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核打擊:首先使用核武器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對敵方戰略性目標進行的打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一次核打擊
- 提出時期:20世紀50年代
- 提出方:美國
第一次核打擊:首先使用核武器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對敵方戰略性目標進行的打擊。
第一次核打擊:首先使用核武器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對敵方戰略性目標進行的打擊。首先使用核武器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對敵方戰略性目標進行的打擊。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初針對當時主要作戰對象蘇聯提出的一種核戰略理論。目的是對蘇聯進行政治...
美國的第一次核打擊和第二次核打擊與蘇聯的火箭核襲擊等都屬於進攻性核戰略。第一次核打擊和第二次核打擊是美國20世紀50年代前後擁有核壟斷和核優勢的情況下提出並發展起來的,在較長時間內一直作為美國發動核戰爭的理論。所謂第一次...
這是雷底福在不到六個月的時間裡,第三次建議對中國採取侵略行動,包括投擲核子彈。核戰爭的幽靈嚴重威脅著中國與世界的安全。波蘭解密的歷史檔案顯示,華約曾想用核彈蕩平歐洲。中蘇關係緊張時期,蘇聯也曾計畫動用核子彈襲擊中國。終極...
1945年7月16日5時30分,美國在新墨西哥州離阿拉木郭多50英里的一片廣闊荒蕪地區成功進行了首次核試驗,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1992年美國政府宣布暫停核試驗,至此美國總共進行了1032次核試驗。其彈道飛彈的射程為13000公里...
演習以蘇聯為假想敵,構想美國遭到蘇聯第一次核打擊後,使用倖存的核打擊部隊實施報復性的核反擊。通常分為指揮所演習和實兵演練。指揮所演習的主要課目是:情況想定、擬制預案、圖上作業、部隊疏散部署、處於臨戰狀態及通信聯絡等。實...
戰略飛彈兵是陸、海、空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的基礎,它擁有60%以上的運載工具和核彈頭,可執行90%以上的第一次核打擊任務和50%的核反擊任務。截至1998年8月底,俄羅斯現役戰略核武器共有1584件,其中陸基戰略飛彈856件,包括戰略進攻...
8月6日,美國突然對日本實施第一次核打擊。面對日本崩潰加速的形勢,蘇聯急忙於7日向遠東部隊下達了9日對日本關東軍作戰的命令,並於8日正式通知日本駐蘇聯大使佐藤,9日起日蘇進入戰爭狀態。這一天已經是履行協定規定出兵時間的最後一天。
MK-5不像空軍的MK-12再入飛行器那樣能抗衝擊波和核輻射,因為潛射飛彈無須像陸基飛彈MX那樣,具有抗第一次核打擊的生存能力。MK-5適用於針對特殊目標的各彈頭。W87核彈頭中,比較重的次級放在頂部,而比較輕的初級放在底部,這樣,...
這一戰略的框架是:其一,核武器具有史無前例的巨大毀傷力;其二,由於運載工具的發展,對戰略核武器的襲擊至今為止是不可防禦的,是真正的“有矛無盾”;其三,第一次核打擊會招來懲罰性核打擊,結果勢必是“互相交換的自殺”;其四...
陸基戰略彈道飛彈以機動部署提高射前生存能力是針對躲避第一次核打擊而言的,但是公路機動部署方式本身也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性能數據 服役事件 1985年初,最早的18枚RT-2PM彈道飛彈洲際彈道飛彈在完成部署,用於淘汰20枚老舊的SS-11飛彈...
巴基斯坦並未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受到印度核試的威脅,巴基斯坦從1970年代早期由西方國家支援在喀拉蚩興建核電廠起,一直在秘密地研製核武器。該國在1980年代後期進行了第一次核試。以色列 以色列並未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過去拒絕承認或...
為在世界核戰略競爭中保持優勢和威懾,美國軍界提出“抵消戰略”核理論,提高戰略核力量生存能力,要求研製一種新型、單彈頭、高生存能力、公路機動發射的彈道飛彈,主要用於攻擊加固飛彈地下發射井、指揮控制中心和第一次戰略核打擊後敵方...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的核武庫,也沿襲了它的核戰略。根據該戰略,俄羅斯在核武器的發展上遵循“合理足夠”原則,即不允許美國和北約擁有對俄羅斯進行不受懲罰的第一次核打擊的能力;在核武器的使用上,遵循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這就是說,它可以對1.6萬公里遠的目的進行核打擊。不過,也有人認為,打擊距離最遠的核飛彈應是美國的“民兵Ⅲ”和蘇聯的SS—11Ⅱ型核飛彈,這兩種型號核飛彈的射程均為1.3萬公里,其理由是SS—18Ⅲ的作戰距離數字不可靠。蘇聯...
核三位一體在核武器領域,指一國同時具備有陸基洲際彈道飛彈、潛射彈道飛彈和戰略轟炸機三種核打擊方式的能力。當一國擁有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時等同於具有全面的核威懾能力。因為具備了在承受第一次打擊後還能反擊的能力,再沒有一國...
核威懾理論,主張以核武器作為對外政策的支持能力,並作為達到外交政策目標的威懾力量的一種特殊理論。該理論最早由美國國務卿J.F.杜勒斯於1954年提出,以後又經H.A.基辛格等加以系統闡述。解釋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驗表明,由於核戰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