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性核戰略

進攻性核戰略:籌劃和指導進攻性核戰爭全局的方略。核戰略的類型之一,與防禦性核戰略相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進攻性核戰略
  • 適用領域:軍事
籌劃和指導進攻性核戰爭全局的方略。核戰略的類型之一,與防禦性核戰略相對。
美國的第一次核打擊和第二次核打擊與蘇聯的火箭核襲擊等都屬於進攻性核戰略。
第一次核打擊和第二次核打擊是美國20世紀50年代前後擁有核壟斷和核優勢的情況下提出並發展起來的,在較長時間內一直作為美國發動核戰爭的理論。所謂第一次核打擊,即首先使用核武器突然襲擊敵方的城市和工業目標。這個概念最初是針對蘇聯的,構想在美國認為最有利的時機,對蘇聯的主要城市和工業中心實施第一次核打擊,迫使蘇聯屈服。隨著蘇聯飛彈核力量建立和日益成熟,美國開始把重點放在第二次核打擊概念上,但仍不放棄繼續進行第一次核打擊的準備,並一度將其寫入軍隊有關的作戰檔案中。所謂第二次核打擊,即在核襲擊已經發生的情況下,通過核突擊手段來報復敵方的核襲擊。美國認為,戰略核力量必須時刻擁有卓有成效的第二次核打擊能力,在遭到核襲擊後不但能將戰略力量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保存起來,而且還能夠使用保存下來的核力量組織堅決回擊。在第二次核打擊概念中,美國主張戰略核力量的所有剩餘部分,包括水下、地面和空中部分都應參加,以保證在被動的情況下迅速奪回主動,摧毀進攻一方。第二次核打擊概念與第一次核打擊概念相比,從其使用時機上模糊了戰略進攻性質,使核戰略運用能夠減輕首次打擊可能造成的沉重心理負擔,還能有效地避免遭核回擊的種種風險。第一次核打擊和第二次核打擊作為美國戰略核力量使用中兩個最主要的概念,仍將是美國核戰略運用理論中的一種必要選擇。
蘇聯的核進攻戰略理論是以火箭核襲擊的概念形式出現的。火箭核襲擊強調“戰略行動的基本樣式是進攻”,斷定“防禦理論決不會帶來勝利”,進行“核戰略防禦只會使己方遭受無法挽回的損失和失敗”。認為使用火箭核武器先發制人、突然襲擊才是進行未來核戰爭最有效的方式,是取得勝利的決定性條件。這一概念的意圖非常明確,就是無論在有利或不利的情況下均要保持先發的權利,靠突襲制勝。火箭核襲擊概念在相當長時間內一直是蘇聯核力量運用中一個重要的指導性原則,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有所調整或放棄。1982年6月,蘇聯曾公開宣布“承擔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義務”,標誌著蘇聯火箭核襲擊概念的終結。但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B.N.葉爾欽政府收回承諾,提出“有條件首先使用核武器”,火箭核襲擊概念得以復燃。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