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董學琦
- 字:亦韓
- 所處時代:清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新昌城關忠信坊
- 出生日期:1868年
- 逝世日期:1939年
- 主要作品:《經世報》
- 主要成就:辛亥革命先驅
次年,協助王佐在上虞豐惠鎮經正書院創設算學館(後改名數學堂),並推薦著名數學家支寶楠任主講。二十六年,與蔡元培同赴臨安,為紹興僑農創辦“越郡同鄉會立啟明學校”。次年六月,任《杭州白話報》主筆。思想激進,力主排滿,與編輯陳叔通等被人稱為“浙江新聞界之先進”。後加入光復會。三十三年,徐錫麟安徽起義失敗,在北京與蔡元培、陶成章等同被清政府通緝,避居上海租界,以開書店作掩護。辛亥革命後,童學琦任浙江都督府(蔣尊簋任內)秘書,參議會參議員,參與制訂《九九憲章》。
1917年受蔡元培聘任為國史院編纂,同時,協修《新昌縣誌》,始終其事。1922年新昌人張載陽任浙江省長後,他被聘為顧問。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童學琦離職蟄居杭城,不久回原籍新昌養老,築平屋四間,名“如浮雲廬”,由馬一浮題額。讀書會客,種花養魚。同時,訂閱報刊十餘種,關心時事及地方公益事業,頗具聲望。1939年7月31日,病逝家中,墓葬城東小石佛,時蔡元培在香港,致電弔唁,稱為“諍諍童君”。湯國梨(章太炎夫人)稱其“樸學能文,品格高尚。”
據考,大佛寺楹聯寫於1917年,正是蔡元培先生從德國回來任北大校長提出 “兼容並蓄”辦學方針之際。此聯繫他應好友童之請而撰。蔡、童二人同年生又同為光緒十五年(1889)浙江鄉試同科舉人,可稱年友而兼鄉友,交往密切。蔡先生長北大時,國史館改名國史編纂處,附設在北大,蔡即敦聘童任國史館編纂。當時,新昌大佛寺已由上海哈同夫人羅迦陵出資重裱大佛金身,並修繕五層樓閣,童請蔡先生撰此佛聯。
上聯“理哲家言,同源西聖”,意思是中國的宋明理學(儒)和老莊哲學(道)與西方聖人佛陀釋迦牟尼的說教在根本原理上有相通的地方。下聯為:“華嚴法界,現象南明。”在蔡元培先生看來,南明山中巨大的石彌勒像(釋迦轉世未來佛)和附近千佛岩的小千佛(釋迦化身佛),共同組成十方三世諸佛共同居住的“華嚴法界”;南明山中一岩一水,一草一木也無不含有“真如佛性”。下聯把大佛寺這尊寶相莊嚴的石彌勒像誕生在南明山的歷史姻緣巧妙點出,與上聯珠聯璧合,融渾一體。聯語短短十六字,內容深刻,立意高遠,迥異乎一般佛聯,是研究蔡先生的哲學思想和文化理念的一種寶貴資料。 此聯原為行楷,內含剛骨,外顯飄逸,仔細賞觀,能體悟出先生的苦心勵志和超凡脫俗的人格,可惜已毀於“文革”。1982年,佛寺修復,由沙孟海重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