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山石

符山石

符山石(idocrase),島狀結構矽酸鹽礦物,因細小完好的晶體首次(1795年)發現於義大利的Vesuvius(維蘇威)火山,故又稱“vesuvianite”。符山石通常產於花崗岩與石灰岩接觸交代的矽卡岩中與石榴石、透輝石、矽灰岩等共生,主要產地為義大利、肯亞、美國、加拿大、阿富汗等,在我國河北省涉縣符山發現過符山石巨晶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符山石
  • 外文名:idocrase ( vesuvianite )
  • 別稱:符山石玉,符山玉,加州玉,金翠玉
  • 顏色:黃綠、棕黃、等
  • 光澤:玻璃至金剛般的光澤
  • 晶系:四方晶系
  • 解理:不完全
  • 硬度:6.5-7
  • 比重:3.32-3.47
  • 套用:色澤美麗透明的符山石可作寶石
  • 分布:阿富汗、挪威、美國等地有產出
  • 折射率:1.71-1.72
  • 雙折射:0.005
簡介,符山石概述,符山石玉概述,物化性質,相關資料,產狀,用途,產地,符山石與翡翠的區別,

簡介

符山石概述

化學式為Ca10(Mg,Fe)Al4[Si2O7]2[SiO4]5(OH,F)4,四方晶系,空間群D4 4h-P4/nnc,晶體呈四方柱和四方雙錐聚形,扁四方柱狀,也常呈粒狀、棒狀或緻密塊狀集合體。符山石晶體常呈黃、灰、橄欖綠和褐色,含鉻時呈綠色,含鈦和錳時呈紅褐或粉紅色,含銅時呈綠藍色;玻璃光澤,多為半透明;一軸晶,正或負光性;解理不完全;貝殼狀到參差狀斷口; 折射率為 1.713~1.718(+0.003,-0.013),雙折射率為 0.001~0.012;摩氏硬度6.5~7,性脆,密度3.33~3.43g/cm;紫外線下螢光惰性;吸收光譜:464nm 吸收線,528.5nm 弱吸收線。
罕見的藍色含銅符山石(cyprine)產於挪威;黃符山石(xanthite)產於美國紐約州;淡綠含硼符山石(wiluite)產於俄羅斯維留依河區。透明的符山石晶體在寶石領域中屬稀少寶石,偶切磨成刻面寶石供收藏。

符山石玉概述

符山石玉是一種主要由符山石礦物集合體組成的玉石,因其最早發現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有加州玉(californite)之稱。
符山石玉主要產於美國、義大利、巴基斯坦等地,近年來在我國玉石市場上不斷出現,我國河南桐柏回龍地區產有矽卡岩型符山石玉—回龍玉,新疆瑪納斯地區也出產符山石玉。此外,緬甸也出產符山石玉,可與翡翠伴生。
符山石玉通常呈黃綠-青綠色、黃至黃褐到褐色,顏色的變化範圍較大,黃綠色的符山石玉一般顏色不均勻,局部會出現綠色的帶狀或者點狀礦物。符山石玉一般呈半透明、玻璃光澤外觀,拋光之後外觀與翡翠非常相似。
符山石玉點測法折射率為 1.71~1.72,密度3.32~3.47g/cm。橄欖綠色與棕黃色的符山石玉吸收光譜461nm有強吸收帶,528.5nm有弱吸收帶,而褐色品種的符山石玉在591nm和574.5nm之間有多條稀土譜線。符山石玉461nm處的強吸收帶可用來與翡翠相區分。

物化性質

化學成分: Ca 10 Mg 2 Al 4 (SiO 4 ) 5 (Si 2 O 7 )2 (OH) 4,可含有 Cu 、 Fe 等元素。
結晶狀態:晶質體
晶體習性:柱狀晶體,塊狀集合體
常見顏色:黃綠、棕黃、淺藍至綠藍、灰、白,常見斑點狀色斑。
光澤:玻璃光澤
解理不完全。
摩氏硬度:6 ~ 7 。
密度:3.40 ( +0.10 ,— 0.15 ) g/cm 3
光性特徵:非均質體、一軸晶正光性或負光性。
多色性:無至弱,因顏色而異。
折射率:1.713 ~ 1.718 ( +0.003 ,— 0.013 ),點測常為 1.71 。
雙折射率0.001 ~ 0.012 。
紫外螢光:無。
吸收光譜464nm 吸收線, 528.5nm 弱吸收線。
放大檢查:氣液包體,礦物包體。
特殊光學效應:未見。
最佳化處理:未知。
折射率:1.71-1.72
密度:3.32-3.45
摩氏硬度6.5-7
綠色符山石玉的可見光吸收光譜在460mm有明顯的吸收線。

相關資料

產狀

符山石是非均質礦物,其結晶構造和化學式與鈣鋁榴石相似,較明顯不同處在於符山石具有重曲折,且可顯示藍或褐色的異常干涉色。符山石可與透輝石、石榴子石、矽灰石等礦物共生,有時可生成於變質岩中,曾經於花蓮豐田礦區中發現與軟玉共生。

用途

色澤質地美者可做觀賞用途。

產地

最早發現於義大利的維蘇威火山。阿富汗邊界、挪威、美國等地有產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所產綠色、黃綠色緻密塊狀的符山石,質地細膩,稱為加州玉。中國河北邯鄲有巨大晶體產出。新疆瑪納斯地區也出產符山石玉。此外,緬甸也出產符山石玉,可與翡翠伴生 。

符山石與翡翠的區別

1、符山石的折射率明顯大於翡翠,依點測法符山石為1.71,而翡翠一般為1.66。放大檢查符山石的顆粒界限很難看清,看不到翡翠特有的粒狀纖維交織結構,不顯翠性。在分光鏡下符山石可以清楚見到465nm吸收帶,而翡翠是在437nm處可見到吸收帶.
2、符山石與翡翠的紅外光譜區別很大,不論是譜帶的數目、形狀和吸收帶的波數特徵(表3)都有明顯的差別。尤其是翡翠(硬玉)的化學成分中沒有輕基,因之在高頻區3400-3800cm-沒有吸收譜帶出現,而符山石由於含有輕基則在這個範圍內有強的吸收譜帶。這是鑑別符山石與翡翠的關鍵。
3、綠色的符山石玉無論在色調上還是質地上都與質量中上乘的翡翠十分相似,但顏色分布比翡翠均勻,而且顏色較淺。
鑑定判斷建議:符山石的翡色好象是自色,原生色,色較勻,底一般較細,而翡翠的翡色是次生色,色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均勻,色沿裂隙或粒間間隙分布,且底一般較粗,通常都有顆粒感。如果如果某件黃翡色很均勻,且底又非常細膩的話,那么是翡翠的可能性極小。
符山石,畢竟不是翡翠,雖然它們的外形有些相似,密度、硬度相近之外,只要認真鑑別它們,在折光率和內部結構特徵方面還是有很大差別的。符山石與翡翠的紅外光譜和X光衍射圖譜也是很不相同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