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衣

竊衣

竊衣,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竊衣Torilis scabra (Thunb.) DC.[Chaero phyllum scabrum Thunb.]和小竊衣Torilis japonica (Houtt.) DC. 的果實或全草。竊衣分布於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小竊衣分布幾遍全國。具有殺蟲止瀉,收濕止癢之功效。常用於蟲積腹痛,泄痢,瘡瘍潰爛,陰癢帶下,風濕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竊衣
  • 別稱:華南鶴虱、水防風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傘形目
  • :傘形科
  • :竊衣屬
  • :竊衣、小竊衣
  • 採收時間:夏末秋初
  • 毒性:小毒(《北侖中草藥圖鑑》)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果實或全草。

性味

味苦、辛,性平。

歸經

歸脾、大腸經。

功效

殺蟲止瀉,收濕止癢。

主治

用於蟲積腹痛,泄痢,瘡瘍潰爛,陰癢帶下,風濕疹。

相關配伍

1、治蛔蟲病:竊衣果6-9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2、治腹痛:鮮破子草30g。水煎,去渣,調冬蜜30g服。(《福建藥物志》)
3、治慢性腹瀉:竊衣果實6-9g。水煎服。
4、治癰瘡潰爛久不收口,陰道滴蟲:竊衣果實適量。水煎沖洗或坐浴。(3-4方出自《廣西本草選編》)
5、治皮膚瘙癢:破子草鮮葉,搗爛絞汁塗患處。(《福建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搗汁塗;或煎水洗。

採集加工

夏末秋初採收,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竊衣: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0-70cm。全株有貼生短硬毛。莖單生,有分枝,有細直紋和刺毛。葉卵形,一至二回羽狀分裂,小葉片披針狀卵形,羽狀深裂,末回裂片披針形至長圓形,長2-10mm,寬2-5mm,邊緣有條裂狀粗齒至缺刻或分裂。復傘形花序頂生和腋生,花序梗長2-8cm;總苞片通常無,很少1,鑽形或線形;傘輻2-4,長1-5cm,粗壯,有縱棱及向上緊貼的硬毛;小總苞片5-8,鑽形或線形;小傘形花序有花4-12;萼齒細小,三角狀披針形,花瓣白色,倒圓卵形,先端內折;花柱基圓錐狀,花柱向外反曲。果實長圓形,長4-7mm,寬2-3mm,有內彎或呈鉤狀的皮刺,粗糙,每棱槽下方有油管1。花、果期4-10月。
小竊衣:又名破子草、小葉芹、大葉山胡蘿蔔、假芹菜、鶴虱、細虱媽頭。本種與竊衣的植物形態基本相似,區別點在於:總苞片3-6,傘輻4-12,果實圓卵形,長1.5-4mm,寬1.5-2.5mm。花、果期4-10月。

生長環境

竊衣:生於山坡、林下、河邊、芒地及草叢中。分布於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小竊衣:生於海拔150-3060m的雜木林下、林緣、路旁、溝邊及溪邊草叢中。分布幾遍全國。

藥材性狀

小竊衣為長圓形的雙懸果,多裂為分果,分果長3-4mm,寬1.5-2mm。表面棕綠色或棕黃色,頂端有微突的殘留花柱,基部圓形,常殘留有小果柄。背面隆起,密生鉤刺,刺的長短與排列均不整齊,狀似刺蝟。接合面凹陷成槽狀,中央有1條脈紋。體輕。搓碎時有特異香氣。味微辛、苦。

相關論述

1、《西藏常用中草藥》:“果實:殺蟲,治蟲積腹痛(蛔蟲病),根能解毒,治食物中毒。”
2、《廣西本草選編》:“活血消腫,收斂殺蟲。主治慢性腹瀉,癰瘡潰爛久不收口,陰道滴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