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馬銘,又稱《張飛立馬銘、《八蒙摩崖》,相傳此銘文是建安二十年(215年),張飛大敗張郃後,乘著酒興,用長矛在宕渠八蒙(也作濛)山崖壁上鑿成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立馬銘
- 又稱:《張飛立馬銘》、《八蒙摩崖》
- 時間:建安二十年
- 地點:山崖壁上
銘文簡介,歷史背景,銘文賞評,
銘文簡介
明代陳繼儒的《太平清話》、明代曹學佺《蜀中名勝記》、清代趙一清所寫的《稿本三國志注補》中關於張飛傳補註引自《方輿紀要》所述等書皆有記載。現銘文已不可考,只能看到清光緒間的拓本。
歷史背景
《三國志》載,建安二十三年(218年)秋,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曹操命張郃領兵進犯巴州。劉備令張飛率卒萬人迎擊於蒙頭(即八蒙山,在今四川渠縣)。
張飛把名將張郃打得大敗而逃。當時他非常高興,便以石代紙以矛作筆,在八蒙山石壁上,刺鑿下與這通“立馬銘”,以示紀功勉士併兼羞曹軍。
銘文賞評
此方漢代摩崖石刻,惜因年代久遠,山石裂崩,刻文損毀。
清末,四川灌縣望族胡升猷家中富藏,精於鑑古。其依家藏原拓將“立馬銘” 重新鑿刻於八蒙石壁上。可惜如今八蒙山連清代重刻的摩崖也不存在了。
陝西岐山現存一通碑刻,是清光緒七年(1881年)任陝西岐山知縣胡升猷依拓本重新刻碑,為青石質,寬167厘米,高38厘米。
銘文正文是隸書云:“漢將軍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郃於八溕,立馬勒銘。”隸文後附一小跋,顏體,是胡升猷題識:“桓侯立馬勒銘。相傳以矛刺石,作字在四川渠縣石壁。今壁裂字毀。
光緒七六月,撿家藏拓本重鉤上石。侯之精靈如在目前,非徒愛其書法之工也。”
細觀碑刻正文,筆畫豐滿遒勁,氣勢剛健凝重,結體渾樸敦實。橫畫“蠶頭”暗藏,“燕尾”明顯,既具時代特徵,又顯個人風格,而且極具婉轉圓通的韻味。中鋒藏鋒如錐畫沙,很是精妙。
整體布局不雜一絲浮躁之氣,極為認真。又因其依舊拓而刻,筆面頗多漫連,故又不失古茂之風,令人頗多玩味。銘末小跋,乃胡升猷所擅之顏體書寫,令人耳目一新。
但該通銘文經專家學者從銘文的源流、內容及書法等方面加以考辨,認定其為偽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