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調器風道結構及立式空調器室內機

立式空調器風道結構及立式空調器室內機

《立式空調器風道結構及立式空調器室內機》是廣東美的製冷設備有限公司於2013年7月26日申請的專利,該專利的公布號為CN104344520A,公布日為2015年2月11日,發明人是姜鳳華、劉陽、陳良銳、李賢華。該發明涉及空調技術領域。

《立式空調器風道結構及立式空調器室內機》該風道結構包括包括容納有平行設定的雙貫流風輪,與雙貫流風輪對應的送風通道,還包括雙貫流風輪共用的蝸殼本體或者共用的蝸舌本體,該本體上設定有安裝面,在該安裝面與換熱器之間設定有能隔開雙貫流風輪對應的送風通道且可拆卸的設定在安裝面上的隔板。該發明將隔板可拆卸的設定在雙貫流風輪共用的蝸殼本體或者共用的蝸舌本體的安裝面上,提高立式空調器風道隔板的通用性,滿足了更換不同尺寸的換熱器的需求。

2017年12月11日,《立式空調器風道結構及立式空調器室內機》獲得第十九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概述圖為《立式空調器風道結構及立式空調器室內機》摘要附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立式空調器風道結構及立式空調器室內機
  • 申請人:廣東美的製冷設備有限公司
  • 申請日:2013年7月26日
  • 申請號:201310320121X
  • 公布號:CN104344520A
  • 公布日:2015年2月11日
  • 發明人:姜鳳華、劉陽、陳良銳、李賢華
  • 地址: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美的大道6號美的總部大樓B區26-28樓
  • 分類號:F24F13/02(2006.01)I、F24F1/00(2011.01)I
  • 代理機構:深圳市世紀恆程智慧財產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胡海國
  • 類別:發明專利
專利背景,發明內容,專利目的,技術方案,改善效果,附圖說明,權利要求,實施方式,榮譽表彰,

專利背景

2013年7月之前的雙貫流風道系統通常由左右蝸殼、蝸舌以及貫流風輪組成,其中貫流風輪位於蝸殼和蝸舌之間,蝸殼與換熱器之間還設定有後蝸舌蓋板。2013年前,為了使雙貫流風輪的左右風道出風量保持一致,以提高出風效果,通常設定有靠近換熱器的隔板,該隔板一般由中部的風道部件向換熱器延伸得到。用於對來自換熱器的氣流進行左右對稱分配,提高左右風道氣流均勻性,另外隔板本身形成了風道內壁,對加工的精度和表面光潔度的要求很高,而中部的風道部件也會有需要精加工、表面光潔度要求高的風道面,同時進行加工的難度較大。風道本身是企業經過多年實驗而形成的,一般最優的風道確定後就不會經常改變,當不同的機型或者匹配不同的換熱器時,就可能原有的風道結構尺寸就無法滿足新機型的要求,需要重新加工模具,從而增加了模具成本。

發明內容

專利目的

該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立式空調器風道結構及立式空調器室內機,旨在提高立式空調器風道隔板的通用性,以及空調器室內機的出風效果,降低模具成本。

技術方案

《立式空調器風道結構及立式空調器室內機》提出一種立式空調器風道結構,包括容納有平行設定的雙貫流風輪,與雙貫流風輪對應的送風通道,還包括雙貫流風輪共用的蝸殼本體或者共用的蝸舌本體,該本體上設定有安裝面,在該安裝面與換熱器之間設定有能隔開雙貫流風輪對應的送風通道且可拆卸的設定在所述安裝面上的隔板。
優選地,所述隔板與換熱器之間設有彈性密封件,該彈性密封件設定在隔板自由端,並抵近或者牴觸到換熱器。優選地,所述蝸殼本體在安裝面的兩側邊緣設有若干卡勾,所述隔板的兩側邊對應位置設有若干卡槽;所述卡勾與對應的卡槽卡扣連線,使隔板與蝸殼本體的安裝面可拆卸連線。優選地,所述蝸殼本體或者蝸舌本體包含完整的風道蝸殼或者與風道蝸舌一體成型。
優選地,還包括加強板,所述加強板設定在所述隔板與所述蝸殼本體的安裝面之間,所述加強板的兩側邊緣對應位置設有供所述卡勾穿過的卡孔。優選地,所述隔板前側為與所述加強板貼合的水平面;所述隔板為前側大後側小的立體結構,該隔板的左右兩側形成導流部。優選地,所述加強板的兩側邊緣分別向前設有折邊,所述蝸殼本體的安裝面的兩側邊緣對應設有卡槽;所述加強板的折邊卡裝在所述蝸殼本體的安裝面的卡槽內。
優選地,所述隔板包括位於後側的第一隔板部和位於前側的第二隔板部,第一隔板部與第二隔板部一體成型;所述第一隔板部為前側大後側小的立體結構;所述第二隔板部包括與所述蝸殼本體的風道切向過渡的第一導風段;所述安裝面位於所述第二隔板部與蝸殼本體之間。優選地,所述第二隔板與所述蝸殼本體固定連線。
優選地,還包括蝸殼組件和蝸舌組件,所述蝸殼組件一體成型;所述蝸殼組件包括所述蝸殼本體,所述蝸殼本體與所述蝸舌組件形成對應雙貫流風輪的對稱風道;所述蝸舌組件包括:第一蝸舌段和位於所述蝸殼本體外圍風道邊的第二蝸舌段,所述第二蝸舌段與所述蝸殼本體一體成型圍成所述對稱風道對應的出風口。該發明還提出一種立式空調器室內機,包括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調器風道結構。

改善效果

《立式空調器風道結構及立式空調器室內機》將隔開雙貫流風輪對應的送風通道的隔板可拆卸的設定在雙貫流風輪共用的蝸殼本體或者共用的蝸舌本體的安裝面上,提高了立式空調器風道隔板的通用性,滿足了更換不同尺寸的換熱器的需求;此外將蝸殼與蝸舌的一部分一體成型圍成左右風道對應的左右出風口,避免了分離設定的多個部件在風道連線時易產生風道偏差,影響兩邊風道的對稱性從而降低出風效果的缺陷,提高空調器的出風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該發明較佳實施例立式空調器室內機的前側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3是該發明較佳實施例立式空調器室內機的後側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B-B方向的截面示意圖;
圖5是該發明較佳實施例立式空調器室內機中蝸殼組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是該發明較佳實施例立式空調器室內機中蝸殼組件與隔板、加強板的裝配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8是圖6中A-A方向剖視圖;
圖9是圖8中A處放大示意圖;
圖10是該發明不同於圖4所示實施例的另一種截面示意圖;
圖11是該發明實施例立式空調器室內機中與蝸殼本體配合的另一種隔板結構示意圖;
圖12是圖11所示的隔板結構所在的空調器室內機的截面示意圖;
圖13是該發明實施例立式空調器室內機中與蝸舌本體配合的一種隔板結構示意圖。

權利要求

1.一種立式空調器風道結構,包括容納有平行設定的雙貫流風輪,與雙貫流風輪對應的送風通道,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雙貫流風輪共用的蝸殼本體或者共用的蝸舌本體,該本體上設定有安裝面,在該安裝面與換熱器之間設定有能隔開雙貫流風輪對應的送風通道且可拆卸的設定在所述安裝面上的隔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調器風道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隔板與換熱器之間設有彈性密封件,該彈性密封件設定在隔板自由端,並抵近或者牴觸到換熱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調器風道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蝸殼本體在安裝面的兩側邊緣設有若干卡勾,所述隔板的兩側邊對應位置設有若干卡槽;所述卡勾與對應的卡槽卡扣連線,使隔板與蝸殼本體的安裝面可拆卸連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調器風道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蝸殼本體或者蝸舌本體包含完整的風道蝸殼或者與風道蝸舌一體成型。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調器風道結構,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加強板,所述加強板設定在所述隔板與所述蝸殼本體的安裝面之間,所述加強板的兩側邊緣對應位置設有供所述卡勾穿過的卡孔。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空調器風道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隔板前側為與所述加強板貼合的水平面;所述隔板為前側大後側小的立體結構,該隔板的左右兩側形成導流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調器風道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加強板的兩側邊緣分別向前設有折邊,所述蝸殼本體的安裝面的兩側邊緣對應設有卡槽;所述加強板的折邊卡裝在所述蝸殼本體的安裝面的卡槽內。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調器風道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隔板包括位於後側的第一隔板部和位於前側的第二隔板部,第一隔板部與第二隔板部一體成型;所述第一隔板部為前側大後側小的立體結構;所述第二隔板部包括與所述蝸殼本體的風道切向過渡的第一導風段;所述安裝面位於所述第二隔板部與蝸殼本體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調器風道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隔板與所述蝸殼本體固定連線。
10.根據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立式空調器風道結構,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蝸殼組件和蝸舌組件,所述蝸殼組件一體成型;所述蝸殼組件包括所述蝸殼本體,所述蝸殼本體與所述蝸舌組件形成對應雙貫流風輪的對稱風道;所述蝸舌組件包括:第一蝸舌段和位於所述蝸殼本體外圍風道邊的第二蝸舌段,所述第二蝸舌段與所述蝸殼本體一體成型圍成所述對稱風道對應的出風口。
11.一種立式空調器室內機,其特徵在於,包括權利要求1-10中任一項所述的立式空調器風道結構。

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及圖4所示,《立式空調器風道結構及立式空調器室內機》較佳實施例提出一種立式空調器室內機1,包括向後凸起的弧形的後殼體12、隔板25、蝸殼組件和蝸舌組件、雙貫流風輪11,在立式空調的後部或側後部設定有進風口,在前部或者側前部設定有出風口,在雙貫流風輪11與進風口之間設定有換熱器14,上述雙貫流風輪11可以左右對稱設定,也可以上下對稱設定,該實施例以左右對稱設定舉例;其中:雙貫流風輪11豎直放置,軸向平行,具有豎直的出風口。上述蝸殼組件和蝸舌組件、雙貫流風輪11構成所述換熱器與出風口之間的雙貫流風道結構,形成送風通道。後殼體12的兩側邊緣設有支撐部件13,換熱器14的外表面設有密封板15,換熱器14的底部設有接水盤28。
結合圖5及圖6所示,在該實施例中,所述蝸殼組件一體成型;該所述蝸殼組件包括蝸殼本體16、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所述蝸殼本體16與蝸舌組件形成對應所述雙貫流風輪11的左右對稱的風道(在其他實施例中還可以為上下對稱的風道),該左右風道呈八字型。貫流風機的風道是由蝸舌側的壁面和蝸殼側的壁面共同圍成,所述的蝸殼組件即圍成了兩貫流風輪共用的蝸殼側壁面的主要部分,其包括了雙貫流風輪11共用的蝸殼本體16,該本體16上設定有安裝面160,在該安裝面160與換熱器14之間設定有能隔開雙貫流風輪11對應的送風通道且可拆卸的設定在所述安裝面160上的隔板,所述的蝸舌組件,即形成兩貫流風道蝸舌側壁面,具體的包括第一蝸舌段和第二蝸舌段。
所述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分別設定在所述蝸殼本體16的頂部和底部,所述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與所述蝸殼本體16一體成型;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之間設有風輪安裝空腔,該風輪安裝空腔截面為圓弧形,對應半個風機的空腔,所述雙貫流風輪11固定在所述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之間,如圖5所示,在蝸殼本體16上設有風輪安裝位161。
此外,在所述水平上支架17上設有用於固定電機的電機固定框19。需要說明的是,電機設定位置可以採用一上一下的方式,即驅動雙貫流風輪11的兩電機可以是一個設定蝸殼本體16的上端,一個設定在蝸殼本體16的下端;該實施例將驅動雙貫流風輪11的兩電機設定在蝸殼本體16的同一側,更有利於電機的安裝和維修。
另外,在所述蝸殼本體16的內圍表面以及外側表面分別設有水平筋169、163。所述蝸舌組件包括:在蝸殼本體16的每一側均設定的第一蝸舌段21和第二蝸舌段22,該第二蝸舌段22位於所述蝸殼本體16對稱風道的外圍風道邊。在蝸殼本體16的每一側,所述第二蝸舌段22與所述第一蝸舌段21平滑過渡連線,如圖4所示,所述第二蝸舌段22與所述蝸殼本體16一體成型圍成所述左右風道對應的左出風口29和右出風口30。
所述第二蝸舌段22分別有向各自側延伸的外圍板20,該外圍板20與所述第二蝸舌段22一體成型,在外圍板20上設有螺釘安裝孔201,所述外圍板20通過螺釘與螺釘安裝孔201的配合固定在所述室內機1的支撐部件13或後殼體12上(該實施例以外圍板20固定在室內機1的支撐部件13上進行舉例),進而將蝸殼本體16固定在室內機1的支撐部件13或後殼體12上。
作為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第一蝸舌段21可以與所述蝸殼本體16一體成型。作為另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第一蝸舌段21還可以固定在所述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上。進一步地,考慮到豎直方向的蝸殼組件長度較長,該實施例還在所述蝸殼本體16的內圍表面設有用於加固所述第二蝸舌段22的固定連線件23,如圖5所示。進一步地,結合圖7至圖10所示,上述隔板25設定在所述蝸殼本體16的安裝面160與換熱器14之間,且與所述蝸殼本體16的安裝面160可拆卸連線。
結合圖4及圖11所示,上述第一蝸舌段21、第二蝸舌段22與蝸殼組件的裝配結構中,由第一蝸舌段21、第二蝸舌段22與蝸殼組件構成完整的出風風道,其中,在蝸舌側,組成出風風道的部分包括兩段,第二段在第一蝸舌段21上,第一段為第二蝸舌段22,該第二蝸舌段22與蝸殼本體16一體成型圍成出風口;在蝸殼側,組成出風風道的部分在蝸殼本體16上。通過上述結構形成的整體風道,可減少風機噪音,提高出風效果。
進一步地,在所述蝸殼本體16的安裝面160的兩側邊緣設有若干卡勾244,如圖10所示,在所述隔板25的兩側邊對應位置設有若干卡槽251;所述卡勾244與對應的卡槽251卡扣連線,使隔板25與蝸殼本體16的安裝面160可拆卸連線。更進一步地,考慮到組成風道的蝸殼組件和蝸舌組件都是採用塑膠件,在制熱工況下,容易變軟,使得強度變弱,因此,在所述隔板25與蝸殼本體16的安裝面160之間設定有鈑金件的加強板26,以加強蝸殼本體16與隔板25的連線結構。
為了便於裝配,在所述加強板26的兩側邊緣對應位置設有供所述蝸殼本體16的安裝面160的兩側邊緣卡勾244穿過的卡孔261,在裝配時,蝸殼本體16的安裝面160的兩側邊緣的卡勾244依次穿過加強板26上的卡孔261和隔板25上的卡槽251,最終卡扣在隔板25上的卡槽251內,其裝配簡單,結構牢靠。
為了使加強板26更牢固的固定,所述蝸殼本體16的安裝面160的兩側邊緣還設有若干卡勾245,在所述加強板26的兩側邊緣對應位置設有供所述卡勾245穿過的卡孔263,卡勾245與卡孔263卡接,在裝配時,蝸殼本體16的安裝面160的兩側邊緣的卡勾245與加強板26兩側邊緣的卡孔263配合將加強板26定位於蝸殼本體16的安裝面160上。同時,蝸殼本體16的安裝面160的兩側邊緣的卡勾244依次穿過加強板26上的卡孔261和隔板25上的卡槽251,最終卡扣在隔板25上的卡槽251內。
此外,在加強板26的兩側邊緣分別向前(對著蝸殼本體16的方向)設有折邊262,如圖4及圖12所示,在所述蝸殼本體16的安裝面160的兩側邊緣對應位置設有卡槽245;在裝配時,將所述加強板26的折邊262卡裝在所述蝸殼本體16的安裝面160的卡槽245內,從而保證了蝸殼本體16與加強板26及隔板25的裝配結構更加牢固。
此外,如圖4所示,上述隔板25前側面為與所述加強板26貼合的水平面,在裝配時,隔板25的底面擠壓加強板26,使得裝配更容易,裝配結構更穩固。隔板25處於風道內,所以對於隔板25表面的加工精度要求較高,同時與隔板25相鄰的風道內壁也有較高的表面精度的要求,當這么多的加工面有精度要求時,對模具和製造的要求會很高。為了同時加工好這些臨風面,採用隔板25與風道部分各自加工可以減少製造難度,提高風道的一致性。
上述隔板25為前側大後側小的立體結構,該隔板25的左右兩側形成導流部,從而通過隔板25可以實現對來自換熱器14的氣流進行左右對稱分配,提高了左右風道氣流均勻性;而且隔板25底部與蝸殼本體16連線處平滑過渡,可以避免對風道性能的影響,提高了風道出風效果。
此外,考慮到換熱器14與隔板25均採用硬質材料,為避免兩者接觸產生摩擦損壞而密封不嚴,影響出風效果,該實施例還在隔板25與換熱器14之間設定有彈性密封件27,該彈性密封件27設定在隔板25面向換熱器14的自由端,並抵近或者牴觸到換熱器14,以保證隔板25與換熱器14之間密封良好,同時在隔板25與換熱器14裝配時還可起到緩衝作用。該彈性密封件27可以為軟質材料,比如海綿等。
另外,上述裝配結構中,採用與蝸殼本體16可拆卸連線的隔板25,是考慮到由於工藝加工難度大,物料件的模具費用很高,所以需要增加整體蝸殼組件的通用性。當採用不同的換熱器14形式時,需要不同的隔板25,如圖10所示,相比圖4所示的非圓形(近似橢圓形)的弧形換熱器14,該圖10中採用了圓形的換熱器14,使得徑向尺寸變大,需要採用截面尺寸更高的隔板25,因此,在該實施例中設定可拆卸的隔板25,可以實現更換不同尺寸或規格的換熱器14,以滿足不同的裝配需求,降低成本。
在裝配時,考慮到電機、風機等部件的安裝較複雜。因此,採用該實施例上述整體式蝸殼結構中,在安裝工序中,機體和風道可以採用水平擺放,由此使得安裝和檢查安裝面直觀,並可以增加加工效率,提高產品一致性。在具體裝配時,首先將隔板25、加強板26及已裝配上第一蝸舌段21的蝸殼本體16裝配好,然後將組裝後的蝸殼、蝸舌、隔板25等組件與室內機1的換熱器14及後殼體12裝配。其裝配過程簡單,且結構穩固。
由於蝸殼、蝸舌以及貫流風輪之間的相對位置的改變都會對風道系統的性能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它們相互之間的裝配位置要求比較精準,而且要求不易產生變化。相比2013年7月之前的技術,該發明實施例立式空調器室內機1,通過將蝸殼與蝸舌的一部分一體成型圍成左右風道對應的左右出風口,避免了分離設定的多個部件在風道連線時易產生風道偏差,影響兩邊風道的對稱性從而降低出風效果的缺陷,同時整體式蝸殼結構更加能融合空調室內機1左右兩側的振動和噪音,提高了空調系統的舒適性。此外,該發明結構簡單,裝配方便,提高了加工及裝配效率;而且可以根據需要,通過更換不同尺寸的隔板25即可實現更換不同尺寸換熱器14,滿足使用需求,降低成本。
此外,如圖11及圖12所示,提出該發明實施例立式空調器室內機中另一種隔板形式的安裝結構,在此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隔板25包括位於後側(前後方向如圖11中箭頭所示,隔板25的前側更靠近出風口,隔板25的後側更靠近進風口)的第一隔板部2511,該第一隔板部2511為前側大後側小的立體結構,其自由端抵近或者牴觸到換熱器14起到隔開兩貫流風道,使穿過換熱器14的空氣分隔成進入左右風道的兩部分;還包括位於前側的第二隔板部2512,該第二隔板部2512為前側小後側大的立體結構,該第二隔板部2512的兩側分別與蝸殼本體16的風道段切向過渡,第二隔板部2512兩側的壁面與蝸殼本體16的對應風道段共同組成兩貫流風道的蝸殼側風道。第一隔板部2511與第二隔板部2512一體成型形成了隔板25,這樣隔板25的左右兩側都是需要精加工的臨風面,利於對部件隔板25的加工和制模。
在第二隔板部2512的下部具有與蝸殼本體16裝配安裝的安裝面2513,,該安裝面2513與蝸殼本體16對應的安裝面160進行連線,在該實施例中,可以採用卡扣連線加螺釘固定的形式。該實施例通過上述方案,將隔開雙貫流風輪對應的送風通道的隔板25可拆卸的設定在雙貫流風輪11共用的蝸殼本體16的安裝面160上,提高了立式空調器風道隔板的通用性,滿足了更換不同尺寸的換熱器14的需求。
此外,如圖13所示,提出該發明實施例立式空調器室內機中另一種風道設定形式,在此種實施例中,雙貫流風道左右對稱設定,從進風口流入的空氣經貫流風輪11增壓後,分別從左右兩側向中間流動且吹出。左右風道的蝸舌部分設定在風道之間,形成兩個貫流風輪11共用的蝸舌本體100,該蝸舌本體100分別與左右兩側的蝸殼側圍成送風通道29、30。在蝸舌本體100上有連線隔板25的安裝面251,可拆卸的隔板25的安裝面通過螺釘250與蝸舌本體100的安裝面251固定連線,所述隔板25的自由端抵近或者牴觸到換熱器14,從而把流經換熱器14的空氣分成左右兩部分,而進入左右兩邊的風道。所述的蝸舌本體100可以包含完整的風道蝸殼或者與風道蝸舌一體成型。
該發明通過上述方案,可以使可拆卸隔板25套用於其他類似的風道結構,對於雙貫流或者多貫流風機,特別是相鄰的風道之間都是可以通過設定可拆卸的隔板25實現送風的均流,以及適應改變換熱器14與風道的間距、換熱器14的形狀而產生的原風道結構需要重新開模的技術問題。
此外,上述實施例中的包括容納有平行設定的雙貫流風輪11,與雙貫流風輪11對應的送風通道、雙貫流風輪共用的蝸殼本體或者共用的蝸舌本體、可拆卸的設定在本體的安裝面上的隔板25等部件組成的風道系統結構即為該發明提出的空調器風道結構,在此不再贅述。該發明將隔開雙貫流風輪對應的送風通道的隔板可拆卸的設定在雙貫流風輪共用的蝸殼本體或者共用的蝸舌本體的安裝面上,提高了立式空調器風道隔板25的通用性,滿足了更換不同尺寸的換熱器的需求;此外將蝸殼與蝸舌的一部分一體成型圍成左右風道對應的左右出風口,避免了分離設定的多個部件在風道連線時易產生風道偏差,影響兩邊風道的對稱性從而降低出風效果的缺陷,同時整體式蝸殼結構更加能融合空調室內機左右兩側的振動和噪音,提高了空調系統的舒適性。

榮譽表彰

2017年12月11日,《立式空調器風道結構及立式空調器室內機》獲得第十九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