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石室記

端州石室記

《端州石室記》是由唐代書法家李邕撰的石刻,自清初刻在廣東肇慶七星岩石室洞外後,素有“鎮岩之寶”的美譽,屬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端州石室記
  • 作者:唐代書法家李邕撰的石刻
  • 作品時間:開元十五年(727年)
  • 作品地點:端州七星岩
  • 作品規格:石刻整體高l.07米,寬0.79米
  • 作品字數:正文連同標題、落款18行,386字
作品介紹,碑刻賞析,碑文,作者簡介,馬蹄碑典故,相關資料,

作品介紹

《端州石室記》,唐代正書碑刻,李邕書。開元十五年(727年)刻於端州七星岩。正文連同標石刻整體高l.07米,寬0.79米,題、落款共18行,滿行23字,共386字,落款日期是“開元十五年正月廿五日”。由於石刻中央偏左有一馬蹄形印記,所以又稱馬蹄碑。馬蹄形印記始見於宋初,至清朝末年。該石刻可見文字319字,如今清晰可見文字273字,連模糊但尚可辨認的31字在內,實存304字。書法疏朗峻拔,為著名唐楷之一。有影印本行世。

碑刻賞析

唐代開元十五年(727年),在宦海沉浮多年、富有才情的的李邕途經端州,被七星岩石室水洞的奇景所吸引,認為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人間仙境”,觸景生情,一氣書成《端州石室記》。《端州石室記》是一篇山水美文,具有唯物主義的進步傾向。李邕斥責了仙境的虛妄,生動細膩地描繪了石室洞裡面人間仙境般的奇異景致,並抒發了積極有為的政治情懷:“豈直避暑窟室,締賞林巒,擊石如鐘,酌泉如醴;固亦轉丹灶,掇紫芝,跡參寥之遠心,惟習隱之幽致者也乎?”透過石刻有些模糊的筆劃,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富有才情的官宦人生際遇與內心世界。
李邕《端州石室記》碑刻局部李邕《端州石室記》碑刻局部
《端州石室記》也是一幅精美的書法作品,書法體方而筆圓,力勁而氣舒,疏朗峻拔,縱橫開合,結構嚴謹,風采動人。
李邕題書的石刻現存只有湖南長沙的《麓山寺碑》、陝西蒲城的《李思訓碑》和此處的《端州石室記》。他擅長於行、草書,此石刻用楷體題書是流傳於世的唯一傑作,成為七星岩的“鎮岩之寶”。據說,此石刻拓本傳到京城(長安)時,即時名動京城,使端州在京城有了名氣。北宋書畫家米芾評論他的書法風格曰:“舉動倔強,禮節生疏。”清代書法家、金石學家翁方綱在《粵東金石略》中稱石刻為上選之作:“丰容盛鬈,似太真不能為掌上舞。”
李邕題書《端州石室記》畢,餘興未盡,又揮毫書寫了四尺大的“景福”兩個字,鐫刻在七星岩石室洞口右下壁。北宋熙寧年間,遷升為提點刑獄尚書郎的康衛重遊端州,寫下“天墜北斗星,人間書景福”(《游七星岩》)之句,將“景福”與“北斗”並列。後人乾脆把石室洞改稱為“景福洞”,連端州主要的堤圍亦取名“景福圍”。

碑文

日者,托宿秘篆,寄傲神府,撰奇討異,注靈通感;冥搜海藏,遐矚坤極。敞金闕,疏玉堂,河漢未睽其源,今昔嘗聆其語。
乃若宛此山郭,介在江墳,薄人寰,騰物外,妙有特起,靈表秀開;綺田(石互)平,錦蟑壁立;肇允洞穴,延袤中堂。蹙(忄左)形以萬殊,砑地勢以千變,伏虎奔象,浮梁抗柱,激濤海而洪波沸渭,疊而群峰嵯峨。飛動逼人,屹聳驚視,密微微而三分地道,風蕭蕭而一變天時;竇乳練於玉顏,石床列於仙座,隔閡塵境,矯集福庭。
寂兮寥兮,恍兮惚兮,使營魄九升,嗜欲雙遣;體若振羽翼,志若摩雲天。秦漢之間,莫知代祀,羲皇之上,自謂逍遙。當是時也,慕名者執雌而遲;徇物者守心而安;求道者誨而凝;懷書者陋古而默。
有若邦伯畢公,守恭廣孝,聞(觀國,政門尤跡;談者不容於口,義心厚行,游者每於。故能吏修其方,人樂其業,流冗歸心,介特又安。於是命友僚,挾琴酌,一歌一詠,以遨以游;莫不解榻於斯,張樂於斯。傳五龍,遺土駟馬,豈直避暑窟室,締賞林巒,擊石如鐘。固亦轉丹灶,掇紫芝,跡參寥之遠心,惟習隱之幽致者也乎?開元十五年正月廿五日。

作者簡介

李邕(678~747),中國唐代書法家。字泰和,廣陵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人。李邕少年即知名,後召為左拾遺,曾任戶部員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職,人稱“李北海”。政治命運坎坷,屢遭貶斥,後為宰相李林甫所害,含冤杖殺。《宣和書譜》說:“邕精於翰墨,行草之名尤著。初學右軍書法,既得其妙,復乃擺脫舊習,筆力一新,李陽冰謂之書中仙手。”他工詩文,善正、行、草書,尤長碑頌。雖貶職在外,中朝衣冠以及很多寺觀常以金銀財帛作酬謝,請他撰文書寫碑頌。他前後共為人寫了數百篇,得到的潤筆竟達數萬之多。他繼李世民《晉祠銘》後以行書書寫碑文,其書法個性明顯,高勢左低右高,筆力遒勁,舒放,有險峭爽朗之感。李邕提倡創新,有似我者俗,學我者死的精闢論點。傳世作品有《李思訓碑》、《《麓山寺碑》、《法華寺碑》、《端州石寶記》、《李秀碑》等。

馬蹄碑典故

關於“馬蹄碑”的來歷,民間還流傳著一個傳說。
戶部侍郎李紳因為鋒芒畢露,得罪了宰相李逢吉,於長慶四年(824年)被貶謫為端州司馬。他是一個敢於抨擊朝政的現實主義詩人,也是一位有名的書法高手。他來到端州後,好長一段日子都是閉門謝客,獨自悶坐在書房中。一天,他得知七星岩石室洞有“書中仙手”李邕的石刻,喜極忘形,便從馬廄牽出坐騎,躍馬揚鞭直奔七星岩。坐騎在古道上疾馳,馬蹄聲聲清脆,瞬間就跑到了七星岩。《端州石室記》石刻就在眼前,罩護在五彩祥雲中,透射出熠熠的紅光……這一奇麗的景象,讓李紳叫絕,叫坐騎驚異!李紳一見石刻奇景,欲下馬細看,便猛勒羈繩一下,不料羈繩勒得太緊,坐騎一驚,長嘶一聲,騰空而起,一隻前蹄正好踏在石刻上,留下了一個深深的馬蹄痕印。

相關資料

1938年,廣東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員兼保全司令李磊夫捐建護碑亭,為《端州石室記》石刻遮風避雨。1962年,人民政府撥款增建瓦頂,並予以維修。後來,隨著到此參觀的遊人越來越多,為了避免人為的損壞和防止人們用手撫摸石刻,手汗的酸性對字面的腐蝕,又在石刻前面加建水泥柱和鐵欄柵。現在,人們雖然失去了與石刻零距離接觸的機會,卻為百年後的他人能夠繼續欣賞石刻贏得了一份可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