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硯茶盤

英文:Duanzhow ink-stone 。釋文:占端州(即今廣東省肇慶市)端溪硯坑一帶產的硯石。端硯始於唐朝武德年間,已逾1300多年,其石質柔潤、發墨不滯、三日不涸,被尊為中國四大名硯之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端硯茶盤
  • 外文名:Duanzhow ink-stone
  • 產地:廣東省肇慶
  • 始產時間:唐朝武德年間
  • 石質:柔潤、發墨不滯、三日不涸
  • 美稱:中國四大名硯之首
端硯石特點,文房四寶,硯石,起源和傳說,工藝特點,端硯茶盤,日常養護,

端硯石特點

石質細膩、滋潤,發墨不損毫,呵氣能研墨,石品花紋豐富多彩,研出的墨汁油潤發亮,層次豐富,蟲蟻不蛀等特點名列中國石硯之首。硬度適中;端硯石硬度為摩氏(2.8至3.5),比墨條的硬度(2.2至2.4)稍硬,但比刻刀的硬度(約5)低1倍左右。致使端硯下墨快、易雕刻。不吸水;端硯石顯孔隙率小、飽和吸收率低,說明硯石的礦物細、粒間間隙小,開型或小開型裂隙不發育,使硯石蓄水不涸。

文房四寶

文房四寶,硯為其一。在中國所產的四大名硯中,尤以端硯最為稱著。宋朝著名詩人張九成賦詩讚道:"端溪古硯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硯的歷史悠久,石質優良,雕刻精美。 有與端硯齊名的歙硯。 端硯石出產在肇慶市東部的爛柯山和肇慶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峽,東到鼎湖山)的北嶺山一帶,尤以老坑麻子坑坑仔岩三地之硯石為最佳。
端硯居中國四大名硯之首,更是不少人心頭之結。端硯不但古來已十分名貴,更因幾大名坑硯材枯竭,已所有名坑都已“封坑”,特別是老坑已封坑多年,無石可采,所有名坑:老坑、麻子坑、坑仔岩,梅花坑宋坑等端硯身價日升,這些原料已經越來越珍貴。端硯之所以封坑,是因坑道閉塞、塌方和政府保護而封坑停采,硯資源越來越少了,現在銷售的都是以前開採的硯石,賣一塊就少一塊了,故端硯之收藏價值越來越高,升值潛力越來越大。

硯石

硯石多為青紫色、豬肝色、天青色,其上有鳳眼、鸚哥眼者屬上品,而眼中呈現出翠綠色者最為難得。無論是老坑硯石、麻子坑硯石,還是宋坑硯石,屬佳品者,其上又多伴有冰紋、胭脂暈、馬尾紋、金線紋,或單一紋路,或兼而有之,組合成一幅瑰麗多彩的畫圖。

起源和傳說

端硯自唐朝初年開始生產。不過,當年的端硯純粹是文人墨客書寫的實用工具,石面上無任何圖案花紋,顯得粗陋、簡樸,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云:"內邱瓷甌,端州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
後來到了唐朝中葉,一天一老硯工路經端溪時,看見有兩隻仙鶴飛落溪水之中,久而不起,於是心生疑竇,張網撈捕,但撈起的卻是一塊石頭!不過,這塊石頭十分奇異,上有裂縫,不時發出鶴鳴聲響,老硯工順著裂縫把奇石撬開,奇石竟一分為二,化作兩隻硯台,硯邊各有一隻仙鶴佇立在蒼松之上。訊息傳開,硯工們紛紛仿製,或各展其藝,在硯台上雕以各種圖案花紋。這大概就是端硯從實用品變為實用工藝品之始。
在唐代初期廣東肇慶(古稱端州)東郊羚羊峽欄柯山的端溪一帶,就出現了依靠采硯石、生產端硯為生的勞動者。這裡,滾滾東流的西江水,穿峽而過,直奔南海。夾岸叢山峻岭,氣勢磅礴,重岩疊翠。端硯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錯落的分布在這風景如畫的環境中。生產的端硯慢慢地成了肇慶獨有的工藝美術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並得到達官貴人和帝王將相的賞識。宋朝開始把端硯列為“貢品”,蜚聲中外。

工藝特點

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用端硯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好的端硯,無論是酷暑,或是嚴冬,用手按其硯心,硯心湛藍墨綠,水氣久久不乾,古人有"哈氣研墨"之說。

端硯茶盤

由於端硯石質與水相親,濕水後猶為晶瑩剔透、溫潤如玉、細膩而潤滑,因此製成茶盤,猶為合適。端硯茶盤全部採用名貴的端硯石為原料,採用中國傳統手工工藝處理,根據石頭的天然特性,由名師設計,精心雕琢而成,一石一作品,其獨特材質不但具有遇冷遇熱不乾裂不變形,不褪色,不生異味,不易沾茶垢,易清洗等優點,既具備實用價值,而外觀美觀大方,別致典雅高檔,也具備把玩、觀賞的雅趣,同時,還富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體現中國茶文化之獨特,還具備珍藏價值,歷久經年,價值猶存,實為實用與珍藏的一大珍品。

日常養護

泡茶之時先用清洗茶具的熱水和洗茶後的茶水沖淋端硯茶盤內,達到去霉味、殺菌功效。泡茶時會滿出一些茶水,在每次沖泡間的空檔時,用養壺筆往端硯石茶盤上沒有淋到或是不容易淋茶水的到的地方涮上茶水。如此反覆,持之以恆,石茶盤就會顯現出溫潤質感,會讓人愛不釋手。每次沖泡完茶水之後,先用清水沖淋清洗端硯石茶盤,讓其乾透再用布擦拭端硯茶盤,再把端硯石茶盤放在通風處自然陰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