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秋聞笛》
- 作者:朱淑真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斷腸詩集》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中秋聞笛
誰家橫笛弄輕清?
喚起離人枕上情。
自是斷腸聽不得,
非乾吹出斷腸聲。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橫笛:笛子。即今七孔橫吹之笛,與古笛之直吹者相對而言。
⑵弄:吹奏。
⑶輕清:指聲音輕柔而清脆。
⑷離人:離別的人;離開家園、親人的人。
⑸自是:自以為是。
⑹斷腸:形容極度思念或悲痛。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 桓公入蜀 ,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緣岸哀號,行百餘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視其腹中,腸皆寸寸斷。公聞之,怒,令黜其人。”後世用作因思念愛子而極度悲傷之典。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是誰在吹著橫笛,傳來了陣陣輕快的樂聲。我躺在床上凝聽著,觸動了離情別緒,心潮難平。我的愁腸早已斷了,再也聽不得樂曲;不是因為那笛兒吹奏出斷腸的旋律,令人傷心。
作品鑑賞
中秋對月,引起人無限懷思,詩人因為經歷了種種不幸,在這該團圓的日子裡,飽受著孤獨的煎熬,在枕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睡。這時候,一陣悠揚的笛聲傳入了她的耳中,不啻在波動的心潮中又加入了陣陣激盪,她感嘆著,這笛聲是美妙的,但是她這個斷腸人不能再受到這笛聲的折磨了。三、四兩句寫得很傷感,“聽不得”三字,承“斷腸”而來,就用不著一一解釋何以聽不得,感事、懷人,種種不堪的斷腸事,都包括在裡面了。
詩人由於思人懷舊而難以入睡,因了笛聲而更加傷悲,卻有意拓開,說自己的斷腸與笛聲無關,就使傷心的程度更為加深,蘊含著無盡的辛酸之淚。“斷腸”二字在這裡凡兩見,互相呼應,正是朱淑真生平的概括,所以後人把她的詩結集取名為《斷腸集》。朱淑真確實常在詩中使用“斷腸”二字,如《悶懷》:“芭蕉葉上梧桐里,點點聲聲有斷腸。”《長宵》:“魂飛何處臨風笛,腸斷誰家搗夜砧?”《恨春》:“梨花細雨黃昏後,不是愁人也斷腸。”大自然一切景物、聲響,都足以引起她的傷心,導致斷腸,讀了這些詩,就更能體會出本詩中“自是斷腸聽不得”一句深刻涵義,對作者產生同情之心來。
朱淑真在愛情與婚姻上受盡了挫折,她本身又不是個服從命運安排的女子,所以寫了許多悲怨感傷的作品。她專門寫了“閨怨詩”一卷,描摹抒發心中難以排解的愁苦,其中哀怨之句,中人肺腑。如《無寐》云:“背彈珠淚暗傷神,挑盡寒燈睡不成。卸卻鳳釵尋睡去,上床開眼到天明。”又如《新涼》云:“一夜涼風動扇愁,背時容易入新秋。桃花臉上汪汪淚,忍到更深枕上流。”中國古代的閨怨詩,絕大多數是男子代言,讀朱淑真詩,至少可以讓人感受到女子在詩中抒發自己的感情是何等的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