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名字由來,簡介,主要自然村,小高莊,李樓村,潘莊村,郭莊村,劉莊集,夏樓村,發展規劃,名優特產,經濟發展,
名字由來
傳說隋煬帝經運河到揚州,在虞城縣麥仁店村離開,不幾日,來到了一個小集鎮上,正當楊廣傳令休息時,忽有探馬來報:揚州瓊花已經凋謝。楊廣興致驟落,自嘆晦氣。不久,又一軍卒來報:楊玄感起兵作亂,攻陷京城洛陽。楊廣興趣全無,立即傳旨速回朝平亂。臨行前,這個十惡不赦的暴君竟然將龍舟連同拉縴美女一起用火焚燒了。這是楊廣準備去揚州觀瓊花最後一站,所以後人就稱之為“站集”。
簡介
虞城縣站集鎮區位優越、交通便利,通訊便捷、電力充足、人傑地靈。地處豫、魯、蘇、皖結合部,虞城縣南15公里,325省道和203省道在鎮境交叉,北靠連霍高速公路、324省道、隴海鐵路、西依濟廣高速公路、京九鐵路,西距商丘20公里,距省會鄭州230公里,東距徐州120公里,距連雲港240公里,北距北京700公里,東距南京400公里,距上海700公里,南達深圳140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通訊實現無縫隙覆蓋,110KV變電站及35KV配套設施足以保障企業發展用電。勞動力資源充足價廉,是河南省奔小康科普示範鎮,商丘市發展民營經濟30強鎮,商丘市招商引資先進鎮,商丘市小城鎮建設先進鎮,是商丘市棉花產業集群。
站集鎮地理位置
站集鎮資源豐富、物華天寶,是豫東最大的棉花深加工和棉紡基地,全鎮擁有25家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棉花深加工企業,擁有6家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紡紗企業,初步形成沿325省道兩側布局相對集中,以棉花、紡紗為主,棉短絨加工、食品加工、油料加工、建材加工多產業並存的區域經濟。
主要自然村
小高莊
小高莊又名“小香港”。她以卓越的經濟發展,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路線,清秀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人文歷史,坐落在虞城縣站集鎮東北兩公里處。自古素有人傑地靈,臥虎藏龍之說。90年代中期隨著祖國勁猛的發展,村民奮發圖強,藉以為鑑,緊跟社會的新主張,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力求完美、逐步完善、堅持不懈、治村嚴謹、向著優秀自然村、模範自然村發展。多年來,一路劈波斬浪、奮勇前進, 留下一串又串堅實的腳印,取得一個又個輝煌的成就,GDP再創歷史新高。兩度獲取了站集鎮先進自然村,招商引資第一村的榮譽。全村實現了兩年一個新台階,就文化,地理,歷史,經濟綜合方面,在站集鎮87個自然村中無可匹敵。小高莊以領帶、家具、金屬製品、塑膠玩具為基礎,多種工業一併嘗試,企業多端,變化驚奇,發展之快,開創了龐大的工業體系,形成了站集鎮強大的工業樞紐,令人瞠目結舌。翻開小高莊浩瀚華章,如燈火灑下一片光明,如良師誨人不倦。如今的小高莊生龍活虎,張燈結彩,寬闊的馬路,高聳的樓房,沿街的超市,飯店,服裝店,雜貨店,浴室,網咖等休閒娛樂場所交縱而立。夜晚,燈火交織,珠光璀璨,車流人往,呈現出一派喧囂、繁華的景象,村街心屹立的6層商務中心大樓標誌著小高莊的未來一鶴沖天。
李樓村
李樓村位於站集鎮東部,占地面積接近2平方公里。坐落在商永(商丘---永城)公路旁邊。附近村莊有林各村,焦各村,潘莊等自然村。村裡有兩條主幹道,一通到底,電線密密麻麻的在村莊上空穿行。村裡有三片樹林,分別位於村西南,東南和東北。由於便利的交通和開放的思想,村莊發展很快,通過招商引資,目前有2加股份制企業落戶李樓村,都是加工棉花的,產品運往溫州等東南部城市。村里婦女大多在企業里做工。村里好多外出務工的青年回到家鄉創業。現今,李樓村朝氣蓬勃,每年都會有兩層的樓房拔地而起。
潘莊村
潘莊村位於站集鎮東部,占地面積接近2平方公里。坐落在商永(商丘---永城 S325省道)公路75號,交通便利。附近村莊有李樓村,焦各村,何莊村等。商丘市滙豐棉業就坐落在本村,商丘市滙豐棉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7月,是一個集棉花收購、加工、經營、紡紗於一體的大型棉紡織品加工企業,企業性質為有限責任公司。村中還有中國移動代辦點,佳佳超市等便民商店。村中道路縱橫行走方便。
郭莊村
郭莊村屬於虞城縣站集鎮管轄.坐落在站集,聞集,郭集,劉莊集南來北往的中心點,由於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利於發展,被稱作黃金十字道。全村占地面積接近1平方公里,人口120人,耕地120餘畝,土地肥沃,氣候適宜,盛產五穀雜糧。農民收入來自種田,養殖,工廠。村里規劃整齊,道路平坦,村民收入穩定。現今已有振威養雞場,紅坡棉絨加工廠,進福樓板廠三大私人企業。是該村的亮點,制富的模範。在2007年被站集鎮政府評為騰飛之星自然村。
劉莊集
劉莊集坐落在虞城縣站集鎮通往聞集鄉林閣村的一條筆直,寬闊的油路上,距離站集2公里,歸站集管轄。劉莊集是在鎮政府2004年實施農村新開發的政策下成立的。當時是一條十字路口,由於地理位置優越,離劉莊村只有200米,因此銘名了劉莊集。劉莊集被劉莊,小高莊,前朱樓,焦閣,潘莊,高樓,高小莊,高大莊,小張莊,後朱樓,夏樓村,郭莊村12個自然村環抱。突飛猛進的劉莊集如今一片金碧輝煌,街面乾淨,平坦。街道兩旁的樓房亭亭玉立,多家超市,飯店,賓館,洗浴中心,雜貨店,服裝店,機車專賣店,以及車來人往,川流不息的喧囂場面呈現劉莊集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景象。劉莊集每間隔一天逢一次集,每月的初四,十四,二十四逢一次會。隨著新的發展,劉莊集設立了長途汽車站,每天有開往上海,崑山,北京的豪華大巴,緩解了農民外出坐車不再難。很多商戶在劉莊集附近投資建廠,主要有,針織,領帶,木條,棉絨為主題的工業體系。劉莊集的成立利益了周邊的村民。2005年被站集鎮政府定為重要發展目標,被附近村民稱作“活菩薩”。
夏樓村
夏樓村距離虞城縣站集鎮1.5公里,坐落在一條清澈流水的小河旁,是站集鎮的一個行政自然村。管轄後朱樓,郭莊村,小高莊三個自然村。村中地勢平坦,規劃條理。全村400多人口,占地面積接近1.5平方公里,耕地500畝。夏樓村的最大亮點,是以種植蔬菜為為主,促進村民的收入,自2000年以來,僅以此項人均收入2500元,確保了小康水平。夏樓村的蔬菜遠近遐邇,是站集鄉最大的蔬菜供應村之一,保持全鄉常年蔬菜供應。不僅如此,夏樓村的蔬菜還以“新鮮”“價廉”為特色,贏得了外地菜販們的青睞。很多蔬菜瀕臨成熟時,就被客戶提前預定走了。早在1993年該村的蔬菜就銷售上海,夏樓村的蔬菜仍然源源不斷是銷往上海。2004年後,夏樓村從原有的幾十個塑膠大棚發展到今天的400多個,進一步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夏樓村民不斷探索新的種菜方法,從中汲取豐富的知識和經驗,為種植蔬菜奠基了新的基礎。夏樓村蔬菜曾先後被虞城縣媒體報導多次,站集鄉更以綠色夏樓追蹤報導。今天,在網路上依舊可以查到有關夏樓蔬菜的相關資料。
發展規劃
2002年總體工作思路是:圍繞一個指導思想,完成八項主要目標,突出三大重點,落實四項措施,辦好十件實事。
一個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為指針,努力實踐江總書記"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圍繞農村穩定、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財政增收目標,實施最佳化農業、強化工業、行銷拉動、開放帶動、科技興鄉戰略進一步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城鎮化發展戰略,力促全鎮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八項工作目標:1、工農業總產值達4.25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達到1.2億元,企業總產值達到3.05億元。
2、鎮財政收入實現300萬元。
3、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300元。
4、招商引資完成1500萬元。
5、鄉鎮企業入庫稅金200萬元。
6、綜合治理全面達到,不發生赴縣及其縣以上個人上訪、集體上訪案件,爭創省級治安模範鎮。
7、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
8、爭創市級"文明鄉鎮"。
三大重點:1、突出學習教育活動重點,轉變幹部作風,建設一支高效精幹的幹部隊伍。
2、突出發展主題,快速發展農村經濟。
3、突出穩定基礎,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四大舉措:1、樹立大財政意識,充分發揮財政槓桿作用。
2、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抓好基本國策落實。
3、狠抓觀念更新,增強發展緊迫感。
4、強化領導責任,建立激勵機制,實行領導包重點項目、包重點企業,完善領導責任制,抓好鄉村幹部政績考評,建立激勵機制,實行重獎重罰,確保目標任務完成。
抓好十件實事:1、以小城鎮建設為龍頭,以重點公路建設為契機,繼續實施"三點一線"開發戰略,完成沙崗工貿市場一期工程建設,完成站集小城鎮建設二期工程,科仁商貿區二期工程,實現站集麥仁一體化。
2、新修油路5公里,接通附近鄉鎮、村與村之間的斷頭路。
3、在文明溝、沈沙溝建橋樑3座。
4、新上投資100萬元以上的企業5家,建成棉花加工集團1-2家,使全鎮固定資產投資100萬元以上的企業達到15家,使之管理服務銷售一體化。
5、在沿海發達城市設立視窗10個以上,使行銷人員突破500人。
6、發展高效農業示範園300畝,建成1000畝雜果基地,5000畝優質西瓜基地,3000畝優質蔬菜基地,把農經比例調理到4:6。
7、建成萬頭肉牛養殖基地,新增肉牛養殖專業戶200戶。
8、擴大有線電視覆蓋率,逐步實現村村通有線電視。
9、完成豫04公路和虞亳公路的拓寬改造任務。
10、建成站集社會客車站。
名優特產
站集名吃鬼子肉
鬼子肉實叫"滾兒肉",即驢肉。產於站集鎮麥仁店。隋朝時期,隋煬帝楊廣拉旱船途經麥仁店,地方官以貢品獻給隋煬帝,楊廣嘗後,連聲稱讚:"嘗驢肉,乃神仙也"。因楊廣昏庸無道,民眾深惡痛絕,自毀其方,自此,秘方失傳。近代傳至辛家手中,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時,當地人民深受害,為表示對日本鬼子的憤怒,這一帶人民漸漸稱"滾兒肉"叫"鬼子肉"。鬼子肉肥不膩,純香味美,營養豐富,清脾健胃,補腎壯陽,延年益壽等功效。辛氏鬼子肉,譽滿四省地。
站集鎮張樓西瓜冠豫東
張樓村種植西瓜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張樓西瓜以個大味甜響譽豫東。技術又不斷更新,品種不斷換代,客戶已從豫東擴展到武漢、上海等地。該村有西瓜貿易市場,每逢瓜季,外來運輸車輛源源不斷。由於種西瓜出了名,張樓被人們稱為"西瓜張樓"。現今,西瓜種植已輻射到小周、王集、藺廟等村,總面積達到3400餘畝。
夏樓蔬菜
夏樓村位於站集鎮東北部2公里處,已有多年歷史。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面積擴大到1500畝,並且追求名、優、特、新,品種有體質韭菜、優質芹菜、優質大蒜、優質大白菜、甘藍、上海青等品種齊全。該村有貿易市場,一年四季鮮菜不斷。
劉莊條編
劉莊村位於站集鎮東2.5公里處,該村交通方便,民眾長年從事條編業,產品有笆斗、簸箕、工藝小籃、工藝小筐等。產品銷售豫魯蘇皖四省八縣,被譽為"簸箕劉莊"。
焦各藤椅
焦各村位於站集鎮東3公里處,鄭永公路北側,該村民眾從事藤椅製作,在方圓四省周邊享有盛譽。
小高莊醬豆
醬豆是站集鎮家家必備的菜點,在街頭巷尾都可以買到。它始創清朝末年站集鎮小高莊村名叫高得過的一位廚師。淹制方便,食用可口,香而不膩,滋陰養顏,因此在站集鄉享有盛名。做法,先把篩選好的大豆洗涮乾淨後曬乾,放進準備好的罈子里,將水沒住大豆,然後放進鹽,辣椒,茴香,大蒜瓣,白糖,黃酒,味素,薑片,白芷,三代等配料,再用塑膠布把罈子的口紮好,過大約2個星期就可以食用了。可以把醬豆和冷盤摻在一起吃,還可以在蒸肉的時候,把醬豆澆在肉片上,蒸熟後的肉片會更加美味。
經濟發展
大力培育支柱產業,現已形成比較完整的棉花產業集群。全鎮擁有固定資產300萬元以上棉花深加工企業23家,50萬元的棉字型企業80多家。商丘市滙豐棉業公司、虞城縣威強紡織公司、虞城僑興紡織公司、虞城縣鑫盛紡織有限公司、虞城縣鑫洲紡織有限公司、虞城縣環宇紡織有限公司6家紡紗企業固定資產在1000萬元以上,紡紗規模達10萬錠,其中商丘市滙豐棉業公司、商丘棉麻公司第五棉花加工廠被評為商丘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07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達8.2億元,實現利稅8200萬元,僅紡紗企業固定資產總額達到3億
元,總產值實現2.6億元,國內市場占有率占30%,從業人員4500人,間接從業人員達6000餘人。
一、產業集群形成過程
1.起步階段——走南闖北搞流通。站集鎮是農業大鄉、傳統以來,棉花是該鎮的主要經濟作物,但是改革開放以前,棉花種植雖獲得豐收,民眾卻仍然甩不掉貧困的帽子。上世紀80年代,一些計畫經濟的“不安定份子”、充滿著求富欲望,他們在強大的危機感下,進行生存發展的思維和選擇,在冒險中求生存,在市場經濟尚未確立的轉軌階段,他們立足於本地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走南闖北搞購銷。在長期購銷活動中,頭腦更加清醒,思想更加開闊、思想更加活躍,80年代未,他們由原來的單槍匹馬,紛紛聯合起來,組建了10多個購銷組織,從業人員發展到800多人。
2.興業階段——圍繞農產品辦家庭企業。上世紀90年代初,一批能人通過購銷活動獲得了良好的生產經營知識,取得了大量信息,結識了方方面面的朋友,他們運用自己的積累,開始興辦家庭企業。起初時,他們所辦的企業主要拾遺補遺的,有的從綿紗廠、棉紡廠購回廢品廢料,發展再生棉行業、有的從集體、國營棉廠收回不孕籽進行脫絨,有的購回棉籽進行榨油,從事棉花加工廠專業戶達1000多戶,專業村發展到12個。由於家庭搞經營,利益直接, 積極性很高,投資少,設備、技術簡單、周期短、市場應變能力較強,很快形成塊狀經濟,較短時間內完成了原始積累。
3.發展階段——由個體經營到股份合作。當他們完成原始積累後,由於許多家庭工業存在著生產經營獨立性和不具有企業法人地位的矛盾,影響了企業的資信和商譽,掛靠經濟雖然從形式上解決了家庭企業的法人資格問題,但不能滿足於企業擴大規模需要,再加上一部分集體企業逐漸破產,他們不得不另找一種新的企業形式,2000年以後,國家棉花政策逐漸放開,許多家庭企業手腳大放,為擴大規模,走上股份合作之路。程控電話的開通、行動電話的普及,110KV變電站在鎮內建設,行政村通油路更為棉花集群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三年間先後發展投資300萬元以上的棉花加工企業20多家,棉花經銷公司地發展20多家,為站集棉花集群發展注入了活力。
4..提高階段——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為適應市場經濟需求,向大市場、規模化產業大發展。2004年,他們抓住沿海發達地區棉花產業更新換代,向內地轉移的機遇,一些棉花經營加工企業看到棉花加工企業增多,產品單一、資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形,他們充分利用沿海發達地區技術,資金人才、市場優勢結合本地交通能源,原材料勞動力資源豐富優勢,逐漸轉產向紡紗業發展,短短兩年新上了6家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紡紗企業。滙豐棉業公司、商丘市棉麻公司第五棉花加工為使棉產品向國際化、標準化轉變,他們不斷增大投入,引進新技術、新設備,實現了與國際接軌。為了進一步拉長行業鏈條,滙豐棉業等6家棉花加工企業在新上規模紡紗項目的基礎上,擬新上織布、服裝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