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馮馬村

竇馮馬村位於平鄉縣東部,屬豐州鎮管轄,距平鄉縣城豐州鎮3.5公里。臨近老漳河和小漳河,環境優美,公路交通發達。

據記載, 西漢時已有此村,馮馬之名始於明代,傳說燕王掃北時“裹馬腹、踏鹿寨”攻克此地,故稱縫馬,明永樂二年,竇、張、許、李等姓自山西遷住於此,後演變為馮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竇馮馬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政府駐地:豐州鎮
  • 地理位置:平鄉縣東部
地圖信息,
竇馮馬村位於平鄉縣東部,屬豐州鎮管轄,距平鄉縣城豐州鎮3.5公里。臨近老漳河和小漳河,環境優美,公路交通發達。
據記載, 西漢時已有此村,馮馬之名始於明代,傳說燕王掃北時“裹馬腹、踏鹿寨”攻克此地,故稱縫馬,明永樂二年,竇、張、許、李等姓自山西遷住於此,後演變為馮馬。
馮馬村是革命老區。1938年平鄉縣抗日幹部訓練班在馮馬興固寺開班,培訓幹部100多人,成為領導平鄉縣抗日軍民抗擊日寇的中堅力量。該村是著名的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原河南省委書記、國家計委副主任張璽的故鄉。
馮馬村歷史積澱渾厚,《史記·殷本記》載: “商紂王益收狗馬奇物,充仞宮室,益廣沙丘苑台。”“沙丘樹色”為平鄉八景之一。村落呈正方形聚落,有東西大街3條,南北大街。有小街3條,80米以上的巷道14條,其中最長的巷道160米。居民建築格局以三合院或二合院居多,房屋構造多為起脊抬梁式磚木結構,其建築模式歷史悠久,特色鮮明,代代相沿。
村內的興固寺,據傳建於東漢年間,後趙高僧佛圖澄在原寺基礎上加以擴建。該寺占地面積108畝,明嘉靖十五年興固寺重修碑記:“金碧輝煌,見者改觀,宮殿巍峨,晀遠望也,佛像森列,動人欽也”;據另一清代重修碑記載:“然興固寺乃畿南一大叢林”。《平鄉縣誌》載:“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本寺僧人祥光自山西奉聖寺迎舍利數顆藏於寺內”。建金剛舍利殿,據考證,興固寺金剛舍利殿實藏為釋佛真身舍利。
傳統民俗現保留著制香工藝、織土布(花布)、南路絲弦、西亂彈、三月十五走道場、六月初六曬經會等。
2005年,馮馬村為平鄉縣首批生態文明村。
為加強對文化遺產的保護,縣委、縣政府投入資金,制定規劃和保護措施。結合文明生態村建設,馮馬將成為融佛教活動聖地、古樸典雅民居特色、豐富多彩民俗文化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地圖信息

地址:邢台市平鄉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