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童生
- 飾演:紀寧
- 性別:男
- 登場作品:《遠方的山楂樹》
武童生,讀音為wǔ tóng shēng,漢語詞語,明清時應武科生員之試者。解釋 明清時應武科生員之試者,稱“武童生。”亦省稱“武童”。出處 總共拿住了三十四個人,內中有三個秀才,十八個武童,其餘十三個,有做生意的,也有來看...
位於織金縣城關鎮沿河路中段。因位於城關鎮北永安門東北河口,故又名“永安橋”。相傳所撥銀兩恐不夠支出,全州童生捐資助建,名“童生橋”。俗稱“下水關”。始建於乾隆十三年(1748),次年(1749)告竣。1962年擴建後更名“重興橋...
《童生長樂》是璍砂創作的一部網路小說,發表於晉江文學網。作品簡介 這是一個有原型的故事,不論敘述的多么流水賬、沒有文筆它都是我一直想說的,某人的小半生故事如果它全部寫出來,說明我這個人耐性也不是那么的讓人嫌棄所以,為了...
安童生小兒化痰止咳顆粒 安童生小兒化痰止咳顆粒,藥品,主治祛痰鎮咳。用於小兒支氣管炎所致的咳嗽、咯痰。用法用量 開水沖服,一歲一次半袋,二至五歲一次1袋,六至十歲一次1~2袋,一日3次。批准文號 國藥準字Z51022263 ...
徐童 徐童,青年慈善家、童生會理事長 。人物經歷 作為童生會創始人,徐童一直紮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同時持續捐助鄉村留守兒童,來完成他們的學業之夢。個人生活 2023年,出席 由童生會主辦的扶貧助學慈善沙龍 。
樓童生(1912~1941),又名明山、彭年,餘姚市明偉鄉人。歷任餘姚政工隊區隊長、新匯鄉鄉長。人物經歷 樓童生(1912~1941),又名明山、彭年,餘姚市明偉鄉人。幼年家貧,入餘姚和記書局當學徒,三年後至上海天馬書店工作。民國21年(...
《寒食大定試院試威寧等三州童生竟日坐聽事作》是清代洪亮吉的作品。作品原文 日午台前試裌衣,柝聲清脆掩雙扉。多應人氣烝如雨,惹得梁禽觸紙飛。作者簡介 洪亮吉,清江蘇陽湖人,字君直,一字稚存,號北江。乾隆五十五年進士。授...
武漢安童生兒童用品有限公司創立於2010年,坐落在九省通衢的武漢市,是一家以經營兒童用品為主的企業。公司簡介 安童生:安:代表著安心、貼心;童:代表兒童;生:生活;安童生品牌詮釋:貼心兒童,讓生活更美麗。主要經營範圍有:兒童...
童試即童生試,是明清兩代取得生員的入學考試,是讀書士子的晉升之始。應試者不論年齡大小統稱童生。 童試包括縣試、府試、院試三階段。院試錄取者即可進入所在地、府、州、縣學為生員,俗稱“秀才”,生員分廩生、增生、附生三等。生員...
第一章 童生及以培育童生為主要目的之社學 第一節 童生釋名 第二節 童生的社會地位 第三節 童生與社學 第四節 社學的官學性質 第二章 生員及以培養生員為宗旨的府、州、縣學 第一節 生員釋名 第二節 生員的社會地位 第三節 考...
周學道坐在堂上,見那些童生紛紛進來,也有小的,也有老的,儀表端正的,獐頭鼠目的,衣冠齊楚的,襤褸破爛的。最後點進一個童生來,面黃肌瘦,花白鬍須,頭上戴一頂破氈帽。廣東雖是氣候溫暖,這時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還穿著...
林嬋卿 ,習小生兼演童生。於1989 年參加業餘潮劇表演,扮相俊美、表演瀟灑自如。近期曾在我國戲曲學院學習表演身段及唱腔。曾參與演出劇目有《紅絲錯》、《漢武之戀》、《仇薦》、《吳漢認母》及獅城潮劇薈萃《三喜緣》。後又在余娛...
童生都具備了進入府試的資格;經過了府試的童生就取得參加省級院試的資格,省級院試過關,就取得了秀才的功名了,國家要給秀才免掉他家庭中的稅賦,還要給予資助。鄉試三年舉行一次,大多在秋天考試,所以又稱之為“秋闈科考”,秀才才有資格...
生童,漢語詞語,拼音是shēng tóng,意思是指生員和童生。也泛指學童。解釋 (1).生員和童生。(2).泛指學童。出處 《紅樓夢》第八五回:“令尊翁前任學政時,秉公辦事,凡屬生童,俱心服之至。”《二刻拍案驚奇》卷六:“鄰近...
(3)童生,明清科舉,凡中舉以前,不論年齡大小,皆稱童生 操童子業。——《聊齋志異·促織》詳細釋義 兒童;未成年的男子。《儀禮·喪服》:“童子唯當室緦。” 鄭玄 註:“童子,未冠之稱。”《史記·商君列傳》:“ 五羖大夫...
《認拐杖》是出自清朝文人李笑遠編撰、遊戲主人收集的《笑林廣記》中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縣官考童生,至晚忽聞鼓角喧鬧。問之,門子稟曰:“童生拿差了拐杖,在那裡爭認。”白話譯文 縣官考童生,很晚了還聽到鬧哄哄的。問是怎么...
《拔鬚》是出自清朝文人李笑遠編撰、遊戲主人收集的《笑林廣記》中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童生拔鬚趕考,對鏡恨曰:“你一日不放我進去,我一日不放你出來!”白話譯文 有個童生要拔掉鬍子去趕考,對著鏡子恨恨地說:“你一天不放我...
武童 武童,與“童生”相對。明清時期應武科初試者。明清承唐宋制度,考試分文武兩途。文科或文舉,與武科、武舉、武童各成考試體系。
儒童 儒童,漢語詞語,讀音是rú tóng,明清科舉應考秀才的人。解釋 明清科舉應考秀才的人。出處 明清科舉制度,凡應考生員(秀才)之試者,不論年齡大小,皆稱童生,別稱文童或儒童。
駐防翻譯童試是清代科舉考試的一種。道光二十年(1840)開始,各省八旗滿洲等駐防旗人子弟可在駐防省份應翻譯童試。童生由各省駐妨主管將軍、副都統、城守尉等官員對考生進行馬步箭考試後,定期出題考試,憑文進取,取進試卷送京查核。考...
夫農、工、商、兵之學,皆不出於舉人、進士,而皆出於童生。故以經濟六科試童生,竊謂今日救貧弱之首務,其效尤急於特科常舉也。而今生童歲科試,仍以八股,近以考試,數百年文題皆有藍本,務為割截枯困之題,侮聖言以難士人...
江西棚民入學例是清雍正九年(1731)定。凡江西棚民內文武童生入籍在二十年以上,有田廬墓墳者,準其在各居住之州縣一體考試。其入學額數五十名取進一名;百名取進二名;二百名取進三名;其最多者亦以取進四名為率。其不滿五十...
案首,讀音àn shǒu,漢語詞語,意思為明清時代童生參加府、州或縣學考試而獲得秀才第一名。解釋 明清時代童生參加府、州或縣學考試而獲得秀才第一名。清代各省學政於考試後揭曉名次,稱為出案。因此童生參加縣試、府試、院試,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