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記年

竹書記年

竹書紀年是一本古代編年體史書,內容主要以夏、商、西周、春秋時晉國和戰國時魏國史事,因原本寫於竹簡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竹書記年
  • 出土地點:魏王墓
  • 所屬年代西晉鹹寧五年
簡介,史料記載,

簡介

西晉鹹寧五年(公元279年,一作太康元年或二年,即280年或281年)在汲郡的戰國時魏墓中發現。凡十二篇,敘夏、商、西周、春秋時晉國和戰國時魏國史事,至魏襄王二十年(前299年)為止。所記如“太甲殺伊尹,文丁殺季厲”等,皆異於傳統記載,為現今所知起始時間最早、編纂時限最長的編年簡史。此書宋時佚失,清朱右曾輯有《汲冢紀年存真》,王國維據以補輯為《古本竹書紀年輯校》,為研究古代史的重要資料,並可校正《史記》所載戰國史事年代的錯誤。另有《竹書紀年》二卷,稱為《今本竹書紀年》,系出後人編輯偽托。清代學者考訂此書的著作頗多,以雷學淇《竹書紀年義證》考證較精。王國維《今本竹書紀年疏證》,證明今本為偽書。《辭海(第六版)》

史料記載

據《晉書束皙傳》記載,西晉太康二年(281年,或言鹹寧五年即279年),汲郡人不準(音:否彪)在城南15里汲城村盜發魏襄王(或言魏安釐王)墓,得竹書殘簡數十車,皆漆書蝌蚪字。所記自黃帝至魏襄王二十年(前299年)史事,是襄王未卒之時,魏國史臣纂錄古志及其國書,供襄王檢閱而傳世,故稱魏國《史記》。這些簡書,世傳為《汲冢書》。經整理後成為先秦歷史的重要資料之一,如今原簡及其抄本皆已失落。現存的《竹書記年》有今、古之分,尚待考定真偽。 與其同時發現的還有《穆天子傳》等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