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以前智慧的古襄陽人也擁有自己獨有的“物語”-穿天石,意為求愛和得子之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穿天石
- 意為:求愛和得子之意
- 起源地:襄陽
- 作用:成為了愛情的信物
起源,發展歷程,
起源
倉頡創造文字以前,古人為適應生活的需要,幫助表達、記憶、傳承等曾發明使用過“結繩記事”。還有人使用過寓味更為深遠的表達方式“物語”。“物語”就是用一件具體的事物代表一種固定的含義。比如有的用司哈(小柿子葉)表示“我很苦悶”,有的用火表 示 “ 我 要 找你”。這都是人類感情和思想交流的一種方式。
發展歷程
從西漢劉向《列仙傳-江妃二女》描述的游女弄珠,漢皋解佩驚艷的情愛故事中可以想像數百年前,古襄陽的善男善女們,每到正月二十一,踏著和煦的春風,沿著河岸尋覓帶孔的小石頭,然後植入絲帶懸於頸上或相互贈送,以此來傳情達意,抱愛而歸。這小小的穿天石,就如同今天的紅玫瑰成為了愛情的信物。又據宋代莊綽在日記《雞肋篇》中說,“正月二十一,襄陽傾城,自萬山泛舟而下,婦女於灘中求小白石友孔可穿者,以色絲貫之懸插於首,以得子之祥”。已婚的少婦撿得石子後,縛於簪尖,以求多子多福。又因“石子”和“拾子”兩音相諧,也就有了得“穿天石”既為“得子”之意。在我們懵懂之時,大多都有這樣的經歷。總愛追著父母問我們從何而來?父母也總是不假思索地答道:“你們是大河漲水衝來的,我們是從河裡撿來的”。對父母的話總是深信不疑。襄陽人指的大河就是漢江,那顧名思義我們都是從漢江撿來的。這種詼諧的回答,一代代相傳至今,應該是襄陽人對穿天石情結延續的最好詮釋。
由於醉心於穿天石的收集,經常遊走於襄江兩岸。每每碰到漁民或沿岸居民,見我掛窟眼石頭在胸前,總會發出會心的一笑。虛心打聽,才得知當地有這樣一句俗語“戴窟眼石頭得便宜”。乍一聽,很不理解,窟眼石頭怎么會和便宜聯繫在一起,真有點貶人之意。再一聽解釋,原來本意是指,“得窟眼石頭要走好運,得好處”。反過來一想,“好運人人都想走,好處人人也想得”。那穿天石理所當然就應該是能帶來好運的吉祥之物。
襄陽穿天石多為白色石英石,白色意味高潔。石身沾水後質地溫潤如君子。加之石上有孔,更顯一身通靈。這也契合了中國人“恭寬信敏惠”的做人標準。
歷經千年,民俗穿天節雖有過斷檔,但這種文化早已沉入這片古老的土地。穿天石更是這種文化的精髓所在,它載著古襄陽人甜蜜的愛情和得子的幸福款款走來,也逐漸在演化成今天健康、平安、智慧、財富的代言。穿天石——襄陽人自己獨有的吉祥“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