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舊有詞條名為:符號學-傳媒學研究中心)成立於2008年12月,直屬於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由趙毅衡教授主持。創立來,研究中心繫統開展符號學、符號傳媒學方面的研究工作,搭建符號學傳媒學研究平台:創辦了“符號學論壇”網站,“符號學-傳媒學研究動態”電子月刊,《符號與傳媒》雙語紙質刊物,開通了“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官方新浪微博;構建符號學-傳媒學交叉學科平台;極大地推動了國內符號學研究的發展和普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
- 外文名:Institute of Semiotics & Media Studies
- 所屬院系: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 所長:趙毅衡
成立緣起
-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於2008年12月批准成立“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
- 符號學-傳媒學是近半個世紀發展最迅速的人文學科:符號學研究人類非人類的一切表意行為,尤其注意文化表意行為,傳媒學研究人類如何運用符號進行社會信息交流,注重傳媒過程的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傳媒與人和社會的關係。這兩門學科在理論和實踐上互相緊密關聯。
- 中國是符號學全世界最早發源地:先秦名學(墨子名辯論,道家意言說,儒家正名說,名家學說)已經深入研究符號學諸課題,佛教哲學也對符號研究作出巨大貢獻。在現代當代社會,傳媒的發展,對符號學提出新的要求。
- 傳媒研究在當代全球文化中地位越來越重要,而作為傳媒研究各分科理論基礎的符號學,已經成為一門日益複雜的學科,越來越多的哲學家,文藝學家,文化學者,影視學家,傳媒學家,新聞學研究者,媒介學研究者,市場與廣告研究者參與到這個方向的研究中來。
- 因為各種原因,“傳媒學研究中心”在全國高校普遍建立,符號學在中國高校卻沒有成為正式學科。而全世界各大學有幾十個個符號學研究中心,有四十多份刊物/網刊。中國在符號學研究上,落後於傳統文化大國,也落後於瑞典,芬蘭,丹麥,義大利,西班牙,日本,印度等重視學術的歐亞國家。無論為傳統繼承,或是開發學術資源,中國沒有理由落後。
研究方向
- 四川大學“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將設在文新學院內,因為符號學(包括其分支敘述學)與傳媒學,研究對象涵蓋整個文新學院教學科研範圍:文藝學,文學理論,比較文學,語言學,人類學,傳播理論,廣告理論,影視理論,文化理論等。
- 符號學傳媒學的理論涵蓋面,超出文新學院之外。在四川大學各學院的系科中,外國文學,藝術學,美學,哲學,資訊理論,認知科學,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文化研究,商品經濟研究,市場研究,城市規劃,設計研究,計算機研究,遊戲機設計,生態學,旅遊研究,動漫研究等等系科,均有學生對符號學-傳媒學感興趣,也有學者會對符號學傳媒學作出貢獻。本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將全力爭取四川大學各方面的支持,本研究所的刊物,出版物,及網站將支持全校有關的科研,支持跨學科的交流。
主要工作
- 出版刊物《符號與傳媒》(Signs & Media),每年兩期,3月,10月出版,從第八期開始,改為英漢雙語期刊;
- 建立網站《符號學論壇》(Forum of Semiotics),是全國第一家符號學網站,也是國內最大的符號學文庫,全面系統介紹符號學、敘述學、符號傳媒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 創立電子月刊《符號學—傳媒學研究動態》,每月初以郵件方式推送最新學術動態;
- 開通“四川大學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新浪微博,致力於第一時間向全國符號學、傳媒學、敘述學愛好者傳遞相關研究,分享學術心得。
- 編輯出版和正在編輯出版“符號學叢書”、“符號學開拓叢書”、“中國符號學叢書”、“符號學譯叢”、“當代符號學譯叢”、“符號學教程系列叢書”;
- 從2008年開始,在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中開設符號學、敘述學、文學符號學與敘述學、符號詩學基礎等各類課程。2009年起,招收“符號學-傳媒學”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博士後及訪問學者。2013年,經學校批准,設立“符號學-傳媒學”交叉二級學科,並正式以學科名義招收碩士生、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