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子實體中等至較大。菌蓋直徑5-19cm,半球形,漸扁平,後呈漏斗形;蓋面濕時粘,暗土黃色,常帶淺橄欖色,有暗色同心環紋或環紋不明顯,有毛狀鱗片,中部少或光滑,近邊緣呈密叢毛狀;蓋緣初時內卷,後平展或稍向上翹,有長而密的軟毛。菌肉白色,緻密,傷後很快變為硫磺色,苦辣。乳汁豐富,白色,很快變為硫磺色。菌褶延生,密,近柄處分叉,初時白色或淺黃色,傷或老後變暗。菌柄長3-4cm,粗1-3cm,濕時粘,等粗,與蓋面同色或稍淺,中實,後中空,表面有明顯凹窩。孢子球形,直徑7-8μm,在Melzer液中鏡下可見到刺點;孢子印黃色。囊狀體少,圓柱形少,圓柱形,65-70×12μm。
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Lactarius scrobiculatus (Scop. : Fr.) Fr
- 界:真菌界
- 門:擔子菌門
- 綱:擔子菌綱
- 目:紅菇目
- 科:紅菇科
中文學名:窩柄黃乳菇
拉丁學名:Lactarius scrobiculatus (Scop. : Fr.) Fr.
中文別名:黃乳菇
同物異名:Agaricus violascens Otto,Vers.
分類地位:傘菌目,紅菇科,乳菇屬
生態習性:夏秋季在混交林或針葉林地上成群或分散生長。
分布地區:吉林、黑龍江、江蘇、雲南、山西、四川、青海、甘肅、內蒙古、西藏等。
經濟用途:味苦辣,據記載有毒,四川民眾反映有毒,黑龍江曾發生多人中毒,西藏產區視為毒菌,故不宜採食。該菌子實體含有橡膠物質,有可能利用來合成橡膠。與高山松、雲杉、冷杉,落葉松等形成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