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楨與陳寅恪是大學同班同桌?陳寅恪對華羅庚不滿?陳寅恪與竺可楨都認為1962年的天象“五星連珠”與時局女主崛起有關聯?
著名文史學者張榮明教授,以竺可楨的日記為依據,從中鉤沉出竺可楨與陳寅恪的種種交往,及雙方對同時代人的評論、對時局的解析。期間的許多故事均為前人所未注意。全書圖文並茂,觀點故事甚為新奇但又查有實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竺可楨與陳寅恪——科學巨擘與史學大師的交往
- 作者:張榮明
- 出版社:灕江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13年3月第1版第1次
基本介紹,作者介紹,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上架建議,目錄:,引言,附錄,書摘隨讀,
基本介紹
定價:17.00
作者介紹
張榮明,1952年生,華東理工大學教授,著名文史學者,上海十大藏書家之一。主要從事中國思想史、文化史研究,現今尤注重晚清民國人物研究,已在海內外出版《中國古代氣功與先秦哲學》、《方術與中國傳統文化》、《從老莊哲學至晚清方術》、《莊子說道》等十多部學術著作。
內容簡介
竺可楨與陳寅恪是大學同班同桌?陳寅恪對華羅庚不滿?陳寅恪與竺可楨都認為1962年的天象“五星連珠”與時局女主崛起有關聯?
著名文史學者張榮明教授,以竺可楨的日記為依據,從中鉤沉出竺可楨與陳寅恪的種種交往,及雙方對同時代人的評論、對時局的解析。期間的許多故事均為前人所未注意。全書圖文並茂,觀點故事甚為新奇但又查有實據。
編輯推薦
1.在復旦讀書時,竺可楨與陳寅恪不僅是同班,尤為難得的竟是同桌。
2.新中國成立後竺可楨與陳寅恪的首次晤面,由於竺是管理科學院研究所的領導,陳寅恪坦率地談到他對華羅庚的不滿。
3.1962年陳寅恪與竺可楨探討天象“五星連珠”與時局女主崛起之關聯,可以說是找到了華山論劍的真正高手。
4.1966年3月20日,這兩位當年同桌共讀的雙子星座最後一次相晤,一位病臥在榻,一位行色匆匆,自此一別,“文革”如山洪暴發般洶湧逼來,此生再無相見聚首之日矣。
上架建議
社科類、通俗歷史類
目錄:
引言
一、1949年前的竺可楨與陳寅恪
二、1949年後的竺可楨與陳寅恪
附錄
陳克艱:陳寅恪不會這樣建議
張榮明:究竟是誰向蔣介石提建議?
書摘隨讀
……
三十多年後復旦大學校史組在舊檔案中發現了相關記錄資料:“本刊訊:最近,校史組在殘存的我校一九○八年、一九○九年檔案中,發現了已故著名學者陳寅恪和竺可楨當年在復旦的學習成績記錄。他們當時……都是十九歲,一同編在丁班。……陳寅恪是丁班第一名,考試成績為94.2分,也是全校各班考試成績的魁首;竺可楨是班上第四名,成績為86.6分。”大師丰采果然不同凡響,青少年時代皆已頭角嶄露。
值得一提的是:竺可楨與陳寅恪不僅是同班,尤為難得的竟是同桌。由於天公不作美,歷史老人沒有把司馬遷與張衡、司馬光和沈括撮合在一起作幼時同窗伏案共讀,沒有提供史學大師與科學巨擘早年聯桌共讀的先例,因而令後人無法遐想竺、陳這兩位雙子星座當年同桌共讀的奇妙景象。不過,這兩位青少年大抵慧光畢露,彼此映照,故爾也惺惺相惜,意氣相投。後來的事實表明:竺、陳青少年時代的同窗之誼被兩人終身珍視和不懈呵護。
……
陳寅恪早年出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曾列出他本人指導的學科範圍:
年曆學(古代閏朔日月食之類);古代碑誌與外族有關係者之研究(如研究唐蕃會盟碑之藏文、闕特勒碑之突厥文部分,與中文比較之類);摩尼教經典回紇譯文之研究;佛教經典各種文字譯本之比較研究(梵文、巴利文、藏文、回紇文及中亞細亞文諸文譯本,與中文譯比較研究);蒙古、滿洲書籍及碑誌與歷史有關係者之研究。(引自孫敦恆編著:《清華國學研究院史話》第52頁,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
這樣一份治學範圍清單既可謂浩博無涯,又不失為奇彩紛呈。國內並世可謂無第二人相比肩。其中列在首位的“年曆學”表明陳寅恪對於天文學史確有獨特的研究,故他在1943年回答竺可楨詢問“《史記·天官書》中乾支以焉□攝提格字之起源”時,可以隨口舉出一連串海內外著名學者及其著作對此所持的觀點。
陳寅恪當年在為王國維之死所作的輓詩中深沉地說過“吾儕所學關天意”,可見“天意”如何,是他不能淡忘的一個對象。退一步說,倘如此處所涉的“天意”僅是泛指或虛指,而1962年之際陳寅恪關注壬寅年是否乃“大災年”,是否會出現“日月合璧,五星連珠”的天象——則不能不說是一種較為認真的思考及探索了。
竺可楨對天文學史的研究造詣頗深,他於1927年發表的《論以歲差定〈尚書·堯典〉四仲中星之年代》一文技驚四座,博得學界的一片讚譽。歷史學家徐旭生在其所著《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一書的《序言》中說:“讀到《科學》上所載,專家竺可楨先生所著的《論以歲差定〈尚書·堯典〉四仲中星之年代》一文,歡喜讚嘆,感未曾有!余以為必須如此才能配得上說是以科學的方法整理國故!這樣短短的一篇嚴謹的文字印出,很多浮煙漲墨的考古著作全可以抹去了。”1944年竺可楨發表《二十八宿起源之時代與地點》一文,則是對天文學史上一個重大問題的精心研究,獨抒己見,引起了中外學界的高度關注及持久探討。
早在1946年,竺可楨就曾經關注過天文學史上的“五星聯珠”,他在日記中摘錄了國外《大眾天文學》雜誌上一篇相關文章的內容:“五星聯珠。‘Cluster of 5 planet’by R.B. Weitzel ,Popular Astronomy April,1945,pp.159—61。金、木、水、火、土五星聯珠,在B.C.3000年至A.D.2000年間,有150次可參考,而其中只有四次五星相聚甚密。即710 A.D.,185 B.C.,1059 B.C及1953B.C。” (《竺可楨日記》第5卷,1946年4月12日;《竺可楨全集》第10卷第94頁)並附有一篇列出“緯度、赤經、赤緯”等內容的表格。
由於竺可楨中青年時代對於天文學史研究的卓越貢獻,晚年對於物候學及氣候變遷的開創性精湛研究,因此毫不誇大地說,陳寅恪在1962年之際與竺可楨探討天象變異與時局興衰之間是否存在相關可能——正是在這個方面,陳寅恪可以說是找到華山論劍的真正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