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絲雞苗屬鳥綱雞形目雉科原雞屬原雞種動物。具有很高的蛋用、肉用、藥用、保健和觀賞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竹絲雞苗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簡介,特性,繁殖,飼養管理,、雛雞,育成雞,成年雞,疫病防治,
簡介
具有很高的蛋用、肉用、藥用、保健和觀賞價值。其體態輕盈、緊湊,外貌奇麗,而且舌頭、內臟、血液、脂肪均呈黑色或淺烏色。眼多為棕色,少數黑色。卵、骨、肉均可入藥。同時又可防癌、治癌、抗衰老,我國民間盛傳其“清補勝甲魚,養傷賽白鴿,養顏如珍珠”。
特性
1 生物學特性
竹絲雞苗屬鳥綱雞形目雉科原雞屬原雞種動物。其體形小,雄性成雞體重不超過2.0kg,雌性1.0~1.5kg頭冠小,頸翅短,飛翔能力弱,全身白色或黑色羽毛。耐寒能力差,幼體發育所需溫度高,比家雞生長發育慢。適應性差,怕冷、怕熱、怕潮,抗病力弱。性情溫馴,與人親和,膽小易驚,環境應激明顯,易造成驚群。產蛋雞有突出的“就巢性”,每產蛋10~15枚即“抱窩”,停產20~30天,四季均如此,尤以夏、秋季明顯。年產蛋75~140枚,平均蛋重41g,最重53g。雜食性,採食能力強,青飼料利用率高,育成雞(產蛋前1~2個月的童雞)多放牧飼養。
繁殖
1 、性成熟 竹絲雞性成熟晚。公雞14~18周齡開啼,20周齡左右才可配種;母雞24~26周齡開產,31~33周齡達到產蛋高峰。
2、 種雞選擇 種公雞要求體軀大、雄壯,桑椹肉冠紫紅色;胸寬挺直,肌肉發達,骨骼堅實,羽毛光潤;眼大有神,鳴聲宏亮,好鬥,支配能力強;未有任何疾患者。種母雞要求體態結構勻稱,發育正常,桑椹肉冠大而有彈性;活潑敏捷,覓食力強;皮膚有彈性,就巢性差;腿腳粗壯有力,爪直;龍骨直而不彎曲;恥骨之間、恥骨與龍骨末端距離寬,可容3~4指;同時具有腹容量大、產蛋多、換羽遲而快等特點。
3、 公母比例與利用年限 大群散養公、母比例為1∶9,小群為1∶12~13。配組籠養為每籠7隻,公、母比例為1∶6;人工授精時公、母比例一般為1∶60~80。使用年限依利用性質而定,商品雞多為1年,好的種雞為2~3年,特別優秀者可用4年。
飼養管理
、雛雞
1 、溫度
育雛期關鍵是保溫,保溫方法同其它雞。夜間、陰雨天、肉用雞、小群、弱雛、孵化前期溫度相應高些。出殼3天內以33℃為宜,以後每周降低2℃。1個月齡左右體內溫度調節機制形成,可較好地適應外界溫度變化。平時要注意觀察雞群動態,防止測溫、控溫系統失靈而發生意外。
2、 濕度
依季節等因素而定。10日齡前,濕度不夠時可在室內地面或走廊少灑些水,或在爐上放盆水蒸發,以提高室內濕度。濕度過高時應加強通風,或在厚墊料下放少量的過磷酸鈣(或爐渣),以便吸水,忌用生石灰。一般要求空氣相對濕度在60%~65%。
3 、通風
雞體溫高、呼吸快、代謝旺盛,單位體重二氧化碳排出量多。此外,育雛室溫度高,糞便和墊料分解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和NH3。因此,要注意通風透氣,以免有害氣體和室內污濁空氣不能及時排出而影響雞群健康。通風時,空氣流速為0.2~0.3m/秒,進入舍內應感覺無臭味、不悶、不刺眼。
4、光照
光照與性成熟密切相關,並可提高機體新陳代謝、增進食慾、提高生活力,同時有殺菌、消毒作用。雛雞出殼3日齡,24小時連續光照,使其熟悉周圍環境和設備位置,訓練飲水和採食。除定時給以較強的光照外,其他時間以紅色弱光為好,可防止啄羽、啄肛等。4~20周齡(種雞22周齡)密閉舍光照時間為7~11小時,平均8小時;開放舍採用自然光照。10日齡後可在溫暖、無風的中午短時間打開窗戶,讓雛雞曬太陽。平時應避免光照太強等因素的應激而使雞群打堆壓死。
5、 密度
密度不宜過大。網上比地面可多養雞20%~30%。隨著雞齡增大,密度應逐步減小。10日齡內平養30隻/平方米,網養40~45隻/平方米; 20日齡40隻/平方米,30日齡30隻/平方米;4周后小公雞逐漸淘汰,一間15平方米的地面可育雛200~300隻。同時應以大小、強弱、公母及時分群飼養,以利於生長,防止和減少啄癖的發生。
6、 飼餵
先飲水、後開食,開食料以小米或碎米粒為主,先用熱水浸透後再餵。3日齡內可單獨飼喂,前幾天也可加入煮熟的雞蛋,每100隻3~5枚。3天后添加一定量的配合粉料,以滿足正常生長需要。5天后全部改餵配合飼料,並逐漸加入切碎的青綠飼料,可拌入料中,也可單獨飼餵。每日定時餵料5~6次,少給勤添。30日齡後若作商品雞,則全日供料,自由採食,日糧粗蛋白水平18%~19%,並加餵青菜或青草(占總飼料的20%左右);若為種雞,則定量餵料,防止早熟和過肥。雛雞自由飲水並應有針對性地添加一些水溶性維生素等。
育成雞
(60日齡後) 作為種用或蛋用的竹絲雞,在母雞臨近產蛋期(130~180日齡),若機體過肥,應限飼。首先限制日糧營養水平,降低蛋白質和能量,增加粗飼料中的糠麩、葉粉等,適時開產。對於藥用(製藥)或肉用(出口)的,則應縮短飼養期,增加活重率,減少耗料,提高成活率和商品合格率。藥用烏雞標準:活重要在900g;活重母雞750g、公雞1000g為出口標準。
1、 營養需要
從18周齡開始,因體重增加和即將產蛋,應適當提高日糧的營養水平(介於大雛和產蛋雞間),蛋白質可提高到25%~30%,相應減少糠麩量。鈣、磷、微量元素、維生素也應滿足正常生理需要,特別是鈣磷的比例要合理。常用的飼料配方:①60日齡以上(育成雞和商品成雞)混合飼料(%):大麥10,高粱面10,魚粉10,米糠餅7,玉米渣20,豆餅面15,麥麩15,小麥面8,貝殼粉5,食鹽0.4。②雛雞和育成雞飼料比例(kg):碎米40,玉米36,大麥30,豆餅16,麩皮8,石粉5,土黴素藥渣5,食鹽0.3%~4.4%。
2、 環境條件
此期雞的體溫調解能力已完善,晝夜溫度若在18℃以上就可停溫;遇到大風降溫天氣仍應適當給溫,使雞舍溫度保持在18~24℃。室內地面容雞密度:61~90日齡時為8~10隻/平方米,91~140日齡時為5~6隻/平方米;平養時可適當加大,分別為14~16隻/平方米和8~12隻/平方米,140~160日齡時減少到8隻/平方米。雞群密度不宜過大,以免影響生長發育。光照對育成雞性成熟時間影響較大,又可改變其產蛋規律。此期光照強度為5~10lx,以防啄癖發生;光照時間從7周齡的11小時減少到20周齡的8~9小時;20周齡後,每周增加半小時,直至產蛋雞正常光照時間。平時注意觀察夜間雞群情況,防止發生意外。
成年雞
1、 商品雞
商品雞指為生產滋補品或製藥而在90~100日齡出欄、體重達到750g以上的烏雞。飼養管理中應採取全進、全出制,公母分開飼養。每群300隻,密度為6~8隻/平方米。供給全價配合顆粒料。同時加強管理,為雞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減少抓雞、轉舍、噪音、換料、斷水、免疫、獸害侵襲等應激因素,並搞好環境衛生,加強防疫、防病工作。出欄前8~12小時停止餵料,但不停水。
2、 種雞
環境條件 適宜溫度為13~23℃(範圍5~28℃);適宜濕度為60%~65%(範圍40%~72%);光照時間14~16小時,最長不超過17小時,以季節變化和日照變化而定,強度以10lx為宜。每群100隻,密度為5~6/平方米。 整群與飼料結構調整 剔除種群中發育不良和體型外貌有缺陷者,按種雞選擇要求選留種雞。150日齡時轉入種雞舍,按公、母比例放入公雞,並逐步供給產蛋初期、盛期、後期飼料,少餵勤添。 提前設定產蛋箱 種雞膽小,喜光線較暗而安靜的地方,有爭窩習性,故宜採用小間產蛋箱,放在牆角或其他較暗的地方。箱內鋪設墊草,應清潔、乾燥,並保持環境安靜,避免應激。 及時醒抱 及時採取人工醒抱措施,可提高烏雞的產蛋水平。方法:一是及時捉出抱窩母雞,放在光線較亮、有公雞而無產蛋箱的雞舍中;二是藥物醒抱。目前常採用注射丙酸皋丸酮或口服複方阿司匹林(APC)的方法。 飼餵 開產前15天飼餵種雞料(60~70g/只),並供給4~6次青飼料,自由飲水。每月在水中定期加入維生素。產蛋期不可隨意更換飼料,以防應激;必須更換時,應有7~10天的過渡期。產蛋後期試探性減料,每次每隻減1~2g,防止過肥。此外,應在運動場內設沙盆或沙地,任雞自由採食沙粒或沙浴。
疫病防治
疫病預防應貫穿於整個飼養過程。出殼苗雞在1天內皮下注射馬立克氏疫苗0.2mL/只,預防馬立克氏病。1~15日齡時飼料中加入0.2%痢特靈,預防雞白痢病。7~10日齡時可用II系疫苗(稀釋10倍)滴鼻免疫,也可飲水免疫預防雞新城疫,同時可接種雞痘疫苗。雛雞1~5天、12~14天,病多、管理差者在35~37天時投藥1次,每次3~5天。預防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細菌性疾病,首選藥物為恩諾沙星,按10mg/kg體重飲水。另外用泰樂菌素、強力黴素等預防霉形體、支原體等呼吸道疾病,並經常用百毒殺等飲水消毒。3周前後要注意預防球蟲病。 12~14天首免雞法式囊疫苗,最好於2周后再加強 1次。種雞要做好雞新城疫、法式囊、傳染性支氣管炎等滅活苗的接種預防工作,具體按當地雞免疫程式和方法防制。作者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甘肅省慶陽市農牧局畜牧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