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女迦葉考自序》是蕭平實居士於2005年創作的一篇議論文體自序,以大乘菩薩悲憫有情之情懷敘述末法時期佛門亂象和根本原因。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童女迦葉考自序》
- 創作年代:2005年
- 作品體裁:議論文
- 作者:蕭平實居士
- 作品出處:《童女迦葉考—論呂凱文<佛教輪迴思想的論述分析>之謬》
- 作品題材:佛法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童女迦葉考自序
二十世紀以來,由於歐美之船堅炮利、科學發達,導致世人崇尚西學而輕賤東方文化;更因日本學術界急於脫亞入歐而開始假借近代學術手段,貶抑中國傳統文化及正統佛教,而有近代“批判佛教、修剪菩提樹”等思想、著作之肇興與流傳;國內則有崇尚聲聞法及凡夫行之僧人隨之起舞,互相呼應而踐踏中國傳統文化與正統佛教;於是乎儒學不興、佛教衰敗,三綱五常及正統佛教八識論正理,因此俱皆淹沒不彰,聲聞凡夫僧之六識論謬理大肆張揚於中國佛教界已至百年。
在舉國普遍崇尚物質文明的前提下,物慾橫流而導致六識論之假藏傳佛教興盛,真藏傳佛教及正統佛教俱受壓抑,於是破壞正理、淹沒真相的坦特羅(近譯譚崔)假佛教的雙身法大為流行;乃至部分寺院夜夜關起門來廣修雙身法,高廣建築金碧輝煌的大山頭猶如國中之國,其中之住持比丘猶如國王,常住比丘尼眾猶如其後、妃、嬪……等,夜裡淫聲喧騰而不傳於外;若非圈內實際參與者,只能見其表相,始終不知背後之實況。所以致此者,皆因第八識如來藏妙法極難實證,以故不彰;復因時代動亂而致善知識不能出世弘揚妙法,縱有勉強出世弘法者,亦因眾口爍金以致善知識多受打壓,無法救護眾生,於是社會沈淪、佛門腐敗,難以回復清淨舊觀。然若推究背後之具體緣由,其實仍然是日本學術界藉學術手段妄稱考證而迷惑世人,中國之無智大師與學人唯見學術考證之表相以致迷信,遂坐令邪說日漸猖狂坐大,轉易大乘佛教多數凡夫大師、學人原有之正知見而同受其害。
然而所謂佛法研究之學術論說,唯有實證之菩薩方有能力為之;謂證悟之後始有智慧能如實理解佛教經典之所說,才能深入經義而研之、究之,為求廣大發揚經中義理而書之為文,即成菩薩所造之論。如是大行決非未修未證之凡夫引據經文而作文字訓詁者所能為之,決非古今凡夫論師所能仿效成功者。謂諸未證之凡夫僧俗俱無能力稍窺實證菩薩智慧境界之一、二也,若仿造之,必然不能免於後代實證菩薩加以辨正之窘境也,古時安慧法師仿效菩薩而寫作《大乘廣五蘊論》,於今不能免於平實《識蘊真義》一書之據理辨正,即是具體實例。是故,現代學術界所謂之佛學學術研究,難免落入文字訓詁之中而不自覺,往往寫出洋洋灑灑之謬論而洋洋自得,必待後時實證菩薩加以舉論之後方顯敗闕,實為不知不覺實相般若者之愚行。
所以者何?謂第一義諦甚深絕妙,尚非三明六通大阿羅漢之所能知,而十方諸佛弘傳之時亦必隱覆密意以說妙法,絕非諸經文字表義之所顯示者,云何不事實修之學術界凡夫僧俗乃至外道等從事文字訓詁而能知之?觀乎粗淺如四大部《阿含經》所說聲聞、緣覺解脫之道,尚非學術界諸多教授、副教授之所能知,研之究之數十年後,仍皆未斷我見以致三縛結具在;何況三明六通大阿羅漢所未能知之大乘第一義諦,彼諸凡夫僧俗何能知之?乃竟堅執邪見不捨而自以為能超越意識思惟境界,繼續寫作論文用以抵制大乘妙法,故有呂凱文先生一類邪論之造作流行於人間。
如是破壞中國大乘妙法之邪論,若被當代無智之人編入大藏經中,猶如《大正藏》之編入種種密宗偽經、偽論而被無知大師、學人奉為正法,久後必將誤導後世無數學人踵繼步入邪見中,永遠不能超脫,則將永無實證第一義諦之時;下至粗淺之二乘菩提亦將因之永無實證之時,則一切眾生之法身慧命危矣!職是之故,對學術界不事實修之凡夫僧俗所造種種謬論,已知其未來將對中國大乘佛教產生負面影響者,皆不能不給予當面論證,以是緣故而有此書之寫作及登載。今既已於《正覺電子報》連載完畢,則當重新潤飾並予梓行流通,抑制邪見謬論橫行,免除今世後代學人受其影響,庶於佛法得有實證之因緣,扭轉中國大乘佛教日趨衰敗之頹勢,即以略述此書成就之因緣而以為序。
佛子平實謹序
公元二○一三年初夏謹識於竹桂山居
作者簡介
蕭平實,甲申(1944)年生於台灣中部小鎮農家,世代務農,父祖皆三寶弟子。作者早年游於世務,厭惡迷信。中年歸命三寶,矢志求道,自成念佛功夫。未幾復探驪龍,額下得珠,發明智慧。遂發悲勇,誓願度眾,護正法眼,創辦台北市佛教正覺同修會、佛教正覺講堂。著有《無相念佛》等書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