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家崮位於山東省沂南縣銅井鎮駐地西北18公里處,因傳說有竇姓人家居住在崮頂而得名,是沂蒙七十二崮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竇家崮
- 外文名稱:Mount Doujiagu
- 地理位置:山東省沂南縣銅井鎮駐地西北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地理壞境,歷史傳說,地圖信息,
地理壞境
竇家崮位於山東省沂南縣銅井鎮駐地西北18公里處,海拔500米。在沂南縣城西北15公里處。山勢呈西北東南走向,因4個山頭連排形如豆角,故名豆角崮,後演變為今名。主峰海拔536米,面積3平方公里。山體結構底部為砂頁岩,頂部為石英斑岩。匯水流向,西、南入汶水,東注沂河。林木以馬尾松、刺槐為多,系北大山林場的主要林區。
歷史傳說
傳說竇家崮因有竇姓人家在崮頂居住而得名,又有由豆角崮化名而來的說法。竇家崮與石崇崮相距約3公里。從石崇崮下來,繼續西行便可到達竇家崮。一路上青山綠水為伴、雞犬相聞,一派恬靜的田園景色。
傳說以前在竇家崮下,有大風門和小風門兩扇石門。傳說,有10個兒子的竇姓人家才能打開這兩扇門,打開門就能到達團圓曼,那裡有數不清的金銀財寶。誰家能打開這扇門,世世代代將榮華富貴。住在竇家崮的竇老漢有9個兒子1個女兒。有一天,竇老漢帶領著9個兒子和1個女婿去大風門試運氣。雖然不夠10個兒子,可是1個女婿半個兒,全當有10個兒子了。臨行前,大夥商量好,誰也不能說漏了嘴,透露了實情。在他們11個人的齊心協力下,眼瞅著門打開了一條縫,只差一用力就完全打開了。在這關鍵時刻,竇老漢在一旁著急,喊出了一句:“他姐夫,加把勁啊!”話音剛落,石門轟地一聲又閉上了。大夥眼看著到嘴的肥肉沒了,只好垂頭喪氣地回家了。從此,再也沒有人打開這扇石門。
傳說十分美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憧憬。但在當年,這裡封閉落後、舟車不通,曾經十分貧窮。竇家崮山勢巍峨,北面是90度的峭壁,要上山只能順著兩側的山脊艱難攀行。聽孫良雲講,當年國民黨51軍的一支部隊被鬼子圍困在山頂,面對三面包圍一面峭壁的困境,寧死不當俘虜的戰士們集體跳崖。聽到這裡,記者一行無不扼腕嘆息。
作別老鄉,繼續向前,道路曲折難行,記者一行相互牽拉著向上攀登,山中樹林茂密,幾次拐彎後,記者已分不清方向。行了許久,眼前豁然開朗,記者成功登頂。置身崮頂,凝視著山腳下莽莽蒼蒼的沂蒙大地,看著那不知名的小河繞峰環崮、蜿蜒而去。一代又一代的沂蒙山人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不屈不撓,在崮腳下、丘陵上建起一層層的梯田,把窮山惡嶺變成了淌金流銀的沃野,用勤勞的雙手譜寫了一篇篇最壯美的華章。
傳說十分美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憧憬。但在當年,這裡封閉落後、舟車不通,曾經十分貧窮。竇家崮山勢巍峨,北面是90度的峭壁,要上山只能順著兩側的山脊艱難攀行。聽孫良雲講,當年國民黨51軍的一支部隊被鬼子圍困在山頂,面對三面包圍一面峭壁的困境,寧死不當俘虜的戰士們集體跳崖。聽到這裡,記者一行無不扼腕嘆息。
作別老鄉,繼續向前,道路曲折難行,記者一行相互牽拉著向上攀登,山中樹林茂密,幾次拐彎後,記者已分不清方向。行了許久,眼前豁然開朗,記者成功登頂。置身崮頂,凝視著山腳下莽莽蒼蒼的沂蒙大地,看著那不知名的小河繞峰環崮、蜿蜒而去。一代又一代的沂蒙山人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不屈不撓,在崮腳下、丘陵上建起一層層的梯田,把窮山惡嶺變成了淌金流銀的沃野,用勤勞的雙手譜寫了一篇篇最壯美的華章。
地圖信息
地址:臨沂市沂南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