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歷史的塵煙:新疆軍墾第一代口述史(一)》是2016年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鄒贊。
基本介紹
- 書名:穿過歷史的塵煙:新疆軍墾第一代口述史
- 作者:鄒贊
- ISBN:978-7-5668-1730-3
- 頁數:320
- 定價:46.0元
- 出版社:暨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1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16
內容簡介
首先,這部口述史的訪談對象集中在新疆軍墾第一代,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回響國家號召,從不同渠道進疆的兵團職工。“口述史”充分關注到受訪者來源的豐富性,嘗試全景式展示每位受訪者的人生命運故事,重點突出受訪者在新疆兵團的生產生活經歷,通過引入新疆當代風雲變幻的歷史坐標,探察個體命運與大歷史之間的關聯。“口述史”分為上下部,上部側重北疆兵團,下部轉移到南疆兵團,訪談對象以普通職工為主,同時考慮到受訪者的性別、籍貫、家庭背景、來疆原因、從事職業等因素,即便是採訪陶先運、金茂芳這樣頗有名氣的老軍墾,我們也儘量避免重複既有新聞報導的內容,在口述的廣度和深度上下足功夫。針對“伊塔事件”這樣的重要史實,我們採取“四人談”的方式,邀約受訪者從不同視角回憶事件的前後經過,形成“交叉互現”的效果。
其次,這部口述史的內容非常豐富,可以簡單概括為“四類故事”,即“男人的故事、女人的故事、孩子的故事、動物的故事”。究其詳,本書收錄的口述史包括楊新三、唐克英、劉繼華、武來銀、胡友才這樣的戰鬥英雄,他們或參加過紅軍,或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戰場上叱吒風雲,或在新疆的歷次剿匪行動中屢建奇功,真可謂“旌旗獵獵向雄師,黃沙莽莽追窮寇。戎馬倥傯守邊土,胡楊深處唱大風。”除了戰鬥英雄,還包括那些辛勤耕耘在農業生產、文化教育領域的軍墾戰士,比如“戈壁灘上育新苗”的劉方針、“夢裡他鄉是故鄉”的鄒立仁、“渡盡滄桑話當年”的王興富。此外,這部口述史凸顯了新疆軍墾第一代女性的“戈壁母親”群像,她們當年從湖南、山東、廣西等地西上天山,在這孤寂荒蕪的茫茫戈壁上成家立業、生兒育女,使得屯墾事業由“一代而終”變為“世代屯墾”。陶先運、華淑媛、戴慶媛、杜頌先等湘妹子不畏艱難、敢想敢做,她們或是兵團第一代女拖拉機手,或是新疆最早的農藝師,或是兵團會計行業的奠基人,或是共和國第一代維漢女翻譯,可謂“歲月如歌無怨悔,持籌握算建功業。踏冰臥雪傲崑崙,巴別塔上放歌聲。萬里悠悠西北望,莫向瀟湘望故鄉。”金茂芳、劉文卿、黃明德、倫瑛等山東、廣西來疆女性豪爽大氣、誓爭先進,她們或勇當勞動英模,“巾幗墾荒尚功偉,誰言女子非英物”;或戍守大漠深處,“風雨南疆顯豪情”;或堅守在最平凡的崗位,“世間無限丹青手,要留清氣滿戈壁。”這是一部關於女性命運、屯墾戍邊歷史與民族國家建構的史詩,那些風雲激盪的歲月,那些悲情無助的“組織婚姻”,那些孤絕痛楚的文革記憶,那些變幻莫測的邊境往事,縱然已消隱在歷史深處,卻通過當事人或見證者的口述,鮮活再現,歷歷在目。關於“孩子的故事”,我們可以跟隨劉文卿的講述,走近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軍墾第二代”的童年成長經歷。關於“動物的故事”,既有戈壁灘上遭遇狼和蛇的創傷體驗,也有“革命蟲”(蚊子)這樣的勵志情節……
再次,這部口述史採取現場對話體,融入“表演民族志”理念,力求充分呈現訪談的整體背景,儘可能原汁原味再現受訪人的講述,以括弧補充的方式再現受訪人在口述過程中的情緒變化、動作及其對周圍環境的自我調適。每篇口述文稿末尾附錄一個簡短的“後記”,訪談人在“後記”中詳細交代訪談背景及訪談人的主體性思考。針對某些重要的歷史事件、政策檔案等,採取查詢既有檔案文獻資料,以注釋的方式與口述史料達成交叉共振。
新疆大學鄒贊副教授綜合發揮他在“文化研究”與“公眾史學”領域的知識積累,歷時三年輾轉天山南北,完成了這部厚重的口述史著作。作為“口述兵團”系列的第一部,《穿過歷史的塵煙:新疆軍墾第一代口述史(上)》通過大量訪談,再現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艱辛而壯闊的發展歷程,為我們理解新中國的這一獨特篇章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資料。這本著作視野前沿,嚴格遵循口述史的操作規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僅對研究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歷史發展與文化轉型具有重要的貢獻,而且也從一個特殊角度為重新書寫共和國的歷史提供了契機。我們真誠期待這個口述系列的後續篇章順利問世!
——清華大學 汪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