竽律衣

竽律衣,文物鑑賞: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了二十五弦瑟、二十二管竽和一套竽律等實物,以及和木俑附在一起的樂器模型鐘、磬、築。竽律衣為“信期繡”淡黃色絹縫製。上部三邊加有絳紫色絹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竽律衣
  • 出土地點: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一號漢墓
  • 館藏地點:湖南省博物院
  • 所屬年代:西漢
基本信息,詳細信息,

基本信息

名稱:竽律衣
竽律衣
類別:隨葬品
年代:西漢
收藏:湖南省博物院
出土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一號漢墓

詳細信息

文物鑑賞: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了二十五弦瑟、二十二管竽和一套竽律等實物,以及和木俑附在一起的樂器模型鐘、磬、築。竽律衣為“信期繡”淡黃色絹縫製。上部三邊加有絳紫色絹緣。在距頂部10厘米以下部分垂直縫成十二個長短不等的小筒,以便依次存放竽律管。竽律十二支均墨書周制律名,分別裝在竽律衣的十二個筒形袋中。竽律最長一支為17厘米,最短一支為10厘米。同竽管一樣,是用颳去表皮的竹管制成。各管均中空無底,製作較粗糙,壁厚約1.2毫米,保存基本完好。從各管尺度和音高來看均與漢制不符,律管有誤裝、律名有誤標現象。因此,我們推斷這套竽律不是實用的樂器,而是為隨葬製作的明器。
戰國至秦漢之際盛行“竽瑟之樂”,即吹奏樂器竽與彈撥樂器瑟合奏。竽瑟之樂是當時統治者歌舞宴飲場合中常見的一種器樂演奏形式。竽,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管樂器。馬王堆三號墓還出士了一件實用的竽,雖已殘損,但仍發現23個簧片及4組摺疊管,個別竽管上還看得出氣眼和按孔,其中有幾個簧片上帶銀白色的小珠,這是現代演奏時還沿用的“點簧”,用來改變簧片的重量,調整振動的頻率以控制音高。這具竽的摺疊管有4組,每組由長短不一的3根管並列粘合而成,每3根管中間有孔相通,相當於把一個長管摺疊起來,類似現代樂器的圓號彎曲的號筒,可以避免筒過長造成的不便持拿及使用的弊病,又可以延長管內有效氣柱,能吹奏出較低的音,體現出設計的巧妙。出土的竹簡“遣策”上還明確記載著“楚竽、各一人,吹鼓者二人”,“楚歌者四人”,說明漢初長沙地區的音樂已發展到了較高的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