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本書對百餘個具有公認的中華文化基因意義的“文化符號”進行權威解讀,猶如一條串珠,串起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各具性格的“中國符號”,從工藝器物到飲食起居、從風俗到禮儀、從人物到景觀,內容涵蓋中國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歷史遺產等諸方面,全方位呈現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所沉澱的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堪稱一本最具獨特價值的中國讀本。精編版《符號中國》濃縮了六卷本《符號中國》的精華,以更為深入淺出的語言加以闡述,是了解中華文化的必讀書。
編寫背景
在選編這部《符號中國》時,我們發現無論從哪類符號放眼看中國,都是一片崇山峻岭和奇花異卉。比如我們一想到泰山,那些舉世皆知的名山與奇峰,如黃山、廬山、五台山、峨眉山、長白山和珠穆朗瑪峰等等就會魚貫而至;一想到敦煌,那些光照全球的中華瑰寶,如雲岡、龍門、樂山大佛、絲綢之路、周口店、兵馬俑、《清明上河圖》等等隨即撲面而來;一想到那個獻瑞呈祥的福字,那些帶著華夏生活濃濃情味的春聯、鞭炮、剪紙、財神、壽星、八仙、舞獅、龍舟、摺扇、算盤、如意和文房四寶等等,便一下子五彩繽紛地把我們包裹其中,一樣也不能拒絕。因為這些“符號”在我們的生活中一樣都不能缺少。我忽然想起一位韓國文化學者曾對我說,世界一半的文化遺產在中國。
本文開宗明義就說這是一本“認識中國的書”。它是給誰認識中國的?
一是給外國人。從符號認識中國,可以一下子就看到中國的特徵。符號是走進中國文化的人口。為此,我們要給外國朋友選準選精這個人口,不叫他們“迷路”。
二是給我們自己。通過對自己國家方方面面符號的了解,可以清晰地把握住自己國家的文化整體,看清自己國家的文化形象,以及我們這個東方文明古國的博大與燦爛。
故而在符號選擇上,既要注重中華文化的豐富性,又要關照國家文化形象的整體性;既要總攬各類符號,又要選其精粹,避免蕪雜與漫漶。一本編集國家符號的書,不是風景名勝大全、人物大典、文物圖錄、風物精要,而要確實能成為一個國家某一側面的徵象。當然,符號的類型不同,“體量”與差別很大,有的像長城與孔子,聲名齊天;有的卻不一定人人都聽過
作者簡介
馮驥才 1942年出生於天津,浙江寧波人,當代著名作家、畫家、文化學者。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參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評定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專家委員會主任,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副主席,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近二十年來,他投身於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和民間文化搶救,倡導與主持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對當代中國社會產生廣泛影響。2009年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數據中心。
圖書目錄
文化圖示
大熊貓
風水
哈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