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陽山

大陽山

大陽山( 40°53'42.98"N,119°34'54.86"E)古稱白狼山,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白塔子鎮

大陽山處於大凌河滲津河蒿桑河交匯地帶,是松嶺山脈延伸的支脈,呈東北、西南走向。它東起於大凌河的西南岸,向西延伸到滲津河的東岸,跨越1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881米。

大陽山主峰西部有一塊巨大的白色石砬子,遠遠望去即像狼、又像鹿、還像羊,故漢時稱白狼山、魏時稱白鹿山、清時稱大羊山(大羊石山)、建國後普查山名時錯寫成大陽山。也正因為這塊白色石砬子,不僅成就了白狼山之名,還成就了白狼縣白狼水白狼城之名。

大陽山東南部山腰的平台處,有一處大型古代廟宇建築遺址。遺址四周的頹垣斷壁和曲曲折折的盤山馬道至今猶存,部分房基遺蹟尚能看清。按《水經注》記載應為白鹿山祠,現為喀左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白鹿山祠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陽山
  • 外文名:bailangshan
  • 海拔:881米
  • 地址:喀左縣白塔子鎮
  • 別稱:白狼山、白鹿山、大羊山
  • 著名景點:白鹿山祠遺址
箕子後代隱居之所,白狼山之戰發生地,古文描寫,

箕子後代隱居之所

《唐高質、高慈父子墓誌研究》:“白狼余祉,箕子之苗裔寔繁。”高質先祖為商紂王的叔父箕子,後代世居白狼山周圍地區,箕子後人曾在喀左縣北洞村窖藏"箕侯"字樣的西周早期銅鼎若干。
另據《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兄弟二人隱居山林,不食周粟,最後餓死於首陽山的故事,傳說今稱大陽山即為當年首陽山。

白狼山之戰發生地

說起曹操白狼山(今喀左大陽山),要追溯到東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北方烏桓逐漸強大起來,併入居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內。當時喀左屬右北平郡(今凌源),東漢末年,遼東、遼西和右北平三郡的烏桓形成了強大的部落聯盟,並以柳城(今朝陽袁台子),為政治中心占據今遼西地區,史稱“三郡烏桓”。蹋頓最為強大,為三郡首領。此時正值中原群雄逐鹿之時,稱雄北方的的袁紹聯合烏桓滅了公孫瓚。公元199年,袁紹占領幽州後,為了酬答烏桓,曾假借漢獻帝的的名義封烏桓眾首領為單于,還與烏桓聯姻,袁紹還親自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三郡烏桓首領蹋頓為妻。袁紹在官渡被曹操打敗後,其二、三子袁熙、袁尚兄弟倆投奔蹋頓,“復圖冀州”,企圖收復故地。因此曹操決心遠征蹋頓,除掉後患。戰前,諸將都認為不妥,惟獨謀士郭嘉力主遠征蹋頓,理由是不擊垮蹋頓,青、冀等州終不能安定。曹操還擔心前豫州牧劉備慫恿荊州牧劉表趁機襲擊許都(今河南許昌),郭嘉認為劉表多疑寡斷,自知才能不如劉備,又恐怕劉備超過自己,決不會聽劉備的主張。曹操遂立即揮師北上,進至易(今河北雄縣西北),隨他親征的有兒子曹植、大將張遼等。曹操又採納郭嘉關於千里奔襲,兵貴神速的建議,下令把全部輜重留在後邊,親率輕騎兵晝夜兼程,疾速行軍。同時,請出隱士田疇任莜縣縣令做嚮導。曹軍途經無經(今天津薊縣)時,正值雨季,道路泥濘難行,曹操採用田疇的建議,一面在大路旁立一個大木碑,寫上“方今夏暑,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進軍”。以迷惑和麻痹烏桓。一邊繞道上徐無山,攀崎嶇小道,出盧龍寨,跋涉500多里,越白檀、平崗、鮮卑庭,向東直指柳城。離柳城200里時,烏桓軍乃發覺,蹋頓、袁尚、袁熙慌忙與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等,集合烏桓騎兵來迎戰。8月與曹軍在白狼山相遇。《三國志·魏書·五帝紀》中記載:(曹操)“八月登白狼山,卒與虜遇,眾甚盛。公車重在後,被甲者少,左右皆懼。公登高,望虜陣不整,乃縱兵擊之,使張遼為先鋒,虜陣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20餘萬口。”接著曹軍又一舉攻克柳城。袁尚、袁熙投奔遼東郡太守公孫康,曹操採納郭嘉之計,沒有繼續追擊,而坐觀局勢,聲言等待公孫康把二袁首級送來。9月曹軍從柳城撤軍,不久,果然公孫康伏殺袁尚、袁熙及遼東單于速濮丸,並將首級送給曹操,表示歸附之意。
曹操擊敗烏桓,徹底消滅了袁氏殘餘勢力後,除關西地區尚被馬騰、韓遂占領外,基本上統一了北方。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結束了北方地區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使北方邊境得到安寧,為北方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基本條件。

古文描寫

①《漢書·地理志》(顏師古注):“有白狼山,故以名縣。"
②《水經注·大遼水》:“石城山水東流經石城縣故城南,北曲經白鹿山西,即白狼山也。”
③《《三國志》:“公北征烏丸引軍出盧龍塞北指柳城未至二百里登白狼山。”
④《清·承德府志》:“白狼縣有白狼山故以名縣。”
⑤《唐高質、高慈父子墓誌研究》:“白狼余祉,箕子之苗裔寔繁。”
⑥唐太宗《命將征高麗詔》:“凡此諸軍,萬里齊舉,頓天羅于海浦,橫地網於遼陽。朕然後經塗(途)白狼之右,親巡元菟之城,執鼖鼓而戒六軍,載太常而麾八陣。”
⑦《大唐故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德墓誌》云:“憑丸都而舉斧,恃浿水而含沙。太宗爰命六軍,親紆萬乘,觀兵玄菟,問罪白狼。”
⑧《讀史方輿紀要》:白狼山在營州西南。《志》曰:近故凡城界,漢白狼縣以此名。曹操伐烏桓,登白狼山,望柳城,卒與敵遇,操縱擊,大敗之。或謂之白鹿山。晉元興三年,後燕主慕容熙游畋,北登白鹿山,東逾青嶺,南臨滄海而還。酈道元曰:白鹿山,即白狼山矣。魏收《志》:廣都縣有白狼山、白狼水。又云:建德郡石城縣有白鹿山祠。○馬兜山,亦在營州西南。段遼掠柳城,慕容遣封奕帥騎伏於馬兜山,破斬遼將榮伯保。是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