍殺人,連被殺的人是誰也不弄清楚的嗎?”同樣地,法西斯官員採取“寧殺千人,不使一人漏網”的政策即使危及到自己士兵的生命,他們實際上也是無所謂的、“炮彈不會落在薩拉曼卡區,不會嗎?我們的人幾乎都在那邊啊,有幾顆會落在那邊。”戰爭中下層士兵的生命一樣不值錢,戰爭的虛偽性昭然若揭。總之,戰爭使太多無辜的人喪失了生命。
藝術特色
口語化
海明威的文筆有著一種特殊的風格,便是口語化。在他的小說里就是用這些看來極為平淡的口語裡,深刻地描劃了故事的氛圍和人物的性格,在《第五縱隊》里也是如此,看來故事是簡單的,但人物的性格的起伏變化卻從口語裡明確地顯示出來。
女性形象
劇本著重描寫了菲利普與一位美國中產階級的女兒多蘿西的戀情,多蘿西空虛、無能且愛慕虛榮。最後菲利普為了他的政治信念而放棄了她,選擇了一位輕佻的摩爾女人。序言中海明威說到多蘿西的名字“曾經使人戀舊”。從多蘿西的人物塑造來看,顯而易見,在《第五縱隊》中海明威已經開始用富有但慾壑難填的美國女性來象徵敵對階級。
作品評價
《紐約先鋒論壇》:《第五縱隊》很難說是一部偉大的劇作。它是海明威一個有趣的具有時代特徵的文物,它告訴我們更多的他寫的關於西班牙的東西。其中滲入了一點西班牙的飢餓和英雄主義、一點背叛行為和現實政治緩慢的痛苦,但除了這個犧牲的背景意外,有個海明威的老英雄,聰明、生病、還有個海明威的老女英雄,她的心在馬利諾防線後面,雖然這個姑娘來自瓦斯扎。
美國詩人、批評家馬爾科姆·考利《新共和》:劇中有太多的混亂,由於缺乏準確的時間觀,有些場景效果不好。劇作家在安排人物進出門時缺乏高潮的表現技巧。但這個劇本讀起來像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說之一,那就是說它讀起來很不錯。情節往前跳躍,對話有時生硬,有時有趣得令人沉悶。次要人物描寫逼真,特別是麥克斯,心腸很軟的秘密間諜,他曾被折磨得臉部可怕地變形。
美國左翼批評家艾德蒙·威爾遜《國家》:《第五縱隊》劇本太差了。
演出情況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好萊塢的編劇班傑明·格拉澤首次它改編為舞台劇,海明威不太滿意,提了些修改意見,但格拉澤仍按自的意圖撰寫。由李.·斯特拉斯堡擔任導演,主要演員是李·柯伯和弗索特·托恩。紐約戲劇工會支持演出。1940年3月在紐約阿爾溫劇院開幕,至5月18日結束,共演出87場。
1959年12月,《第五縱隊》首次上演後的二十年,海明威的忘年交A·E·霍茨納又將它改編為舞台劇,1990年10月19日由聖路易斯德華盛頓大學表演藝術系第一次演出。這是第二次改編。
1959年秋天至1960年春天,A.E.霍茨納將《第五縱隊》改編為電視劇,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布伊克·艾列克特拉劇場演出。
作者簡介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美國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1899年7月21日生於芝加哥市郊橡膠園小鎮。中學畢業後曾去法國等地旅行,回國後當過見習記者。1918年夏在前線被炮彈炸成重傷,回國休養。後來去加拿大多倫多市星報任記者。1923年發表處女作《三個短篇小說和十首詩》,隨後遊歷歐洲各國。1926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初獲成功,被斯坦因稱為“迷惘的一代”。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長篇巨著《永別了,武器》的問世給作家帶來了聲譽。 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獵。1935年寫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說。 1937年發表了描寫美國與古巴之間海上走私活動的小說《有錢人和沒錢人》。西班牙內戰期間,他3次以記者身份親臨前線,在炮火中寫了劇本《第五縱隊》,並創作了以美國人參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1940)。戰後客居古巴,潛心寫作。1952年,《老人與海》問世,深受好評,翌年獲普利茲獎。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61年7月2日用獵槍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