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領禮服

立領禮服

立領禮服,在荷蘭國王和王后的歡迎習近平與夫人彭麗媛的晚宴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選擇了一套立領禮服,有的新聞報導認為這是一套“立領中山裝”,其實這套衣服和中山裝是不同的衣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立領禮服
  • 外文名:Collar dress
訊息背景,禮服式樣,禮服變遷,相關知識,

訊息背景


習近平與夫人彭麗媛外訪時著裝習近平與夫人彭麗媛外訪時著裝

禮服式樣

立領禮服的右胸口袋取消,左胸的口袋上可以加民族風格的裝飾品,下面的兩個口袋改成暗的,這都是和中山裝最明顯的不同。這種風格和夫人彭麗媛的民族風服飾很搭。

禮服變遷

在中國歷史上,一位善於自己創造和設計服裝的國家領導人,就是被尊為“國父”的孫中山,習近平穿著的立領禮服受孫中山的衣著影響很大。民國初期的政治家們面臨的是一個全新的國際環境,過去的頂子翎子突然廢止,和國際交往或者對國內展示的時候,人們進入了一個亂穿衣的混亂期,袁世凱、黎元洪這樣軍人出身的政治家會選擇去掉軍銜的軍便服,黃興這樣的革命者會穿著西裝,倡導議會政治的宋教仁則選擇西裝和立領襯衣,孫中山這樣的理想主義者則希望創造出一種百搭的中國文官服飾,這就是影響了中國近百年的中山裝。
中山裝的藍本,有人認為是南洋華僑的企領(立領)便服,有人說是軍便服,不過看起來最接近的仍然是日式校服和日式的陸軍士官制服。孫中山在日本流亡多年,還和日本姑娘戀愛過,改造常見的日式制服可能更接近現實,不過後來中國遭到了日本的侵略,人們往往不願意承認這種國服源於日本了。
中山裝是一套政治服裝,根據國民黨後來的解釋,五個扣子代表五權憲法,衣袖上三個扣子代表三權分立,四個口袋代表禮義廉恥(國之四維),背後不開縫,意思是國家不能分裂,其實很多服裝都是類似的配置。
孫中山對衣服上的政治理想和實用性一樣滿意,他覺得中山裝裡面不用穿襯衣、馬甲。中山裝在1916年前後出現,國民政府北伐成功之後,被定為高級官員的正裝,宣誓就職的時候必須穿著。在影視作品裡,那些“某專員”一類的角色穿的都是這樣的衣服。
中山裝是蔣介石除了軍服外穿著最多的衣服,在非正式的場合,他也會穿長袍和馬褂,今天的馬英九也仍然有穿著長袍馬褂的傳統。1945年,蔣介石和毛澤東在重慶談判時,兩人穿的都是傳統中山裝。不過再看1949年之後毛澤東的中山裝,就逐漸有了變化:毛式中山裝的領子更尖、更鋒利,據說是設計師做了針對性的改革,尖領子更利於凸顯人的身材,讓人顯高。很快這種改版中山裝風靡全國,至今仍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發生影響,比如鑑定真假人民幣的標準之一,就是去摸“毛主席的領子”,西方人把改版中山裝稱為“毛式制服”。
其他曾經被當作文官制服的,還有雙排扣的列寧裝,這衣服在1930年代到1950年代一直風行,來自蘇聯,本來是男裝,後來轉為中性,能比較好地勾勒腰身,後來變成55式公安女警的制服,好多反特電視劇當中還能看見這樣的漂亮制服。
中國文官改穿西裝的風潮和胡耀邦的呼籲有關,1983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視察深圳時專門提到:“特區幹部把衣服穿好些,要敢於穿西裝,我1953年還穿過花衣服。”這句話引發了當年花裙子的熱銷,也讓西裝成了合規的文官制服。
在西裝成了中國文官制服的主流之後,中山裝仍然有自己的位置,1989年秋天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上,江澤民和鄧小平身穿灰色中山裝握手微笑的照片成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1992年十四大閉幕之後,江澤民很少在公開場合穿中山裝,不過在參加軍隊相關活動時會選擇綠色中山裝,胡錦濤、習近平擔任軍委副主席和主席時也都穿著綠色中山裝,強調的是軍隊領導的屬性,但是在2009年國慶閱兵時,胡錦濤選擇的是灰色中山裝,因為這一活動他是以國家元首的身份檢閱軍隊。
儘管是中國的獨家國服,但無論傳統中山裝或者改版中山裝,顯然都不是一國元首接受外國皇室宴請時的適合禮服:政治意味濃烈,款式比較舊,顯得不夠正式。四個大口袋一看就像是來開會的。從這點上看來,習近平的這套立領禮服就很好。右胸口袋取消,左胸的口袋上可以加民族風格的裝飾品,下面的兩個口袋改成暗的,這都是和中山裝最明顯的不同。這種風格和夫人彭麗媛的民族風服飾很搭。
從便服到禮服,習近平正逐漸樹立中國官場的一套服裝標準,可以歸納為:平時對內儘可能簡,出門對外民族風而且隆重。

相關知識

立領服裝接近於民國時期中山裝的早期形式,也和源於日本、在民國早期常見的學生裝有類似之處,適合東方人身材。
類似的立領服裝也是孫中山很喜歡的衣服,在他發明中山裝之前,他曾經多次穿著立領服裝,顯得沉著幹練,領袖氣質十足,在《走向共和》等影視作品中,也多有孫中山穿著這類服裝的鏡頭。
習近平的這次穿著將立領服裝納入了涉外的正裝、禮服範疇,給了有機會參與類似場合的高級官員一種新選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