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明賢,字川江,號西蜀山人。1944年生於四川蓬安縣。武漢黃鶴樓書畫院院長、武昌書畫家協會常務主席、湖北書畫藝術研究院院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章明賢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四川蓬安
- 出生日期:1944年
- 職業:武漢黃鶴樓書畫院院長、武昌書畫家協會常務主席、湖北書畫藝術研究院院士
個人簡歷:,岀版作品:,獲得榮譽:,媒體關注:,名家評價:,作品欣賞:,
個人簡歷:
師從著名國畫大師端木夢錫先生。章明賢先生長期在文化部門工作。暇時潛心研習繪畫和書法。尤以寫梅和篆書見長,兼善治印。其梅畫構圖新穎、不落窠臼,主幹多以側鋒橫掃而成。形貌奇特、聱牙古趣;其枝杈蒼勁挺拔、穿插得勢、多有篆意。看上去超塵拔俗、卓爾不群。正如他在一首《虞美人》詞里寫的:“世間尤物氣節高,獨在寒林笑。”他的篆書金石味極濃。凝練厚重、古拙高雅,跌宕多姿、氣度恢宏。出新意而不離法度,抒豪放而寓有沉著,讀起來使人賞心悅目。習書寫梅四十餘載,方顯獨家風貌。他常說:“學盡眾禽語,不如自己聲。”其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省、市大展。並被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台灣、香港等地的文化部門和專家友人們收藏。1995年在武漢市“文化濟世之光”書畫作品公開拍賣活動中成績突出,被武漢市政府授予“優秀慈善家”稱號,湖北電視台對他的書畫藝術還作了專題報導。其傳略被收入《二十一世紀人才庫》等大典。他的書畫作品常被政府和涉外部門作為禮品饋贈給外賓。他說:“在書畫藝術的道路上力爭山登絕頂,飽覽無限風光,讀懂她食而化之。為興盛計:余願獻上一束野芹以將吾意,似棵小草以助春光”。
岀版作品:
1.章明賢書畫作品集
2.章明賢詩詞集
3.建國60周年書畫作品集
獲得榮譽:
武漢市優秀慈善家(1995.8)
篆書作品湖北日報收藏(1999.3)
書畫作品兩幅湖北省人民政府收藏(2001.9)
梅花圖140x70被神州雜誌收藏(2006.4)
錦繡中華全國書畫藝術展優秀獎(2002.11)
梅花圖被中國收藏家協會收藏(2006.5)
首屆全國老年書法作品展優秀獎(2007.9)
紀念改年開放30年書畫展丹青金獎(2008.11)
紀念改年開放30年書畫展黃鶴金獎(2008.11)
書法作品兩幅被中國老子文化基金管委會收藏(2010.9)
繪畫作品兩幅被中國老子文化基金管委會收藏(2010.9)
媒體關注:
章明賢:儒雅飄逸書畫情
——訪武漢黃鶴樓書畫院院長章明賢
與章明賢先生未曾見面之前,記者便早已聞其大名。或許是對於藝術家尤為敬重的情結使然,他的篆書和梅花,如同兩顆明珠,始終閃耀在我的腦海里,直至2010年的隆冬時節,當記者站在章明賢先生面前時,在一種相逢恨晚的情愫之外,記者竟同時生出了“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感懷。 古之隱者,大隱隱於市,而小隱隱於山林。不大的房間滿是書香,窗外便是武漢的長江外灘,點綴在窗台之上的是一株淡雅的幽蘭,而畫室的玻璃壁櫥上,懸掛著的則是幾幅墨跡未乾的怒放的寒梅。好一派清新,好一份雅致。瞬間,我們徜徉於此的思緒,也忽而變得輕盈飄逸起來…… 一 翰墨之美,對於章明賢而言,其實並不陌生。早在出生之前,家鄉四川南充便是一塊人傑地靈的寶地,而至1944年出生後,書香門第的家學浸潤,更是讓他自小便感悟到了翰墨藝術的奇妙。 點線、筆法,橫勾、豎勒,還記得少年時父親手把手教他臨帖習書時的情景,那種超然於物外而世事不聞的玄妙意境,著實令他感懷不已。聰慧、機智,以及在文化藝術方面所表現出的天賦,都令章明賢在同齡孩子中顯得尤為突出,進入學校後,成績優異的他,更是積極參與學校和班級的文藝活動,頗受老師和同學的稱讚。 15歲那年,章明賢進入了成都鐵路局,短短8個月後,他旋即又參軍入伍。投筆從戎、保家衛國,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這是無數年輕人的理想。得益於他在文藝方面的天賦與特長,參軍後的章明賢,又成為了部隊的文藝宣傳骨幹。 國防綠,這是屬於所有軍人記憶的底色,手握鋼槍、遙望軍旗,當心懷壯志的章明賢進入軍營這座巨大的熔爐後,他未曾料到,書法藝術竟然將自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緊緊連線,並定格一生。 流年當中的往事仍然歷歷在目,還記得60年代初的一個春節,一位廣州的戰友,給他寄來了一張當時頗為少見的明信片:一支傲立寒雪的紅梅、一首以小篆書寫的毛主席《詠梅詞》,捧在手心,章明賢的眼睛裡一下便閃亮起來。這是一種不能單純用視覺衝擊來詮釋的感覺,那種源於內心的喜歡,仿佛閃過蒼穹的雷電,它直抵章明賢的內心深處,令藝術的種子得以生根、萌芽、成長…… 均勻對稱、清秀典雅的小篆書體,堪稱翰墨藝術的一位古典美女,而與外柔內剛的篆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便是章明賢處世為人的性格。時逢風華正茂的年紀,在一般人眼裡,書法似乎與鏗鏘的軍營極不協調,然而,痴迷於其中的章明賢並不以為然,在他眼裡,翰墨儼然刻骨銘心。 1968年,身處軍營的章明賢已擔任連長一職,24歲的他,無論工作抑或德操,都堪稱優秀,然而正逢文革初期,雖未置身於軍營外的運動洪流,但他也不可避免的被時代推入歷史的洪波。1969年,他下放至五七幹校接受再教育,在那個僻野之地,日常的工作便是放牛餵豬。 如今看來,這段經歷是頗令人感到荒誕不經的,好在此時的章明賢並沒有生出任何的埋怨與消極。無書可讀便讀字典,無紙可習書便臨空而練,大約稱得上是夾縫中的學習,倘若不是全心向學,倘若沒有超強的毅力,這種吃苦亦覺香的境界,一般人是斷然無法達到並企及的。 1979年,章明賢離開部隊,結束了自己的從軍生涯,進入武漢,開始了他在地方近30年的文體工作經歷。擔任武昌區體委主任10年,在武昌文化局工作15年知止於局長之位卸任,時光轉眼飛逝。有過榮譽、成績,得到過肯定與褒揚,然而,唯一值得章明賢感懷並欣慰的,卻是幾十年習藝不輟所感悟到的藝術精髓。 只有執著與深愛,方能念念不忘、方能捨得付出、方能勤奮耕耘、方能達至忘我境界、方能悟得藝術的精妙。 這是章明賢的幸運,這亦是張明賢的幸福! 二 自古事書畫者無數,然能傳於後世並被世人所尊記者,卻並不多。加之揮毫習書作畫,本便極其寂寞,要研得箇中真味、創作出真正感人的藝術作品,則更需要承受一種深掩於心的寂寞。 下放幹校時,章明賢夜讀字典、臨空習書,這是苦中作樂,這更是苦學不輟,這時的他,顯然是寂寞的。然而,他卻堅持著,絲毫都不肯放棄;從事地方文體工作並擔任領導後,章明賢在別人眼裡,仍然是寂寞的,他極少在工作之外參與應酬活動,雖有一定的權力在握,但他依然故我,埋首於藝海而絲毫不覺苦累。 60年代末,當他跟隨端木夢錫先生習梅時,他從恩師身上,學到了藝術的技法和從藝的操守。前輩對待藝術的深切之心他是清楚看到了的,恩師的德馨寓寄於畫裡,亦顯現於舉手投足之間。或許,章明賢生來便不是一個具有機心之人,正如同他從不貪於權力、沉迷於喧囂,躋身於俗世紅塵,他的心是安靜的、是清淨的、是潔淨的。一如他所深研的篆書、一如他揮毫潑墨而寫的寒梅。 篆,外柔內剛,可寓人之行世;梅,毫不媚俗,可謂人之德操。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或許需要的便正是這樣兩種品格。 記得西方一位詩人曾經吟誦過這樣的詩句:“如我可以變幻,我必不會做那喧鬧於長空的雷電,我亦不做那奔騰咆哮的大河,我只想做那任人行走的土地。”土地,代表著一種沉穩與內斂、一種博大與寬厚,對於從藝數十年的章明賢而言,習書寫畫,亦是一種充實自我、不斷積累的過程。 傳承千古的書法藝術,斷不是那些僅懂得些許筆法與技巧之人所能言述的,筆墨縱橫之間,點線馳騁之處,倘沒有深厚的修為與學識素養,那必然會遠離一個書法家的真正內涵,而只能稱之為行世的書匠,永遠被時代的洪波所吞沒。 汗牛充棟,這是求知好學者所必須依重的根本;韋編三絕,這是古人對於勤學苦練的形容。章明賢是十分清醒的,他知道,自己既然走上了這條藝術大道,那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自己。60年代初,為了汲取文化的營養,他開始收集剪報;進入地方工作後,為了提升個人的修為,他又在閒時通讀典籍、臨摹傳世畫作。 對於古今梅譜及王冕、馬遠、石濤、金農、吳昌碩等寫梅大家的作品進行的反覆研究與臨摹,對於多種畫法、構圖和風格的潛心細品、食而化之,這些都令章明賢進入到了一種忘我如痴的境界。而為了習好篆書,多年來,章明賢不但長期研習、反覆磨練,針對商周金文、石鼓進行探究,同時,他還在書作達至結構縝密、用筆穩健、靈動而不板滯的藝術境界同時,仍埋首於其間,苦心鑽研,並對篆書創作的法度,進行了一番新的嘗試。 記得潘天壽曾這樣說過:“藝術,不是素材的簡單表現,而是通過藝術的素養,來實現技法對於 藝術的素養,來實現技法對於藝術的表現。”而齊白石先生亦對後輩趨學者言及習藝的箴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些真知灼見,皆令章明賢對習篆寫梅有了一番新的領悟。 師法古人,這是對藝術的溯本求源,也是探尋藝術真諦所必經的過程,然而,師法古人卻並非要沉迷於其間,一切法度、技巧,都潛藏著需要習藝者進行再創造的深意,於此,章明賢無疑是領悟到了。 早年師從名家習書作畫時,章明賢是深入傳統的,而後來數十年的自學不輟,又讓他不斷地變法出新,創造出了風格形式更加多樣新穎的作品,並卓然有成。 如他的篆書,極具金石味,在凝練厚重、古拙高雅之中,顯出了跌宕多姿、氣度恢弘的風格;如他的梅,雖師承端木夢錫先生,但又自出新意,在著力向古樸蒼勁的方向發展之餘,還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色。他的古梅,在主幹的畫法上,創造性的以側筆潑墨奮力寫出,而對花則以大紅或其它顏色繁密點出,與大筆揮寫的枝幹相映襯,極有情趣,通體給人以剛健而生意盎然之感。 渾厚的書法功底,使得章明賢逐步形成了以書入畫的獨特風格。他畫梅花,於龍盤虬曲的枝幹間能令人品得高古的篆味,而博大精深的中國畫意境,又使得他在遵循藝術發展規律之餘,潛心研究理論,不斷提高自己。 且看他篆書作品之筆法美,沉雄樸厚、奇倔恣肆、瘦硬挺拔、以筋豐骨;且看他側筆寫梅的曼妙,取梅樹老乾一截通貫畫中、頂天立地、布局奇絕、以側筆鋪枝、小筆勾瓣、繁枝密萼、穿插左右,顯出老梅凌寒的性格。 只有出新意而不離法度,方才能抒豪放而顯沉著,也只有如此,才能讓賞讀作品之人悅目、怡情,並過目不忘。 古人言:所學者廣,所積者厚。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章明賢如同一位苦行僧般,苦苦追求了數十年。他的書畫藝術,求精求變,不流於世俗,他總是虔誠出新,孜孜以求、默默耕耘。學古人而不拘泥於古人,師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繼傳承藝術精髓而又力求創新,這些都使得章明賢的書畫作品,盡顯儒雅之氣,充分體現了他在文學、書法、繪畫等多方面的修養。 品讀於章明賢的梅畫代表作《明代道源詩意》,流連於他全力以水墨畫成、花作雙勾的作品《冷艷》、《王冕詩意》,感悟著他的篆書作品《蘭亭序集聯》、《劉禹錫?秋詞》以及扇面《君子有九思》,一道古雅而又新奇的藝術之風撲面而來。 “傲骨郁作梅樹根,奇才散作梅花樹。”不求聞達、不流世俗、不以藝止,這就如同章明賢寫梅時取其揮刺、取其思考、取其傾述的藝術創作手法,或許,正是這種特立獨行的求索精神,這才使得章明賢的書畫作品呈現出了當代書畫家的大家風範。 三 與章明賢先生的對話始終在一種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越深入其內心,記者便越能感覺到他對藝術的痴迷與深沉愛戀。洋溢在他臉上的笑容,有些淡然卻又滿是真誠,及至訪談即將結束之時,章先生又拿出了幾幅以自創的鼎足篆書寫的、皆是同旁字的十二生肖對聯,真可謂是平生首見,其書體不但雅致秀美,而且讀來玩所有味、措置得宜、琢句頗新、妙趣橫生,給人一種全新的美感。 “學盡眾禽語,不如自己聲。”聞聽記者的詫異與欽佩,有著頗多志趣和臨池不惰精神的章明賢,微笑著以此言道出了自己求索藝術真知的態度。根植於傳統而求變求新,這種習藝治學的嚴謹與通匯貫通,令他走過了漫長的學藝途程,並最終達到了百花爭艷的彼岸。 習書寫梅40餘年,章明賢的藝術成就可謂斐然,其作品不但多次參加全國、省、市大展,被美、英、法、日、台灣、香港等地的文化藝術部門和專家友人們收藏,而且,其個人傳略還被收入《二十一世紀人才庫》等大典中。1995年,在武漢市“文化濟世之光”書畫作品拍賣活動中,章明賢以其突出的成績,被武漢市政府授予“優秀慈善家”稱號,湖北電視台對他的書畫藝術還作了專題報導,與此同時,他的書畫作品還經常被政府和涉外部門作為禮品饋贈給外賓…… “在書畫藝術的道路上力爭山登絕頂,飽覽無限風光,讀懂她食而化之,為興盛計,余願獻上一束野芹以將吾意,似棵小草以助春光……”聞聽著章明賢先生對於書畫藝術的拳拳寄語,記者與他在正午時分匆匆作別,雖然訪談持續的時間並不太長,然而,意猶未盡的我卻不忍再做叨擾,畢竟,這位執著得令人感動不已的藝術家還需要休息、需要創作! 他未來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但記者有理由相信:他的未來也必然會更加燦爛,更加輝煌! (作者蘇詩鈺;河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
2010-11-30 09:48:21新浪, 千龍網
名家評價:
章明賢:德藝雙馨 詩畫同秀
友人章明賢的書畫作品集近期由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八開本,百五十餘頁,裝幀雅致,品格高古,叫人愛不釋手。這可是他數十年來苦練書畫藝術的心血結晶啊!可喜可賀。
翻開集子,不由得眼前一亮,真是心曠神怡,美不勝收;但究竟美在何處,卻說不出所以然來。好在中國著名美學家劉綱紀教授在書畫集的《序》中,對明賢書畫藝術作了精闢的概述:
“明賢同志畫梅師承端木夢錫先生,但又自出新意,著力向古樸蒼勁的方向發展,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色。他喜畫古梅,主幹的畫法頗有創造性,常以側筆潑墨法奮力寫出,時有奇趣。花以大紅或其他顏色繁密點出,與大筆揮寫的枝幹緊相映襯,通體給人以剛健而生意盎然之感……明賢同志的篆書,經過長期反覆磨練,上追商周金文,結構嚴密,極繁的筆劃也能處理得井井有條,用筆沉穩而不板滯,且常有金石味……”
明賢長期在文化部門工作,在繁忙的公務之餘,潛心於書畫藝術的探究,正如蘇軾詩云:“高人固多暇,探究亦頗熟。”四十年如一日,方才成就今天的技藝。
我與明賢相識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記得他曾對我講起過他學書畫的一些故事:
“六十年代初期,有一年的春節,在廣州的一位戰友給我寄來了一張賀年片,上面印有毛主席《詠梅》詞,篆書寫成,還配有梅畫。我見後如獲至寶,它那筆力雄健、古拙高雅、峻拔敦厚、不事雕琢的書風,深深地吸引著我,於是就拿筆臨摹,興趣日增。當時的紙張困難,就用報紙練習,搬遷時,書畫稿要用板車拖了。‘文革’時,我還受到過批判,說篆書脫離工農兵,畫梅是士大夫的情趣,也屬‘四舊’之列,我不服,便對找我談話的領導說,你們不是思想第一嗎?我寫的都是毛主席的詩詞……後來也就不了了之。”
他就是以這種堅定的志趣和臨池不惰的精神,走過了漫長的學藝途程,才達到了百花爭艷的彼岸。從他的集子中,我們不僅欣賞到了那些精美的別具一格的書畫作品,還品嘗到了他的一些饒有興味的文學創作。我國古典文學的強大魅力給了他許多的靈感。這本書畫集也可以說是一本精緻的詩文選編。其中所刊作品分兩類,一類是書寫他人的,另一類是他自己創作的,每一篇都是明賢情感的真實寫照!
集子中的畫面題詩、聯語等,大多是明賢自己創作的,直接抒發了他的心意。梅花是集子的顏面,書法是集子的中心,詩文是集子的靈魂!如:“鳥啼詩夢醒,首句吟梅花”;“雪似梅花梅似雪,人醉花叢花醉人”等等耐人尋味。
至於他所製作的十二生肖同旁對聯,雖無特別深意,但也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別有風味。其贈友人的嵌名聯,不乏情深誼長的佳作。如贈劉長金先生聯:“長江後浪推前浪,金沙前波讓後波。”贈李振海先生聯:“振衣千仞豪氣大,海納百川心地寬。”贈葉小蓮女士聯:“小山似錦心欲醉,蓮塘如碧面生香。”贈羅長剛先生聯,雖是古詩“偷”得巧妙:“長江繞廓知魚美,剛竹連山覺筍香。”這類聯語既要顧及嵌入人名,又要符合對聯規則,方方面面都得合律實在難以做到,但大致看去,意思得當,語言得體,有些雖然帶有遊藝性質,但讀來也很可玩味,表現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 沈祥源
(《章明賢書畫作品集》湖北美術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