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表徵發展中的感知覺動作整合機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王琪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空間表徵發展中的感知覺動作整合機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琪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人類需要獲得空間知識來完成與外界環境的互動活動。傳統空間表征理論認為人類空間表征本質上是抽象的,類地圖性質的,而近年具身認知研究認為人類認知過程實際上是對經驗過的感知覺和動作加工的再激活。因此人類空間表征可能整合了學習空間環境過程中的感知覺和動作加工,但目前較少研究對大範圍空間環境的心理表征中的感知覺動作(perceptuo-motor)整合進行探索。本項目將使用空間兼容範式研究不同信息源空間表徵發展過程中perceptuo-motor加工的機制。當空間表征的方向屬性與當前反應方向一致時,當前反應表現會被提升,即出現空間兼容效應,也即支持perceptuo-motor加工的激活。同時,研究顯示語言理解也能夠激活perceptuo-motor加工,並且語言與空間認知存在互動作用,因此我們將以perceptuo-motor加工作為橋樑,對空間表征中的語言影響做出探討。
結題摘要
人類需要獲得空間知識來完成與外界環境的互動活動。傳統空間表征理論認為人類空間表征本質上是抽象的,類地圖性質的,而近年具身認知研究認為人類認知過程實際上是對經驗過的感知覺和動作加工的再激活。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大範圍空間表徵發展中感知覺動作整合(perceptuo-motor association)加工。通過追蹤不同編碼來源的空間表征(真實環境,虛擬環境,地圖,言語描述),考察其在各種提取(自我中心參照系,地理方向參照系)條件下的加工過程,系統化的探索空間表征的機制及其發生髮展。同時在空間任務中加入言語加工,考察語言與空間表徵發展的互動作用,為建立空間認知的心理模型提供理論基礎。本項目使用空間兼容範式研究不同信息源空間表徵發展過程中perceptuo-motor association的加工機制。當空間表征的方向屬性與當前反應方向一致時,當前反應表現會被提升,即出現空間兼容效應,也即支持perceptuo-motor association的激活。本項目提出編碼假說和提取假說來對實驗結果進行解釋。編碼假說認為空間表征所包含的perceptuo-motor association只與編碼階段相聯繫。提取假說假設perceptuo-motor association的激活是基於空間知識是如何被使用的,例如,提取空間信息的角度,提取線索,提取方式等等,而空間信息是如何學習的並不對其產生影響。研究結果顯示(1)基於真實環境,虛擬環境,地圖,言語描述的空間表征加工都支持提取假說,即被試從自我中心參照系提取空間知識時顯示出空間兼容效應,而從地理方向參照系提取時則沒有;(2)高熟悉度被試可以在不同策略中轉換,低熟悉度被試則必須將絕對方向視角與自我中心參照系相聯繫,也會受到兩種視角隨機呈現的影響;(3)空間知識發展的初期,容易受到語言加工的影響,此時觀察到的perceptuo-motor association加工可能由語言理解引起,而非空間信息加工。以上結果表明perceptuo-motor association是否被激活依賴於空間表征的通用機制,而不具有基於信息源的特異性,同時會受到空間知識熟悉度以及語言加工的影響。本研究為空間表征機制的認知模型建立提供實證支持,明確了perceptuo-motor association在空間表征中的功能,也為空間表征機制的套用提供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