窟窿山

窟窿山

窟窿山作為山名,在中國有多處,如凌源市窟窿山、懷柔窟窿山、黃島區窟窿山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窟窿山
  • 地處:毛頭壩南偏東1.5公里處
  • 海拔:926.8米
  • :11.8公里
遼寧凌源窟窿山,北京懷柔窟窿山,河北隆化縣窟窿山,窟窿山簡介,景點介紹,山東青島窟窿山,

遼寧凌源窟窿山

窟窿山,橫亘於遼寧省凌源市南部三家子鄉,其東北端進入喀左縣大陽山相接。長11.8公里,寬3—4公里。主峰位於毛頭壩南偏東1.5公里處,海拔926.8米。頂部有洞口東西相通,遠望月牙形,古稱月華山。

北京懷柔窟窿山

窟窿山位於懷柔縣崎峰茶鄉西南。山頂上有一個形如車輪的巨大孔洞,直徑約有十幾米。每當晴天,太陽在窟窿山的後面下落,強烈的陽光穿過窟窿,景象極為壯觀。民間流傳窟窿是二郎神擔山時扁擔插入的地方。
在喇嘛山西行約10餘公里,在高如屏的山體中,有兩個直徑約6米的圓孔穿山而過,構成山光畫廊一大奇景。《水經注》稱“孔山”。晴天望孔山似峰頭嵌日,遇風雨天氣,則可觀賞千變萬化的“孔山流雲”。
雙孔峰上有兩孔,一孔大,一孔小,並排而立仿佛一對天窗。這座山被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為“孔山“。其孔高22米,左邊孔寬約14米,兩邊孔略狹窄,有10米,中間石柱厚達2米。相傳,此山是楊二郎擔山填海,以便進軍。楊二郎便來此擔山,用扁擔穿了兩孔,未能挑起此山,便只好放下另尋他山。這樣,窟窿山便留了下來,成為塞外一座奇山。登上窟窿山,遠望連綿群山,雲霧繚繞,朦朦朧朧,一片霞光,絢麗迷人。

河北隆化縣窟窿山

窟窿山簡介

窟窿山位於隆化縣喇嘛山西面約十餘公里處,在高如屏的山體中,有兩個直徑約6米的圓孔穿山而過,構成山光畫廊一大奇景。《水經注》裡面稱其為“孔山”。晴天望孔山似峰頭嵌日,遇風雨天氣,則可觀賞千變萬化的“孔山流雲”。
雙孔峰上有兩孔,一孔大,一孔小,並排而立,仿佛是一對天窗。這座山被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為“孔山”。其孔高22米,左邊孔寬約14米,兩邊孔略狹窄,有10米,中間石柱厚達2米。相傳,此山是楊二郎擔山填海,以便進軍。楊二郎來此擔山,用扁擔穿了兩孔,未能挑起此山,便只好放下另尋他山。這樣,窟窿山便留了下來,成為塞外一座奇山。登上窟窿山,遠望連綿群山,雲霧繚繞,朦朦朧朧,一片霞光,絢麗迷人。
這是具有窟窿山鄉具有代表性的地點,同時也是一處旅遊景點,名為:窟窿山。窟窿山鄉也是據此得名。
在窟窿山鄉所轄範圍內還有許多美麗的景點,如:馬鞍石、神劈石、臥虎石、神龜石、鎮山印、九女峰、鳥石等,這裡的地形是山巒疊障,錯落有秩,另外還有風景如畫的去處,大龍池溝就是一個很好的生態旅遊地點,在它的裡面植被茂盛,奇山怪石,小河流水,更有帶有神秘色彩的龍潭,每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而且還有不勝枚舉的山野資源。同時這裡還將開發具有滿族特色的滿族民俗文化村及農家游等項目,那時會讓人感受到地道的滿族風情和這裡的人們的質樸的情懷。
2010年,由北京至壩上的半虎線升級改造完成,窟窿山鄉成為了京北旅遊線上的一顆明珠。到這裡的人將會得到周到熱情的接待,你可以在這裡歇腳住店,伴晚與純樸善良的農民暢談,趕走一天的勞累;也可打間小憩,順便了解一下這裡的滿族民俗;更可以到田間小園和採摘園親自動手,體會自己自足和採摘的樂趣。
窟窿山鄉以真摯的感情歡迎您的到來,更歡迎有識之士來這裡開發經營,共創窟窿山鄉美好的明天。

景點介紹

神劈石·刀砍石
原本巨石兩座,卻各中有縫隙一條。右側巨石的縫隙自上而下、縫線較直、似用斧頭劈開一般,叫神劈石;左側巨石縫隙斜下,縫線形如刀砍,為刀砍石。
據傳,在遠古時期,這裡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海中有一條黑龍管理著這片海域。幾百萬年之後,經過滄海桑田,這裡逐漸有了人煙。海域雖然變成陸地,但卻在九女峰後留下了一個深不可測的巨潭。因黑龍在此居住,故稱黑龍潭。誰知這黑龍越來越不好好修行,開始變得魚肉百姓,常要百姓每年向他供奉一對童男童女,否則就不給民間降雨或暴發洪水,使當地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黑龍的罪惡行徑被天兵天將發現後,立即稟報到天庭。玉帝聽後甚為震怒,遂命雷公下界降妖除怪。黑龍一見雷公自知性命不保,便四處逃竄,看到山下有兩座巨石就匆忙鑽了進去。再看那雷公躍馬至此,左手持刀,右手持斧,甩蹬離鞍,只聽一聲巨響,兩束火光沖天,頓時,兩塊巨石一分為二,黑龍亦被劈砍成三段,妖氣四散。百姓從此得救,神劈石、刀砍石亦被尊崇至今。
如今很多遊客凡來到這裡時,都毫不猶豫地下得車來,分別從神劈石和刀砍石的裂縫中鑽過,祈望能沾上些仙氣。雖然縫隙很窄,僅能容一人側身穿過,甚至較矮的地方還需得彎腰行進,但裡面的清涼與神秘感還是令人樂此不疲。
鎮山印
此景位於窟窿山鄉高樓村小龍池居民組。在豐寧通往京北第一草原的公路北側約50米的巨大山崖上,刻有兩方石印。一方在正面,一方在右側,兩處相距僅4米。正面印石長2.78米,寬1.58米;右側印石長1.52米,寬1.06米。因字跡模糊,很難辨認,只能依稀看清“乾隆二十伍年四月……”等部分文字。石印酷似玉璽,當地傳為鎮山印。
相傳,大清年間,乾隆帝到塞外遊玩,曾在此紮寨小憩。閒歇間君臣觀山賞景,各抒己見。一向以風水大師著稱的一位大臣無意中道:“此地名龍池,南有九女峰,帝王之象矣!”
乾隆聽後大為震驚,心想,吾乃一國之君,豈容他處另有稱王之地?於是,乾隆便匆忙下了一道聖旨,然後又將玉璽就此一印。眾臣恭維道:“萬歲英明,這一鎮山之印,可保我大清千秋萬代矣!”
從此,小龍池這地方只有戲台上的皇帝了。乾隆皇帝的聖旨和玉璽就變成了現在的兩方石印。
九女峰
喇嘛山十里畫廊有九座山峰,東西排列,一峰俊秀一峰,酷似九位美麗的少女。民間盛傳,王母娘娘為慶賀自己生日,曾命宮女下凡,博採人間百寶。九位宮女來到人間,深為民間美景所動,遂入龍池沐浴忘歸,以至延誤宮廷慶典。王母娘娘一怒之下,派天兵天將下界,將這九位宮女點化為山,故而形成了現在的九座秀麗山峰。
天公地母
天公地母又名陰陽石,因其外形極似男女生殖器官而得名。天公地母石生長於窟窿山境內的公路兩側,天公石在路南的山峰之上,地母石在路北的山下,兩石直線距離約1.5公里。
神奇雄壯、直挺向上的大石柱,之所以被稱為天公石,是因為它那既形似又神似的陽剛之氣。天公石發育健全,有玉柱,有睪丸,無論從顏色、形狀上,還是從輪廓、比例上,怎看怎像一巨活脫脫的男性之根;而地母石更是形象絕倫,無論從比例、形狀,還是顏色上看,簡直就像放大了若干倍的女性陰具。
天公地母石不愧為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據當地老人講,二者在每年冬至時節的下午的某個時辰,還可進行一次自然“交配”。那時,太陽的光線,正好把天公石、地母石連線在同一條線上。
陰陽石雖然各地都有發現,但豐寧當地人卻習慣把它叫作天公石、地母石,倍加尊崇。這兩個名字由古代流傳到了今天,並非臨時編造。

山東青島窟窿山

青島市黃島區窟窿山:位於青島市黃島區轄區薛家島鎮政府駐地東北8.5公里處。海拔165米,面積0.8平方公里。山上有許多天然小石洞,當地人稱石窟窿,故名窟窿山。山北側近海處曾建有上庵廟和下庵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