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新村(廣東省東莞市南城街道蛤地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立新村,位於南城街道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7千米。東接新板嶺村,南鄰蛤地社區,西鄰大進步村,東北接新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平均海拔較低。因村在結堆山下,故又名“石頭堆”。1958年改名為“立新”,取立志向新時代發展之意。同年築水庫時,由大埔、伶仃、青竹筍等村民遷此建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立新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南城街道蛤地社區
  • 地理位置:南城街道南部
1958年後,屬東莞縣附城人民公社、篁村人民公社;1983年,屬篁村區蛤地鄉;1987年,屬東莞市篁村區蛤地管理區;1999年,屬篁村區街道蛤地行政村;2001年,屬南城街道蛤地行政村;2003年4月,屬南城街道蛤地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有李、蔡、謝、薛、劉等姓。1958年李氏由大埔村遷至立新村,蔡氏、薛氏由伶仃村遷入,劉氏由青竹筍村遷入。
2015年末,戶籍人口373人,其中男性188人,女性185人;80歲以上14人,最年長者87歲(女)。外來暫住人口800人。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東莞南城話。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兼種甘蔗、番薯、花生、木薯、蔬菜等,果木栽種以荔枝為主,兼種龍眼、黃皮、柑橘等。2015年,村集體經營以工業廠房出租、集體土地出租為主,村一級總收入144萬元,純收入96萬元,總資產2016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集體股份分紅、房屋出租租金。
特色農產品有荔枝、龍眼、黃皮、桃子、李子,傳統節慶食品有米橙、硬餅(炒米餅)、粽子、蘿蔔粄、客家鹹湯丸、糖不甩、艾粄。
東莞大道、新南路和東莞捷運2號線從村旁穿過。1971年通電,1986年通電話,1992年通自來水,1996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網際網路。
南城陽光第七國小坐落該村,2015年在校學生813人,教職工54人。村有籃球場、文化廣場、公園和老人活動中心各1個。
該村有東莞傳統建房風俗、賣懶習俗。其中賣懶(也叫“賣懶仔”)習俗,是指除夕傍晚在大街小巷裡有許多小孩子,每人手裡拿著一個熟雞蛋和一支香,邊走邊念:“賣懶仔,賣懶兒,賣到廣州黃大姨。今晚一齊來賣懶,明朝清早做新年,做完新年食大桔,食完大桔賞你一個大銅錢。”反覆多次念完後,回家把香插好,然後剝雞蛋吃,把蛋殼放在香下,寓意把懶賣掉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