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戰場

第五戰場是指網路空間戰場,網路,網路時代,信息戰將成為未來戰場的主要形式,而一種特別的兵種也將隨之而誕生。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威廉·J·林恩(William J. Lynn)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說,美國國防部將網路空間視為繼陸地、海洋、空中和太空之後的第五維戰場,從網路間諜到信息網路攻擊和病毒——比如可導致物理破壞的“超級工廠病毒”(Stuxnet)——的威脅越來越嚴重。他認為,美國削減國防預算總額時機不對,因為國家仍處於戰爭狀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五戰場
  • 又名:網路空間戰場
  • 進攻的對象:個人、企業,國家
  • 影響:進攻快,範圍廣,損失更慘
戰場介紹,不流血戰爭,戰地士兵,網路起硝煙,戰爭例子,

戰場介紹

在現代戰爭中,第一戰場:海洋;第二戰場:陸地;第三戰場:天空;第四戰場:太空。第五戰場:網路。網路時代,信息戰將成為未來戰場的主要形式。
網路向所有能夠操縱鍵盤的人敞開了大門,無論這個人置身世界的哪個角落,都可以發動數位化攻擊,通過網際網路,通過撥號盤,通過衛星,破壞或摧毀一切關鍵信息,而軍方正是依靠這些信息來保護國防系統的。這是一種不流血的戰爭。與傳統的海軍陸戰隊不同,這種戰爭中的士兵不像阿諾·施瓦辛格那樣勇猛,而更像是儒雅的比爾·蓋茨。

不流血戰爭

資訊時代,虛擬空間成為第五形式的戰場,在這個戰場中,進攻的對象可以是個人、企業,也可以是國家。武器的使用不悼拔夜和再是單純的炸彈、子彈、刺刀等常規武器,而是包括所有非殺傷性電子武器,比如全電子化設備、軟體竊聽技術、電磁武器等。
為了給未來的數位化戰場提供力量,美國國防大學如今已訓練了一批計算機特種兵。這些士兵可以將現代技術奇蹟與古代戰爭策略結合起來,甚至可以不費一槍一彈就能制服敵方。美國現在正在研製一種新型攻擊軟體“黑色程式”,預計將來這些數字奇兵們可利用此程式直接摧毀對方的雷達系統、軍事系統,甚至金融系統。通過“蠕蟲”軟體,數字奇兵還可以潛入對方的計算機記憶體,更改操控飛彈系統的軟體,使飛彈出現故障。
第五戰場
美國五角大樓已投入了大量資金來開發非殺傷性武器,他們希望研製出口徑為12毫米的霰彈槍及口徑為44毫米的M-203槍榴彈,或是投擲型武器。棕料鍵霰彈槍上使用的子彈裝有9號鉛錐兒,重量是40克,射速約是每秒300英尺,在射程之內可以產生大約100公斤的力量,足以導致人體出現淤血,但是不會打斷骨頭或導致皮膚破損。
泡泡糖一樣的粘性泡沫也是一種高科技非殺傷武器。泡沫的濃度相當於剃鬚膏和口香糖的濃度。粘性泡沫武器似乎不很“專業舟嘗殼”,因為它無需瞄準,遇到敵人時,只管沒頭沒腦地噴射就可以了。敵人被粘稠的泡沫困住後,唯一的逃脫方法就是把衣服割掉。然而,就在被困者忙著割衣服的時候,士兵已經就有充足的時間將其擒獲了。
“聲音”也是信息戰士兵的標準配置。在未來的軍事行動中,士兵會使用一種特殊的武器——高集中度的聲音。這是一種人的耳朵無法聽到的府凳驗閥低頻聲波震動,可導致對方疼痛、嘔吐和休克,但卻不會致命。

戰地士兵

數字士兵需要在虛擬戰場中演練作戰技能。虛擬現實模擬器能讓士兵在真正參與作戰之前,接受如何完成任務訓練,不僅可以射擊,還可以拆解炸藥,躲避子彈和呼叫直升機支援,不斷磨鍊和提高各種不同的戰術技巧,使士兵充分認識到如何才能將各種兵種集成起來,在戰場是形成最大的戰鬥力。
最重要的是,模擬器還可以節省燃料和開支。美國陸軍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他們在將新式坦克或火炮投入使用之前,往往會讓士兵在模擬系統中進行演練,從而節約可觀的成本。同時,他們還注意使士兵的演練難度超過實戰的難度,以便士兵在現實中操縱坦克或火炮時,會應付自如。
美軍最為成功的一次虛擬演練是在波赫戰爭中。在執行一次危險任務前,飛行員戴上了可顯示飛行線路虛擬影像的頭盔。在座艙模擬器中,機組人員不僅演練了飛行動作,充分了解那裡的地形,甚至還練習了躲閃動作,以至於當他們在進入這一地區之前,就已經熟悉某些街區和地段存在哪些危險。
高端技術改變了戰爭的未來,也創造了戰爭的新格局。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個國家正在嬸鍵開發信息戰技術。不過,儘管數位化戰爭避免了過多慘烈的場面,但士兵還是要親赴戰場,在泥潭裡、風雨中進行戰鬥,犧牲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因此,一些軍事家希望越來越多的機器人能夠投入到戰場上。
戰爭中的機器人,被稱為戰術無人地面車,即機器人偵察車。這些機器士兵不會抱怨食物配給不均,不會嚷茅奔刪叫口渴,也不需要修整。它們擁有四輪驅動和計算機控制的懸掛系統,不再配備武器,而是配備光信號增強的攝像機,可到處走、到處看、到處記錄,並通過遙控指令,給指揮官發回視頻偵察數據。
黑豹是美國目前的機器士兵中比較著名的一個。黑豹的前身是M60坦克,經過改進後,坦克上原來的火炮和炮塔已被車載攝像機促擊夜和兩個巨大的輥子取代。在波士尼亞布滿地雷的區域,美國士兵曾通過搖控器安全地引導黑豹越過雷區,結果它不但清理出一條16英尺寬的通道,輥子的重量還引爆了地雷,而自身卻沒有絲毫損壞。
身量最小的戰地機器士兵是“準星”,準星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是士兵背包里的“玩具”。它看起來像個模型飛機,搖控裝置簡單容易,卻包含著太空時代的最新技術。它的微感測器通過數字連結與地球軌道衛星相連,可以把數據傳送到世界任何地方。準星的動力來源於一台汽油引擎,滯空時間可達45分鐘,航速可達每小時30英里。

網路起硝煙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馬克·斯特羅19日表示,根據歐巴馬政府支持聯邦調查局的評斷,朝鮮是索尼影業受網路攻擊的幕後黑手。朝中社報導稱,朝鮮外務省發言人20日表示,朝鮮與此事無關,建議與美國就此展開共同調查。美朝雙方各執一詞的同時,“網路戰”再次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隨著信息化的發展,網路戰場“硝煙四起”。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近日,北約在環繞愛沙尼亞東部城市塔爾圖的一片白樺林中展開了一場網路戰爭演習,這裡距離俄羅斯邊境僅50公里。專家分析稱,此次網路戰演習是北約範圍內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意圖也較為明晰,重點在於檢驗北約部隊的網路作戰能力,以及對俄羅斯形成有效戰略威懾。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國防部官員上個月透露說,國防部計畫將原先由網路司令部執行的網路戰移交給聯合參謀本部議長指揮,進而正式將網路戰納入“軍事作戰”範疇。有分析認為,韓國此舉有應對朝鮮網路力量發展之意。
另外,一些網路安全專家披露,敘利亞境內一個專門記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暴行的民間組織近期遭黑客攻擊。分析人士認為“伊斯蘭國”極端人員或其支持者的嫌疑最大,同時指出“伊斯蘭國”正將戰線擴張到網路領域。

戰爭例子

美國似乎又打了一場勝仗——《紐約時報》日前披露,美國和以色列秘密研究和測試的計算機蠕蟲病毒“震網”,2010年11月攻擊伊朗的離心機系統,導致伊朗多達兩成離心機因轉動失控而報廢,阻延了伊朗製造首枚核彈的進程。
美國主導的這一戰是在第五戰場打的,第五戰場是指網路空間戰場。這是繼陸、海、空和太空戰場之後,沒有戰火、沒有硝煙、沒有血腥的戰場。戰爭打響,美國方面似乎也不那么擔心伊朗何時能研製出核武器了,病毒讓伊朗的核計畫進程摔了個趔趄。美國等西方國家一直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由秘密發展核武器。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賈利利曾說,核武器是人類社會的最大威脅,國際社會應著重討論核裁軍、核不擴散等問題,而不應該剝奪和平使用核能的權利。不管伊朗要利用核能做什麼,美國這下可以短時期內高枕無憂了。
其實,網路戰爭早不是什麼新鮮事了,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國特工在伊拉克新購買的印表機中嵌入病毒晶片,使伊拉克防空體系中的預警系統癱瘓,為美國順利實施空襲創造了條件。
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等高科技的發展,為軍隊帶來了新的戰役,新技術能夠更有效地收集全球情報,遙控武器飛行器,攻擊敵方。試想,如果有一天,世界各國都把網路當作武器,把戰場轉移到網際網路,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網路被攻擊,突然癱瘓,化工廠爆炸、核原料泄漏、無人戰機失控,人們不敢再想有多壞的結果,僅僅這些就讓地球人吃不消了。高科技戰爭更讓人毛骨悚然。
戰爭可以沒有硝煙、可以沒有死亡,但是,戰爭一定有參戰者,一定會帶來仇恨,如果這世界多了幾分仇恨,就一定少了幾分和平,少了幾分和諧。 伊朗人的指控被坐實了。早在2009年9月,當伊朗六成個人電腦被稱為Stuxnet的超級蠕蟲病毒感染,運行僅一個月的布希爾核電站電腦系統瀕於癱瘓,該國高層就曾指控第三國對其發動網路戰,矛頭直指美國。16個月後,謎底被美國第一大報《紐約時報》揭曉:正是美國和以色列的網路戰士攜手,在網路空間對伊朗發動大規模攻擊,其武器是被稱為“超級工廠病毒”的蠕蟲病毒——其在虛擬空間的殺傷力,不亞於現實世界的核子彈,故此又被譽為首個網路“超級武器”,伊朗近兩成離心機因此盡廢武功。按照《紐約時報》的說法,Stuxnet讓伊朗核能力倒退了好幾年。
以色列何時對鄰近死敵伊朗發動空中打擊,這是西方媒體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炒作一番的熱門話題。美國《大西洋》月刊去年9月號曾推出封面故事,發表該刊記者在遍訪以色列、美國及阿拉伯世界諸多政要後得出的驚人結論:以色列可能不等美國許可,一年內就會打伊朗。此文曾被歐美媒體廣泛轉載,像姜文的“子彈”一樣飛了好一會兒。但飛到中國就亂了軌跡,微博上有人以訛傳訛,竟稱以色列戰機已開始轟炸,擺了大烏龍。
但分析《紐約時報》踢爆的內幕,也許以色列戰機根本就不必出動了,因為美以憑滑鼠、鍵盤與隨身碟發動的網路戰,就足以對伊朗核設施的運行能力帶來致命打擊。引人矚目的是,甚至在美國醞釀已久的網路戰司令部正式啟動前,首個網路“超級武器”就已出籠,網路戰司令部是要以此先聲奪人嗎?
曾在小布希任內負責白宮反恐行動的美國鷹派大佬理察·克拉克,曾極言網路戰可怕前景:大規模、協同式對美網路網路攻擊只需15分鐘,就能令美國東海岸的電網癱換,擾亂電郵收發,整垮空中交通管制,引發火車相撞,造成銀行和電子支付系統崩潰。或許這正是美國網路戰司令部去年10月成立的時代背景。在美國的示範效應下,英國年初也放風有意成立自己的網路戰司令部
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威廉·林恩強調,五角大樓已將網路空間視為繼陸地、海洋、空中以及太空之外的第五戰場。他聲稱,諸如“超級工廠病毒”之類可導致巨大物理破壞的網路戰武器,對美安全威脅越來越嚴重。這是典型的賊喊捉賊的邏輯,Stuxnet本是美軍“大作”,卻被渲染成美國國家安全威脅。但無可否認,網路空間的戰火已經點燃:世界,準備好了嗎?
美軍最為成功的一次虛擬演練是在波赫戰爭中。在執行一次危險任務前,飛行員戴上了可顯示飛行線路虛擬影像的頭盔。在座艙模擬器中,機組人員不僅演練了飛行動作,充分了解那裡的地形,甚至還練習了躲閃動作,以至於當他們在進入這一地區之前,就已經熟悉某些街區和地段存在哪些危險。
高端技術改變了戰爭的未來,也創造了戰爭的新格局。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個國家正在開發信息戰技術。不過,儘管數位化戰爭避免了過多慘烈的場面,但士兵還是要親赴戰場,在泥潭裡、風雨中進行戰鬥,犧牲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因此,一些軍事家希望越來越多的機器人能夠投入到戰場上。
戰爭中的機器人,被稱為戰術無人地面車,即機器人偵察車。這些機器士兵不會抱怨食物配給不均,不會嚷叫口渴,也不需要修整。它們擁有四輪驅動和計算機控制的懸掛系統,不再配備武器,而是配備光信號增強的攝像機,可到處走、到處看、到處記錄,並通過遙控指令,給指揮官發回視頻偵察數據。
黑豹是美國目前的機器士兵中比較著名的一個。黑豹的前身是M60坦克,經過改進後,坦克上原來的火炮和炮塔已被車載攝像機和兩個巨大的輥子取代。在波士尼亞布滿地雷的區域,美國士兵曾通過搖控器安全地引導黑豹越過雷區,結果它不但清理出一條16英尺寬的通道,輥子的重量還引爆了地雷,而自身卻沒有絲毫損壞。
身量最小的戰地機器士兵是“準星”,準星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是士兵背包里的“玩具”。它看起來像個模型飛機,搖控裝置簡單容易,卻包含著太空時代的最新技術。它的微感測器通過數字連結與地球軌道衛星相連,可以把數據傳送到世界任何地方。準星的動力來源於一台汽油引擎,滯空時間可達45分鐘,航速可達每小時30英里。

網路起硝煙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馬克·斯特羅19日表示,根據歐巴馬政府支持聯邦調查局的評斷,朝鮮是索尼影業受網路攻擊的幕後黑手。朝中社報導稱,朝鮮外務省發言人20日表示,朝鮮與此事無關,建議與美國就此展開共同調查。美朝雙方各執一詞的同時,“網路戰”再次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隨著信息化的發展,網路戰場“硝煙四起”。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近日,北約在環繞愛沙尼亞東部城市塔爾圖的一片白樺林中展開了一場網路戰爭演習,這裡距離俄羅斯邊境僅50公里。專家分析稱,此次網路戰演習是北約範圍內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意圖也較為明晰,重點在於檢驗北約部隊的網路作戰能力,以及對俄羅斯形成有效戰略威懾。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國防部官員上個月透露說,國防部計畫將原先由網路司令部執行的網路戰移交給聯合參謀本部議長指揮,進而正式將網路戰納入“軍事作戰”範疇。有分析認為,韓國此舉有應對朝鮮網路力量發展之意。
另外,一些網路安全專家披露,敘利亞境內一個專門記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暴行的民間組織近期遭黑客攻擊。分析人士認為“伊斯蘭國”極端人員或其支持者的嫌疑最大,同時指出“伊斯蘭國”正將戰線擴張到網路領域。

戰爭例子

美國似乎又打了一場勝仗——《紐約時報》日前披露,美國和以色列秘密研究和測試的計算機蠕蟲病毒“震網”,2010年11月攻擊伊朗的離心機系統,導致伊朗多達兩成離心機因轉動失控而報廢,阻延了伊朗製造首枚核彈的進程。
美國主導的這一戰是在第五戰場打的,第五戰場是指網路空間戰場。這是繼陸、海、空和太空戰場之後,沒有戰火、沒有硝煙、沒有血腥的戰場。戰爭打響,美國方面似乎也不那么擔心伊朗何時能研製出核武器了,病毒讓伊朗的核計畫進程摔了個趔趄。美國等西方國家一直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由秘密發展核武器。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賈利利曾說,核武器是人類社會的最大威脅,國際社會應著重討論核裁軍、核不擴散等問題,而不應該剝奪和平使用核能的權利。不管伊朗要利用核能做什麼,美國這下可以短時期內高枕無憂了。
其實,網路戰爭早不是什麼新鮮事了,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國特工在伊拉克新購買的印表機中嵌入病毒晶片,使伊拉克防空體系中的預警系統癱瘓,為美國順利實施空襲創造了條件。
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等高科技的發展,為軍隊帶來了新的戰役,新技術能夠更有效地收集全球情報,遙控武器飛行器,攻擊敵方。試想,如果有一天,世界各國都把網路當作武器,把戰場轉移到網際網路,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網路被攻擊,突然癱瘓,化工廠爆炸、核原料泄漏、無人戰機失控,人們不敢再想有多壞的結果,僅僅這些就讓地球人吃不消了。高科技戰爭更讓人毛骨悚然。
戰爭可以沒有硝煙、可以沒有死亡,但是,戰爭一定有參戰者,一定會帶來仇恨,如果這世界多了幾分仇恨,就一定少了幾分和平,少了幾分和諧。 伊朗人的指控被坐實了。早在2009年9月,當伊朗六成個人電腦被稱為Stuxnet的超級蠕蟲病毒感染,運行僅一個月的布希爾核電站電腦系統瀕於癱瘓,該國高層就曾指控第三國對其發動網路戰,矛頭直指美國。16個月後,謎底被美國第一大報《紐約時報》揭曉:正是美國和以色列的網路戰士攜手,在網路空間對伊朗發動大規模攻擊,其武器是被稱為“超級工廠病毒”的蠕蟲病毒——其在虛擬空間的殺傷力,不亞於現實世界的核子彈,故此又被譽為首個網路“超級武器”,伊朗近兩成離心機因此盡廢武功。按照《紐約時報》的說法,Stuxnet讓伊朗核能力倒退了好幾年。
以色列何時對鄰近死敵伊朗發動空中打擊,這是西方媒體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炒作一番的熱門話題。美國《大西洋》月刊去年9月號曾推出封面故事,發表該刊記者在遍訪以色列、美國及阿拉伯世界諸多政要後得出的驚人結論:以色列可能不等美國許可,一年內就會打伊朗。此文曾被歐美媒體廣泛轉載,像姜文的“子彈”一樣飛了好一會兒。但飛到中國就亂了軌跡,微博上有人以訛傳訛,竟稱以色列戰機已開始轟炸,擺了大烏龍。
但分析《紐約時報》踢爆的內幕,也許以色列戰機根本就不必出動了,因為美以憑滑鼠、鍵盤與隨身碟發動的網路戰,就足以對伊朗核設施的運行能力帶來致命打擊。引人矚目的是,甚至在美國醞釀已久的網路戰司令部正式啟動前,首個網路“超級武器”就已出籠,網路戰司令部是要以此先聲奪人嗎?
曾在小布希任內負責白宮反恐行動的美國鷹派大佬理察·克拉克,曾極言網路戰可怕前景:大規模、協同式對美網路網路攻擊只需15分鐘,就能令美國東海岸的電網癱換,擾亂電郵收發,整垮空中交通管制,引發火車相撞,造成銀行和電子支付系統崩潰。或許這正是美國網路戰司令部去年10月成立的時代背景。在美國的示範效應下,英國年初也放風有意成立自己的網路戰司令部
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威廉·林恩強調,五角大樓已將網路空間視為繼陸地、海洋、空中以及太空之外的第五戰場。他聲稱,諸如“超級工廠病毒”之類可導致巨大物理破壞的網路戰武器,對美安全威脅越來越嚴重。這是典型的賊喊捉賊的邏輯,Stuxnet本是美軍“大作”,卻被渲染成美國國家安全威脅。但無可否認,網路空間的戰火已經點燃:世界,準備好了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