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瀉經湯

竹葉瀉經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原機啟微》卷下。具有外散風熱,內清伏火之功效。主治眼目澀痛、視物微昏,內臂按之有膿液流出。症見淚囊區腫核色微紅,痛癢並作,眵多膠結,舌質紅,脈數。臨床上常用於治急性淚囊炎。

基本介紹

  • 名稱:竹葉瀉經湯
  • 別名:竹葉瀉肝湯(《古今醫統大全》卷六十一)、竹葉瀉肝散(《眼科全書》卷五)
  • 出處:《原機啟微》卷下
  • 組成:柴胡、梔子、羌活、升麻、炙草、赤芍藥、草決明、茯苓、車前子、黃芩、黃連、大黃、青竹葉、澤瀉
  • 功用:外散風熱,內清伏火
  • 主治:眼目澀痛、視物微昏,內臂按之有膿液流出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方,重要文獻摘要,各家論述,

組成

柴胡、梔子、羌活、升麻、黃連、大黃、炙甘草各五分,赤芍藥、草決明、茯苓、澤瀉、車前子各四分,黃芩六分,竹葉十片。

用法用量

水煎,食後服。

功用

外散風熱,內清伏火。

主治

治眼目澀痛、視物微昏,內臂按之有膿液流出。

方義

方中竹葉、黃連清心火;大黃、梔子、黃芩、升麻清脾瀉熱;澤瀉、車前子助竹葉清熱利濕;茯苓、甘草配升麻理脾滲濕;用柴胡、決明子以加強清火疏肝;羌活能除膀胱經之風濕,赤芍祛瘀涼血。諸藥相配,共奏瀉積熱,祛濕滯之功。

運用

診斷要點:淚囊區腫核色微紅,痛癢並作,眵多膠結,舌質紅,脈數。
臨床上常用於治急性淚囊炎。

加減化裁

如膿多稠粘,則可去羌活,選加天花粉、漏蘆、乳香、沒藥以加強清熱排膿,祛瘀消滯的作用。

使用注意

本方苦寒易傷胃氣。

附方

名稱:竹葉瀉經湯
組成:青竹葉十片,柴胡、梔子仁(炒)、川羌活、升麻、甘草(炙)、黃連、大黃各五分,赤芍藥、草決明、白茯苓、車前子、澤瀉各四分,黃芩六分
用法:研為粗末,清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後稍熱服
主治:眼目癮澀眊躁,視物微昏,內眥開竅如針作痛,按之浸浸膿出
出處:《證治準繩》

重要文獻摘要

《原機啟微·熱積必潰之病》:“積者、重疊不解之貌。熱為陽,陽平為常,陽淫為邪。常邪則行,邪行則病易見,易見則易治。……深邪則不行,不行則伏,因伏而又伏日漸月聚,勢不得不為積也。積也久,久積必潰,潰始病見,病見則難治。難治者,非不治也。為邪積久,比潰已深。何則潰猶敗也。知敗者,庶可以救。其病隱澀不自在,稍覺眨躁,視物微昏,內眥穴開竅如針目,按之則沁沁膿出,有兩目俱病者,有一目獨病者。目屬肝,內眥屬膀胱,此蓋一經積邪之所致也,故曰熱積必潰之病,又曰漏睛眼是也,竹葉瀉經湯主之。大便不硬者,減大黃為用,蜜劑解毒丸主之。不然,藥誤病久,終為枯害。”

各家論述

張璐:乃目傍竅中流出薄稠水,如膿腥臭,拭之即有,久則目亦模糊也,嗜燥耽酒,痰火濕熱者,每多患此,竹葉瀉經湯、千金托里散,先後收功,久不治,亦有暗傷神水,耗損神膏之患。(《張氏醫通精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