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靜

竇靜,唐代史官,

靜字元休,贈司空抗子。武德初累轉并州大總管府長史檢校并州大總管。太宗朝授司農卿,封信都縣男,改夏州都督,再遷民部尚書。卒謚曰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竇靜
  • 逝世日期:635
  • 職業:史官
  • 代表作品:《論頡利部眾不便處南河封事》
唐代史官,人物生平,著作,

唐代史官

竇靜,唐代史官,
靜字元休,贈司空抗子。武德初累轉并州大總管府長史檢校并州大總管。太宗朝授司農卿,封信都縣男,改夏州都督,再遷民部尚書。卒謚曰肅。
著有《論頡利部眾不便處南河封事》
臣聞夷狄者,同夫禽獸,窮則搏噬,群則聚鹿,不可以刑法繩,不可以仁義教。衣食仰給,不務耕桑,徒損有為之,以資無知之虜。得之則無益於化,失之則無損於時。然彼首邱之情,未易忘也。誠恐一旦變生,犯我王略,愚臣之所深慮。如臣計者,莫若因其敗亡之後,加其無妄之福,假以賢王之號,妻以宗室之女,分其土地,析其部落,使其權弱勢分,易為羈制,自可永保邊塞,代為藩臣,此實長轡遠御之道。

人物生平

唐高祖李淵唐貞觀武德初年,竇靜受命任并州大總管府(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長史。當時,唐朝還處於東征西戰建立政權的過程中,北邊的突厥部落趁機不斷向內地襲擾,唐朝廷不得不派兵防衛。戰事頻繁,軍糧供應比較困難。為了緩解軍糧饋乏局面,竇靜向李淵上表,請求在太原附近實行屯田,就地耕種糧食,就近供應軍隊。這樣,既可補充軍糧不足,又節省了運費。但朝廷中有的大臣不同意這個辦法,認為戰爭時期不宜屯田。竇靜又再三上書,陳述理由。於是,高祖召他入朝,與裴寂等大臣當面爭論。他說服了裴寂等人,朝廷便決定實施屯田。他率部下士卒墾荒種田,一年收穫糧食達十萬斛(註:《新唐書》載為10萬斛。《舊唐書》載為數千斛。此從《新唐書》)。李淵得報大喜,以功升他為檢校并州大總管。
626年秋,李世民即皇帝位,是為太宗。竇靜被調任司農卿,封信都縣男。他的副手司農少卿趙元楷利用職權貪財聚斂,竇靜對此非常不滿,便召集部下屬員開會,當面責斥趙元楷。他說:“隋煬帝搜刮民財,貪圖享樂,司農官員經管錢糧,必須為公。現太宗皇帝崇尚節儉,何況你一個司農官員,豈能貪圖自己享受,任意揮霍公用錢財。”趙元楷聽了非常慚愧。
後來,太宗又派竇靜出任夏州(治所在今陝西靖邊白城子)都督,他在邊關,常派人去偵探突厥內部情況。當唐軍攻打突厥到達夏州時,他就向統兵將領介紹突厥的各方面情報,提供作戰參考。此外,他還常在突厥各部落間施反間計,製造矛盾,並以金銀收買部落首領,引誘幾個部落投歸唐朝。
629年李靖領兵擊潰了突厥的軍事實力,太宗打算把突厥牧民遷到黃河以南來居住,竇靜提出反對說:“突厥人以畜牧為生,不會耕種,朝廷要供應他們衣食;況且,他們不會忘記被打敗的恥辱,有可能叛亂,不如另委任一個首領,加封王號,再以唐宗室女與其婚配,與他們永結友好關係,使其世為唐朝廷的藩臣,邊境也可安寧。太宗沒有採納他的主張,而命他擔任寧朔大使,負責北部邊境的防務。後遷為民部尚書。貞觀九年(635)卒。

著作

《論頡利部眾不便處南河封事》
唐太宗李世民臣聞夷狄者,同夫禽獸,窮則搏噬,群則聚鹿,不可以刑法繩,不可以仁義教。衣食仰給,不務耕桑,徒損有為之,以資無知之虜。得之則無益於化,失之則無損於時。然彼首邱之情,未易忘也。誠恐一旦變生,犯我王略,愚臣之所深慮。如臣計者,莫若因其敗亡之後,加其無妄之福,假以賢王之號,妻以宗室之女,分其土地,析其部落,使其權弱勢分,易為羈制,自可永保邊塞,代為藩臣,此實長轡遠御之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