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穿過拉夢的河流》 所要表達的是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生動描繪了中國當代多民族文學族群與文學地理版圖,幾乎涵蓋了中國文化地理的全景,其中涉及到的作家作品幾乎囊括了中國絕大部分民族,既有文學群體的整體掃描,也有具體作家的專論,還有個別作品的評點,葉梅用散文的寫法,提供了一個中國文學地理學樣本,是一幅中國多民族文學風貌的鮮活圖畫。
作品目錄
|
| | |
母語之美——阿爾泰蒙古風 追尋神的目光 阿凡提的微笑 貝爾加湖部落 壯烈奔突的鄂爾多斯文學 行走者的長吟 這些年輕的名字 草原上的花兒 青藏之子 祈福玉樹 她的家鄉在甘南 絲綢之路的綠洲 年輕的哈薩克 清涼山上 天鵝琴聲 那門前一卜槐 思念吉力馬札羅雪山的蝴蝶 四季歌 黎明穿過崗巴拉山口 | 小涼山很大 鳳尾竹下 昌寧的田房 愛神康美久蜜金 怒江鄉村記事 好像流水日夜響 火把照亮回家的路 嶺南仫佬人 女鄉長的發現 汶川羊子 真名士 涼水青苔 田土司的桃花扇 常德有楓樹 桃花源中旮旯 鄉村情感 花落紅塵也是真 舌尖上的楚雄 同袍同澤 廬山撿石記 春探古井 東去赤壁 | 努爾,你好嗎? 盧克索的花瓣 拋落的硬幣立起來 三位老師 八里莊的燈火 我的2009 瑞雪中走近的春天 母親留給三峽的歌 坐車記 三槍究竟能打多遠 老舍茶館旁的一個冬夜 與少年書 奕純畫蓮 一天天 人家 後海迎新 遙遠而明亮的路 ——葉梅與廣西女作家馮艷凍的對話 民族生活的敘事 ——葉梅與評論家李魯平的對話 |
|
|
|
|
|
|
|
|
|
|
|
|
|
|
|
|
|
|
|
創作背景
葉梅在後記里寫道:“我在《
民族文學》的編輯過程中,便不時被那些看起來微弱,但各具特色的不同民族的文學書寫所吸引。我想為他們能多做一些事,或將他們的文化及作品有更多的推介。這也是我這些年裡一直寫類似的短文,並將它匯集成冊的心愿。”《民族文學》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版創刊十周年的時候,葉梅回顧當年的創刊經歷,不由聯想起那些年因感佩於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曾寫出一些文字來試圖表達禮敬,初擬書名為《穿過多樣化的河流》。後來就“多樣化”一詞請教好幾位民族語言翻譯家如何用他們的民族語言表達。有的說來音節很長,而藏語發音簡短,可音譯為漢字“拉夢”,意思是‘多元’‘多樣’,讓人覺得美妙而又富有聯想,於是該書後來定名為《穿過拉夢的河流》。
作品鑑賞
《穿過拉夢的河流》書名中的“拉夢”一詞,作者解釋說系藏語發音,意思是“多元”“多樣”。這就首先為人們打開了一個想像和象徵的空間。“穿過拉夢的河流”,這個短語或者這幅圖像,在虛幻和現實的繽紛交織中,為人們徜徉於一個奇妙世界構架了一種聯繫。它是一隻小船、一座拱橋,或者一條蜿蜒的阡陌,讓人們能夠以變化的姿態穿越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河流,領略它們深淺不同、寬窄不等、緩急各異甚至飄忽不定的個性。於是詞句和話語得到解放,人們跟隨穿過者走進多彩的風景和生活,聽到了這萬千氣象中蘊含的聲音。
這是一種開放式的多角度的傾聽。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具有豐厚的傳統和絢麗的背景。從大漠綠洲的北疆、草原冰封的雪域,到雲深林茂的叢嶺、稻香疊翠的南國,再追逐到波濤迴蕩的大洋彼岸,《穿過拉夢的河流》把那些散落在各處的聲音採集起來,構成一部和諧的交響,或者一支變奏的組歌。於是人們聽到的是同一主題的民族靈魂的交響,是不同語言的民族文化的組歌。
這是一種貼近山水和土地的傾聽。在中國遼闊的山河大地上,56個民族56個夢想56支歌。它們是中國的美麗,是各族兒女不能釋懷的依戀。《穿過拉夢的河流》是對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的一次詩意巡禮與展示,所涉及的作者作品竟多達30多個民族。正是同葉梅一起,人們才得以傾聽這些來自“山野妙齡女郎”的美妙聲音。這裡有草原的奔放,雪山的峻奇,茶花的清香,鳳尾竹的雋永,酒與火的凜烈。在古老的音符里,人們傾聽一個個民族深遠記憶的旋律,也聽到了一個個民族融入大時代的鏗鏘節奏。在廣袤美麗的山川和阡陌之間,那些執著於崇高理想的文學創造者彼此呼應,繼往開來。他們沐浴時代的朝陽,一路採擷古老智慧的鮮花,編織民族文學的多彩之夢,向著金色的彼岸高歌前進。或許這條道路並不平坦,然而那是一條“遙遠而明亮的路”。
“穿過拉夢的河流”,葉梅與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多元共存並肩而行。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葉梅,女,土家族。曾當過插隊知青,畢業於湖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曾在湖北恩施文工團、宣傳部等處工作,擔任過湖北建始縣副縣長、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局副局長,湖北省文聯《藝術與時代》雜誌主編,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湖北省政協民宗委副主任。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中國作協《民族文學》雜誌社主編;中國電視家、電影家協會會員,一級編劇。1973年開始文藝創作並發表作品,著有小說集《花燈,象她那雙眼睛》《撒憂的龍船河》《九種聲音》《第一種愛》《五月飛蛾》《最後的土司》等,散文集《穿過拉夢的河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