窪興鎮

窪興鎮

窪興鎮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巴彥縣東北部,少陵河北岸,距縣城35公里。全鎮幅員面積210.37平方公里,2001年3月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時與原雙山鄉合併,窪興鎮現轄8個行政村,91個自然屯。現有耕地面積12035公頃,常住人口32656人(2017年)。窪興鎮東與黑山鎮相連,西與興隆、龍廟兩鎮為鄰,南與鎮東鄉隔少陵河相望,北與德祥鄉毗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窪興鎮
  • 別名:窪興橋
  • 行政區類別:鎮
  • 電話區號:0451
  • 郵政區碼:151816
  • 面積:210.37平方公里
  • 人口:32656人(2017年)
  • 車牌代碼:黑L
概況,自然條件,氣候條件,代表性企業,產業情況,行政沿革,

概況

窪興鎮位於巴彥縣的東北部,距縣城35公里。東、北與黑山鎮、德祥鄉接壤,西與龍廟、興隆兩鎮毗連,南與鎮東、華山二鄉為鄰。窪興鎮是巴彥縣東北部的中心集鎮和交通樞紐,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可輻射木蘭、慶安等地。
窪興鎮原名窪興橋,全鎮總面積210.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0525畝,8個行政村(含朝鮮族自治村)91個自然屯,常住人口32656人(2017年),34個企事業單位。
窪興鎮地處小興安嶺的余脈老黑山的南麓,境內有雙鴨山和大頂山兩座山峰。較大河流有少陵河、泉眼河、小柳河和豬蹄河。省級中型水庫——江灣水庫座落在窪興鎮的東部,憑藉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是,造就了全縣最大的江灣灌區,正在逐步開發成為以水上遊樂為特色的旅遊新景區。
窪興鎮具有豐厚的土地、水利、森林、動植物、礦產等自然資源,同時多樣的地形地貌也蘊育了豐富的旅遊資源。全鎮幅員面積208.8平方公里,有耕地180525畝,其中:水田34000畝,旱田146525畝;發源自山區的較大河流4條,少陵河、泉眼河、小柳河分布在窪興鎮的東部,豬蹄河分布在窪興鎮的西部。江灣水庫可灌溉水田2萬餘畝,是全省著名的有機稻米產區;窪興鎮境內山區和丘陵地帶森林經營面積為59267畝,其中有林面積56303畝,活立木總蓄積量為202691立方米,另外還有退耕還林和農田防護林等;由於生態環境優越,動物資源有獸類、鳥類、家禽類、蟲類、爬行類、鱗介類等六大類71種。植物類資源有穀類、菜類、樹類、瓜果類、藥材類、花類、草類等七大類139種;礦產資源有煤、矽石、石頭、砂子。煤產於窪興鎮慶豐村孫窯營屯西山,過去開採過,後來停產。可開發的旅遊資源主要為江灣水庫、高麗寨民俗風情旅遊區和雙鴨山林區。

自然條件

窪興鎮地處小興安嶺南坡余坡,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地處於巴彥縣低山丘陵區域之口,境內有大小河流五條,其中松花江一支流以境內由東向西穿過。

氣候條件

窪興鎮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5℃,年平均日照為2600小時,年降水574mm,年結凍期145天左右,無霜期一般在122-130天之間,≥10℃活動和溫為2400-2500℃,平均蒸發量1388 mm,冬季多偏西風,夏季多偏東風,年平均3.8半/秒。

代表性企業

1、窪興鎮肉聯廠,產品:紅腸
2、高麗寨制米廠,產品:高麗寨大米
3、鑫源制油廠,產品:小榨豆油
4、山口石場,產品:礦石
5、雙山矽石礦,產品:矽石

產業情況

窪興鎮特色產業主要有高油大豆、有機大米、生豬養殖。
窪興鎮平均年種植高油大豆8萬畝,畝產175公斤,年總產可達100多萬公斤非轉基因有機大豆。窪興橋小榨油脂有限公司以非轉基因有機大豆為原料,採用原始壓榨工藝生產的小榨豆油,營養豐富,綠色天然,受到廣大消費者的一至讚譽,已形成日加工大豆25噸的能力。
增收村成立了巴彥縣增收水稻專業合作社種植的有機水稻,通過了省農產品質量認證中心的認證有機水稻。2009年,種植了五常稻花香2號水稻獲得成功,畝產達430公斤,加工後的大米銷售省內外。2012年春季,合作社又吸收社員161戶,新增有機水稻面積6000畝,使土地規模化經營面積達到3.1萬畝,已經形成產、加、銷一體發展、環保型循環經濟模式,生產的江灣牌有機大米,無化肥、無化學藥品、無污染、無公害,營養豐富,現已遠銷哈爾濱、深圳、成都、北京等大中城市。
窪興鎮年生豬出欄21萬頭。窪興種豬場是巴彥生豬養殖的龍頭企業。豬場占地1.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460平方米,其中豬舍12棟4800平方米,獸醫室,消毒室、供精室,展廳等一應俱全。現存欄種母豬450頭,後備豬150頭,種公豬55頭,育肥豬2500頭,仔豬1450頭。2012年向社會出售種公豬1820頭,種母豬2400頭,育肥豬8100頭。清瑞養殖小區,占地面積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400平方米,年出欄生豬萬頭以上。2012年大北農集團、正邦集團先後在窪興投資建豬場。目前,窪興鎮生豬養殖小區及種豬場達6處,生豬年銷售額達3億元以上,已成為農業經濟的半壁江山。依託養殖業,興起了以紅腸加工為主的肉食品加工業,產品以獲得質量認證,遠銷省內外。

行政沿革

窪興鎮,原名“窪興橋”。清鹹豐年間(1851—1861年),始有墾戶種植,漸成屯落,隸屬呼蘭城守尉管轄。1862年12月(清同治元年十一月),劃歸呼蘭廳管轄。清末,1905年1月(清光緒三十年十二月),劃歸巴彥州管轄。中華民國成立後,1913年集鎮始見雛形,因鎮北門外有座木橋建於低洼處,故又稱“窪心橋”,隸屬巴彥縣管轄。東北淪陷後,1939年1月,設定窪興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1月設定窪興區,1950年改為第七區,1955年6月復稱窪興區。1956年3月,並村劃鄉,設定窪興鄉。1958年9月,改稱窪興人民公社,同年11月至1961年4月,曾一度成立包括鎮東,東勝、長山、復興4個公社在內的窪興大公社。1984年2月,將窪興公社改為窪興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