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窄化,就是人們對事物的軀體感覺、認知、情感或思維意識向某一方面或某一方向高度集中,使其所及的範圍越來越狹窄,越來越收縮,越來越局限的過程,窄化過程同時表現為對窄化對象的感受性增加、敏感程度增強。被窄化的對象有自然界中存在的有形無形物質、人腦思維邏輯的精神產物、軀體感受體驗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窄化
- 概念:就是人們對事物的軀體感覺
- 程度屬性:長度、寬度、廣度等
- 分類:軀體感覺窄化、認知信念窄化等
概念,分類,意義,利弊,套用,
概念
事物的程度屬性包括長度、寬度、廣度、深度、濃度、密度、幅度、溫度、濕度、硬度等多個維度,窄化就是有針對性地選擇或忽略事物的維度的過程。窄化分維度間窄化和維度內窄化。維度間的窄化有降低維度數量使對象集中在少數幾個維度內,如重視了高度而忽略了寬度,重視了硬度而忽略了溫度等。維度內窄化表現為對某一維度再進行窄化,如對聲音的分辨從原來的寬頻窄化到高頻區,對顏色的分辨從全色集中到某一種單色等。
窄化是人們對事物感受性的程度改變,或是寬度的狹窄,或是廣度的收縮,或是程度的加深,或是濃度的提煉。窄化的過程是熵值增加的過程,是消耗能量的過程。窄化的過程,是主動選擇的過程,是分化與集中同時呈現的過程。它既包含敏感度降低、鈍化的過程,又包含敏感度提升、銳化的過程。窄化過程是鈍化與銳化、敏感與去敏感、感觸覺收縮與開放相伴的過程。窄化過程中,一部分感覺銳化,同時必然伴隨另一部分感覺開始鈍化。對某些事物特別敏感,必然伴隨對另外一些事物特別不敏感。對某些方面的思維集中,必然伴隨對另外的思維渙散。
分類
窄化可分為軀體感覺窄化、認知信念窄化、思維窄化、情感窄化、意識體驗窄化等方面。
1、軀體感覺窄化:指軀體感覺器官對外界環境的感受性窄化。表現為對某些事物的聲音、色彩、觸覺等某一方面特別敏感,而對其它方面卻感覺鈍化。有聽覺窄化、視覺窄化、觸覺窄化、味覺窄化、嗅覺窄化等。幻覺是窄化過度的表現。
2、認知信念窄化:指對事物的認知和信念局限於事物的一個或幾個方面。一方面表現為對某一事物進行深入了解和研究,成為行業專家,能夠全面掌握和了解本行業的情況;另一方面可能變成對某一事物的看法形成偏執,不能接受他人的觀點,不能較全面的看待人或事物,比如絕對化的要求、非白即黑、過度概括的以偏概全、盡善盡美的要求、自暴自棄和自我貶低、誇大負性事件的危害性等認知和信念。
3、思維窄化:表現為知覺思維純粹、回憶思維僵化,思維組合簡單。如思維方式單純、思維方向單一,思維品質僵化,思維內容固化等等。具體表現在面對事物時的思維模式固化,思維邏輯不易融通,思維方向不能變化等等。
4、情感窄化:對某一種、一類事物無原則、無分辨地完全接納或完全排斥。對某一類人物的好感或惡感、過分依賴或過分疏離。
5、意識窄化:對某些事物的意識特別敏感,而對另外一些卻往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大腦中經常反覆出現某些特定的情景、圖像、語言等信息,如強烈刺激後的閃回現象。
意義
從人體感覺窄化的過程似乎可以看出,窄化是我們感覺適應自然環境的過程,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窄化使我們集中注意力,提高對事物的分辨能力,是一種有效的自我保護手段。推而廣之,大腦思維發展的過程、對事物認知的過程、對情感感受的過程,同樣存在著窄化的過程,同樣是對外部世界的適應的結果。
所有窄化的形成都是一個人的家庭、學校、社會環境教育與自身的個性特點相結合的產生的。從哲學意義上,窄化也是事物分化的過程。因為窄化,更加分化;因為窄化,更加專注;因為窄化,更加深入;因為窄化,更加獨特;因為窄化,更加適應。大到從人類的進化史上,可以看出人類的進化就是一個不斷窄化的進程。小到人類個體的生存史,自從出生後,思維和感覺也是一個不斷窄化的過程。
嬰兒的思維是開放的,不定向的,是隨機反應的。父母為了保護嬰兒免受外界環境的傷害,為了讓孩子能夠達到某種社會的或者父母的要求,會不斷的訓練孩子,窄化孩子的思維和意識。先是適應生存的自然環境,然後是適應社會環境。一個人的社會化過程,就是人的思維觀念不斷窄化的過程。
窄化可以很好地適應社會和自然,是對自身有限能量的保護,是對社會存在的主動適應。可以及早地符合社會規範的要求,達到社會化的目標。
利弊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窄化也不例外,窄化需要一個度。窄化的過程,是一個建立和喪失的過程,伴隨窄化的一定是喪失。因此,如果被窄化的對象是對我們有益的,或者是我們生活中所必須的,那么窄化會促進我們的發展;反之,如果被窄化的對象是不必要的,那么我們可能會因窄化而喪失一些必要的感覺和體驗,必然不利於我們的生活。
沒有窄化可能導致思維渙散、認知缺少自己意見,缺少觀念。對任何事物不敏感也會給生物體帶來傷害。因此沒有窄化,人就無法在社會上生存。
窄化是普遍的現象,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在某方面進行窄化。適度的窄化使人們注意力集中,專注於某一事物或事物的某一方面,能夠對這些方面產生較為深入的認知、感受和體驗。在某些領域能夠達到一定的深度,能夠較好的適應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現實生活中,一個成功的人士,也必然是一位得到很好的窄化者。如各類專家、行業專業人員等,都是在自然和社會規則下的適度窄化的成功者。
同時,窄化必須建立在一定泛化的基礎之上。過度的窄化可能導致感覺的失真,觀念的固守,思維的僵化,認知的失調等,會對一個人的生存形成危害。象物體太過細高則重心不穩,刀太銳則易鈍,針太尖則易折一樣,過度窄化後形成的銳化很容易受到挫折,而一旦受到挫折,想要重新達到之前窄化的程度,則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心理能量進行重新窄化,有的可能從此消失。大量的生理、心理問題與過度窄化有關。挑食、鑽牛角尖、固執、強迫思維、抑鬱等,似乎都帶有過度窄化的烙印。強迫症、恐懼症、人格障礙、應激障礙、焦慮症、抑鬱症等等,從它們身上似乎都可以找到感覺、思維、認知等方面窄化的影子。
套用
開車的朋友都知道,當汽車快速在路上行駛的時候,我們的視野將被窄化,速度越快,視野將越窄,這就是視覺的窄化。產生視覺窄化的原因是我們的大腦和眼睛的自動調節所致。其產生機制是因為快速移動給眼睛帶來的信息量在單位時間內大量增加,使得眼睛無法及時處理,於是通過減少眼睛接受信息的寬度來達到減少信息量的目的,是為了能更加集中注意力看清楚所要看的事物上。試想,如果我們靜靜地坐在田野上,我們的眼睛似乎能夠看到很多很多景色,而如果我們坐在火箭頂上飛翔,我們的目光可能只能看到眼前的一個點了。當然,窄化的比率與背景的信息量也有一定的關係。背景越複雜,窄化程度就越高;背景越簡單,窄化的程度就越低。
同樣,在勻速行駛的火車上,無論火車的速度有多快,如果沒有窗外的參照物,我們感覺不到火車在開動。而在汽車剛開始加速行駛時,我們就能感覺到車子在動,這是因為我們的感覺窄化到只對加速度產生敏感;緊握一根木棒,握久了我們甚至不會感覺到手中有木棒存在,這是觸覺在窄化,只對緊握時的肌肉緊張敏感。“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這是嗅覺的窄化。愛吃辣的人會有這樣的體會,從怕吃辣,到不怕吃辣,到辣不怕,再到怕不辣,這個過程就是味覺的窄化。紡織廠的工人,平靜面對隆隆的織機聲,剛開始可能會覺得煩躁而不舒服,時間久了就並不覺得了,這是聽覺的窄化。
有一些人,他們從小樹立了人生目標,而且能夠堅持不懈地向著目標前進,最終取得在事業上的成功,這是信念的窄化。還有一些人,他們認為人都是壞的,沒有好人,這是認知的窄化。
認知療法、統覺訓練、注意力訓練、催眠、NLP技術等,又是通過窄化訓練,提高應對能力,達到提高生存質量的目的。
催眠狀態是窄化的有力體現。在催眠狀態下,被催眠者按照催眠師的指令,可以表現對聽覺、感覺、思維的窄化,並表現出極端的現象。通過思維意識的集中,緩解了身心壓力,解除了心理壓力和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