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信息部門

第一信息部門是信息經濟學的一個概念,1977年由美國信息學家馬克·波拉特在其9卷巨著《信息經濟》中首次提出。隨後,已開發國家紛紛以他的理論和計算方法分析本國的信息化程度,進而提出各自的發展戰略措施。為了從構成上更準確地描述信息化程度提高條件下的社會就業狀況,他把國民經濟中的信息部門劃分為第一信息部門和第二信息部門。第一信息部門是指向市場提供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的企業和部門;第二信息部門是指政府和非信息企業供內部消費用的一切信息服務。

波拉特提出的第一信息部門的具體產業包括以下8個部類:(一)知識生產與開發產業,如各種研究機構和民間信息服務機構。(二)信息流動與通信產業,如全部教育機構、大眾傳播機構。(三)風險經營業,如各種保險業和金融業、投機經紀業。(四)調查和協調性產業,如調查業和非投機經紀業、宣傳廣告業、非市場協調機構(商業協會、專家組織、工會等等)。(五)信息處理和傳遞服務業,如印刷業、攝影處理業、純粹數據處理業、電報電話業等等。(六)信息產品產業,如各種文化用品產業、各種生產文化用品的產業(造紙、印刷機械、製造計算機等等)、各種電子消費產品企業等等。(七)政府部門中對外提供信息服務的部門,如郵政、某些信息諮詢、政府辦的地方教育等等。(八)各種信息生產和服務業的基建部門。波拉特提出了對第一信息部門產出的測定、產業關聯分析、第一信息部門長期趨勢等諸問題的理論論證。1986年底,我國國家科委有關部門,借鑑了他的理論,對我國信息化現狀作出了初步分析。1987年,波拉特著作的第一卷中譯本在我國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