竦峙

竦峙

: 竦 sǒng 伸長脖子,提起腳跟站著(如:竦立)。恭敬,肅敬(如:“竦然異之”)。同“悚”。

部首:立;部外筆畫:7;總筆畫:12

: 峙 zhì 直立,聳立(如:峙立)。對峙(相對而立)。兩峰相峙。

部首:山;部外筆畫:6;總筆畫: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竦峙
  • 讀音:sǒng zhì
  • 摘自:觀滄海
  • 解釋:高高地挺立
來源,原文,譯文,作者簡介:,古文選自,

來源

【摘自】觀滄海
【詞語】 竦峙
【讀音】sǒng zhì
【解釋】高高地挺立 。竦,高。峙,挺立。

原文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滄海。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和百草一叢一叢的,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涌著巨大的波浪。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我很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志向。

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沛國譙人(今安徽亳州),漢族人,代表作有《龜雖壽》《蒿里行》等。
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古文選自

觀滄海選自《曹操集譯註》(2012新版語文書上選自《樂府詩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這首觀滄海是曹操以樂府舊題‘‘步出夏門行’’創作的五首詩中的第二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