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科學主題資料庫是以中國科學院空間中心、國家天文台、中國科技大學和地質與地球物理所承擔的重大空間科學項目、套用衛星空間環境探測和常規地面觀測產生的數據資源為重點依託、國外空間科學數據資源為補充,在“十五”科學資料庫項目“空間環境專業資料庫”的工作基礎上發展建設的資料庫系統,數據資源覆蓋日地空間物理和行星科學兩大空間科學學科方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空間科學主題資料庫
- 屬性:資料庫
- 上線時間:2009 年5 月
- 性質:空間環境
內容介紹,使用方法,套用案例,持續發展,
內容介紹
1. 從大氣熱層空間(一般指20 公里高度以上)到太陽光球表面的日地空間範圍發生的物理現象進行觀測、研究獲取的各類空間數據資源。主要包括近地空間中高層大氣、電離層、磁層、行星際、太陽表面和地面宇宙線等環境要素觀測和研究數據,如太陽磁場數據、太陽色球Halpha 數據、宇宙線強度數據、30-60km 大氣密度和溫度數據、全天空氣輝成像數據、大氣電場數據、電離圖、地磁強度數據等。
2. 太陽系空間(含行星大氣層、地表空間)和宇宙空間發生的基本物理過程進行探索、觀測和研究而獲取的各類空間數據資源。主要數據內容為開展空間探測項目而獲取的各類空間科學探測數據,國內如雙星衛星、風雲二號衛星,螢火一號衛星等;國際如日地關係天文台(STEREO) 衛星”、“SOHO 衛星”、“ACE 衛星”、“GOES”以及“WIND 衛星”等。除上述數據資源外,資料庫還收集災害性空間環境事件數據、衛星編目數據等。
為了給數據用戶提供更為高效、易用的數據服務環境,空間科學主題資料庫自主開發了一套可與國際虛擬觀測台相銜接的空間科學數據格線系統。該系統摒棄了數據集中存儲服務的資料庫服務模式,採用虛擬觀測(VO)的開放式架構及協定,構建太陽大氣、衛星空間環境、中高層大氣、地磁、行星科學等學科數據節點,實現了分散式網路環境下的數據資源一站式訪問、檢索與發現,並提供數據下載、數據可視化、數據轉換/ 閱讀器、關聯事件的數據發現、邊緣日珥事件發現等一系列學科套用服務。
空間科學主題資料庫的數據資源總量近6TB,自2009 年5 月開始上線服務,全部數據遵循國際空間科學數據管理標準(SPASE 和PDS),大部分數據可按月進行資源更新。空間科學主題資料庫中的數據對所有用戶開放,用戶進行註冊之後,即可免費訪問和下載數據,針對有特殊需求的用戶,系統提供“委託查詢服務”等專項服務,該服務只收取服務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材料費,如光碟等。
使用方法
空間科學主題資料庫的數據檢索方法簡單易用,它提供了模糊查詢、數據屬性查詢、目錄查詢、地圖查詢等多種數據查詢方式。各類查詢條件可自動載入查詢條件容器中,構造邏輯檢索式,到各個數據格線節點上查詢到符合條件的數據集反饋給用戶,用戶可對容器中的查詢條件進行“刪除”操作。數據集除提供詳細描述信息(元數據)和輔助數據文檔外,可進行數據線上閱讀、下載、可視化等操作。
系統提供有關聯事件數據服務、邊緣日珥事件發現服務等特色數據服務功能。關聯事件數據服務以太陽活動事件對觀測數據的影響為導向,緊密依據各類太陽活動事件與觀測數據的時間聯繫和物理聯繫,實現數據資源的關聯發現,用戶在互動界面選擇空間天氣事件類型,並輸入時間條件或事件別名,系統即可反饋符合條件的所有事件記錄,並可查看具體的事件內容和與該事件關聯的數據集;邊緣日珥事件發現服務是針對日珥這一特定的爆發現象,利用動識別跟蹤方法,建立的一套基於觀測數據分析和挖掘邊緣日珥事件的服務,該服務會直接反饋給用戶邊緣日珥事件列表,給出所追蹤日珥的詳細參數及所觀測圖像。
用戶在需要的數據量較大或者不方便通過本系統網站直接查詢和下載數據時,可以使用本系統提供的“數據委託查詢”服務。用戶可通過線上填寫或者離線填寫後傳送郵件的方式,將委託查詢需求提交給本系統的數據服務人員,由數據服務人員為之搜尋及加工整理所需要的數據,並按用戶需要的方式提供給用戶。
套用案例
空間科學主題資料庫自建設至今,先後為國家863 計畫、973 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神舟系列、嫦娥系列等重大衛星型號任務以及空間科學基礎研究人員,在空間物理研究與套用研究等多個前沿領域提供了線上和離線數據服務,得到了用戶的廣泛好評。
持續發展
空間科學主題資料庫正在緊密跟蹤、研究國際空間科學領域數據套用技術發展動態,力求構建格線環境下從“科學數據輸入”、“學科模型調用”、“高性能計算支持”到最終“可視化仿真服務”的系列數據套用服務環境;同時,空間科學主題資料庫正在努力與國際空間科學數據標準相銜接,爭取早日加入國際空間科學虛擬觀測台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