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播種繁殖,扦插繁殖,栽培技術,主要價值,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灌木,高約2米;小枝圓柱形,無毛。葉片質地較薄,倒披針形或披針形,綠色或略帶紫色,長6-10厘米,寬2-3-(4)厘米,兩面常無毛,有不明顯的腺點,側脈6-8對,邊緣中部以上有鋸齒;葉柄長不超過0.5厘米。
聚傘花序寬約1.5厘米,花序梗長約6毫米;萼齒不顯著,花冠長約3.5毫米,花絲與花冠約等長,花葯長圓形,藥室孔裂。2-3次分歧,花序梗長6-10毫米;花萼杯狀,無毛,萼齒鈍三角形;花冠白色或淡紫色,長約3毫米,無毛;果實徑約3毫米。花期5-6月,果期7-10月。
產地生境
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
果實、種子11月22日、12月22日(中國陝西寶雞植物園)2次採集,隨機取樣測定,漿果狀小核果圓形、亮紫色,平均直徑為2.415毫米,每千克有果實240-397粒。每個果實含種子2-6粒(其中含4粒的占55%,含3粒的占25%)種子腎形,長1.2毫米,寬0.8毫米。
露地播種上述同期採集的果實於翌年3月10日(陝西寶雞植物園)進行層積沙藏,2個月後大部分萌動。5月10日採用落水播種。
扦插繁殖
扦插設施為全光照噴霧扦插苗床,嫩枝插穗長14厘米,粗3毫米,扦插日期為6月18日(陝西寶雞植物園),移植日期為7月28日(陝西寶雞植物園),扦插時間為41天。插穗分別採取奈乙酸、吲哚丁酸處理,插穗浸泡均為5小時。經過激素處理較清水處理的生根成活率高,1年生扦插苗平均苗高24厘米,根莖粗5毫米,主根長20厘米。2年生扦插苗平均苗高68厘米,根莖粗6.1厘米,60%以上可開花結實。
栽培技術
播後管理:播後以細網鐵篩覆土,上搭遮陽網,每天噴水1次,1周出苗,出苗量很大,每平方米有幼苗1000株以上,2個半月後,苗高4-5厘米左右時,趁雨天按15厘米的株行距移植。1年生實生苗平均苗高18.8厘米,根莖粗3.6毫米,主根長15.4厘米,根幅13.1厘米;最大苗高36厘米,根莖粗5毫米。2年生實生苗平均高90厘米,地徑8.4毫米,1/3的幼苗已掛果。
主要價值
窄葉紫珠果實繁多,亮紫色,觀果期長,觀賞價值較高,播種與扦插繁殖方法簡單,可作為園林觀賞樹種。
保護級別
保護級別:該種被列入《山西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
保護措施:
- 加大執法力度。確保珍稀瀕危植物的安全。自中國山西曆山自然保護區建立以來,卓有成效地開展了對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工作,實現了對珍稀瀕危植物的依法保護。但是由於保護區範圍內和毗鄰地區仍有許多居民。有些民眾經常出入保護區從事採挖藥材等活動,加大了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的難度。因此,除保護區管理部門外,地方各有關部門要把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納入各級政府的議事日程,要積極做好宣傳教育工作,特別是大力普及有關珍稀瀕危植物保護的法律和法規。提高當地民眾的保護意識,使他們能自覺珍惜和愛護這些寶貴的植物資源。各有關部門要建立健全對珍稀瀕危植物的管理措施,並加大執法力度,依法打擊破壞珍稀瀕危植物的違法犯罪行為,切實做好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 解除人為干擾,真正實現對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要實現對珍稀瀕危植物的真正保護,並使其種群數量得以恢復和擴大,最重要的是排除人為干擾。對那些具較大經濟價值的珍稀瀕危植物,應逐步通過人工栽培的方法代替採集野生植物,徹底解決人類過度利用對珍稀瀕危資源造成的不良影響。對那些分布範圍極窄、種群密度較低的植物,要採取各種措施禁止採挖或砍伐,確保這些瀕危植物的資源安全。
- 開展近地和遷地保護研究。鑒於珍稀瀕危植物的現狀,在生境適宜的地區進行引種,積極開展近地和遷地保護研究,擴大瀕危物種的分布範圍。增加種群密度,有助於遏止這些植物瀕危程度的加劇趨勢。另外,可以結合城市美化和園林化建設。在鄰近歷山、生態環境相似的城市建立植物園。開展對野生珍稀瀕危植物的繁育研究,即可以美化城市,又可以有效保護這些植物,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