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母泉,曾名竇姑泉,位於濟南市中區南部,青銅山頂部斗母泉村西首。《歷城縣誌》多有記載:“竇姑泉在大佛寺北頂”。泉水自岩壁岩孔流出,匯入石砌方池,清冽甘美,供村民飲用,蓄入封閉式水池,備播種澆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竇姑泉
- 地理位置:濟南市中區南部
- 著名景點:大佛寺
- 別名:斗母泉
簡介,史料記載,旅遊資源,自駕車路線,神奇泉水,斗母泉相關,提示,
簡介
斗母泉(竇姑泉) 在青銅山西北山陰,十六里河鎮斗母泉村北崖下,鄰近處有斗母廟。因水涌量大,俗稱“大泉”。原名“竇姑泉”,明崇禎、清乾隆《歷城縣誌》和道光《濟南府志》均著錄,稱“在大佛寺北頂”。清郝植恭亦稱此泉為竇姑泉,將其列入《七十二泉記》。今斗母泉村的山之南麓,即大佛寺遺址。蓋後來由“竇姑泉”諧音為“斗母泉”。泉水自岩壁圓洞流出,匯積於1991年棚蓋起來的蓄水池內,常年不竭,為村民飲用水。池旁有連根同生的車梁木和刺楸古樹,均為濟南地區同類樹種中的第一大樹。
史料記載
斗母泉亦稱“竇姑泉”,位於十六里河鎮青銅山北麓斗母泉村,泉自山半坡崖壁湧出,水流量大,常年涌流,故又稱“大泉”。 明崇禎、清乾隆《歷城縣誌》和道光《濟南府志》均著錄,稱“在大佛寺北頂”。清郝植恭亦稱此泉為竇姑泉,將其列入《七十二泉記》。今斗母泉村的山之南麓,即大佛寺遺址。蓋後來由“竇姑泉”諧音為“斗母泉”。現泉池半棚蓋,長8米,寬5米,深4米,池水清澈,為斗母泉村民飲用水。泉邊有兩株形狀奇特的大樹,一株是刺楸,一株是車梁木,兩棵樹的根部盤曲連生,狀如虬龍,均為濟南同類樹種中的第一大樹。斗母泉海拔745米,是濟南七十二名泉中地勢最高的泉。
旅遊資源
斗母泉村位於濟南市市中區南部,沿二環南路東行30餘華里處,全村依山而建,因為村內斗母宮有四季長流的斗母泉,而得村名。該村由碉堡峪、西坡、小泉、邊莊、東坡、南圈、嶺東(白花泉)、嶺西(白花泉)、大泉9個自然村組成,現有人口280餘人,耕地面積250餘畝,人均耕地0.9畝,荒山面積7000餘畝。
在7個自然村,東西5公里、南北3公里的範圍內,散布有斗母泉、白花泉、南甘露泉、寄寶泉、小泉及以所在地命名的泉水14處,另有季節性泉水10多處,是濟南市近郊泉水集中、山勢優美、植被豐富的自然風景區。
斗母泉村有自身獨特的旅遊資源--斗母泉,其位於斗母泉村一處山崖畔,是濟南七十二名泉之最高泉。始建於清代,康熙十五年重修。旺季三股泉水汩汩而出,因水流量大,又稱“大泉”。泉水自岩壁岩孔流出,匯落方池,晶瑩碧透,清冽甘美,村民們爭相飲用。傳說飲此泉水“治病保健”,泉周圍“百米之內無蟲”。在觀泉飲水同時,遊客還可以在此吃到地道的農家飯。青綠的山,甘冽的泉,可口的飯,純樸的人,會讓每個遊客不虛此行。
自駕車路線
從二環南路與英雄山路交叉口向東約3.2公里的興隆街道辦事處(路南側有“中國名酒市場”牌坊)路口向南(直至泉邊均為水泥路),經興隆二村村委會前行約4公里三岔路口(路邊有黃色路標),走右側道路,經澇坡村委會前行約500米小岔路口(路邊有紅色宣傳牌“深化集體林權改革 利國利民利集體”),走右側下坡道路,前行約200米,走一段約4.5公里的蜿蜒盤山路,經斗母泉村村委會前行約500米,路邊即是斗母泉。
神奇泉水
斗母泉(竇姑泉),位於市中區斗母泉村北崖下,青銅山西北山陰,鄰近處有斗母宮。因水涌量大,俗稱“大泉”。原名“竇姑泉”,明崇禎、清乾隆《歷城縣誌》和道光《濟南府志》均著錄,稱“在大佛寺北頂”。清郝植恭亦稱此泉為竇姑泉,將其列入《七十二泉記》。泉水自岩壁圓洞流出,匯積於1991年棚蓋起來的蓄水池內,常年不竭,為村民飲用水。
斗母泉泉池已被村民用石板砌起來,並安裝了護欄,泉眼處接了一個龍頭雕刻,清澈的泉水從龍口汩汩而出。泉眼上方有一塊石碑,註明康熙十五年重修斗母泉,原碑記載它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斗母泉很另類。泉水一般位於低洼處,這裡海拔700多米,居然還能一年四季噴涌。當地村民說,趵突泉時常面臨停噴的危險,斗母泉基本沒有斷過流。更難得的是,泉水上方生長了兩株奇特的古樹,其中一株為濟南唯一的車梁木,另一株為濟南最粗的刺楸樹,兩樹在斗母泉邊相依相伴500餘年。
泉邊的村子就是以這個泉而得名,斗母泉村只有200多口人,卻包含了9個小自然村。幾乎每個小村都靠著一眼泉水,村民孫先生說,他們因為靠著斗母泉,附近的村莊都通上了自來水,唯獨他們村沒搞引水工程,至今家家喝泉水。附近的居民認為,斗母泉水“治病保健”,將其奉為神水。
清澈的泉池旁邊,掛了一個簡陋的牌子,上面寫著“池中神泉眾人飲,洗手洗腳不文明,踐踏龍頭傷神靈,名泉保護心中印”。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表達著對泉水的熱愛。
在斗母泉的下面,有一座道教建築叫斗母宮。這兩者之間到底有沒有關係,至今已經很難查證。在興隆村一帶,很多居民稱“斗母泉”為“竇姑泉”,這是沿用了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記》中的稱謂。
斗母泉相關
斗母泉位於斗母泉村外山崖畔,是濟南新72名泉中所處位置最高的。崇禎、乾隆《歷城縣誌》和道光《濟南府志》均有記載,清代《七十二泉記》中稱“竇姑泉”。民國《歷城縣鄉土調查錄》稱此泉“在大佛寺北頂”,即錦繡川鄉大佛寺北山頂。泉池修建於清代。旺季時三股泉水咕咕而出,自岩孔流出匯落方池,晶瑩碧透,清冽甘美,為村民飲用水。傳飲此泉水“治病保健”,泉“百米之內無 蟲”。池北側有1991年修建的封 閉式蓄水池,水盛時由池壁隙自動流出,形成天然小溪,緩緩北流。泉區有濟南市最大的連根同生的車梁木和刺楸。其中,車梁木樹齡500餘年,胸徑120厘米,樹高13.6米,被收錄在《濟南市古樹名木志》;刺楸樹齡400餘年,胸徑72厘米,樹高11.3米,是濟南市保護最好的一株古樹。泉東斗母宮,一進院落,三間大殿,青磚黑瓦,飛拱挑檐,殿內有王母聖像,壁上繪有彩畫,1997年修復。
提示
地址:濟南市歷城區十六里河鎮斗母泉村西首
交通:(1)市區駕車沿經十路—八一立交橋—英雄山路—二環南路—興隆鎮路口向南—前行約5公里—岔路口右邊下坡路—十六里河鎮斗母泉村
(2)濟南旅遊汽車站(七里山汽車南站)濟南—侯家莊客車(90分鐘一班,票價3元),車程1小時左右。在澇坡莊下車,上山步行大約3小時到達山頂遊覽斗母泉。或者在澇坡莊乘坐私人計程車(大約30元)到達山頂遊覽斗母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