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氣象保障

為完成空軍部隊的作戰、訓練等任務而採取的提供天氣預報、天氣實況和其他有關氣象資料以及提出趨利避害的綜合措施。是空軍戰鬥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障空軍部隊充分利用有利天氣,避開不利天氣,順利完成任務;預防和減少危險天氣對部隊的危害。

正文,基本任務,基本內容,組織實施,簡史與展望,

正文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國家開始建立空軍氣象保障組織。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蘇、德、日等國空軍氣象保障機構已較完善。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46年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建立航空學校氣象台。1949年以後, 逐步建成了空軍氣象台、 站網和氣象情報通信網,保障了空軍部隊作戰、訓練及其他任務的順利實施。如1955年初,在解放一江山島作戰中,及時、準確的天氣預報,保障了空軍部隊順利實施航空火力支援,為登入部隊全殲守敵創造了有利條件。
空軍各兵種的裝備、任務不同,對氣象保障的要求也各有側重。對航空兵, 主要是提供風、雲、 能見度、氣壓和高空急流,以及飛行中可能產生的飛機積冰、顛簸和凝結尾跡等;同時提出利用有利天氣,避開不利天氣的建議。對高射炮兵,主要是提供修正射擊諸元所需的氣象資料,以及部隊展開地域、轉移地域的氣象情況。對空降兵,主要是提供利於隱蔽航行的雲層位置,空降地域的能見度湍流,地面和空降高度層的風向、風速及該高度以下的合成風。
空軍氣象保障,通常由各級司令部組織所屬氣象室和氣象台、站實施。為了連續掌握和及時提供天氣實況,氣象台、站和氣象雷達站、氣象衛星接收站,晝夜進行氣象觀測、探測。有時還利用遂行任務的飛機或專門指派飛機偵察天氣。氣象室(或台)採用電傳、傳真通信和高速數據通信等手段,收集和傳遞氣象情報,接收和繪製各種天氣圖表,晝夜不間斷地分析和研究天氣演變情況,定時製作各種天氣預報,給部隊隨時提供氣象報告。在航空兵遂行任務的全過程中,重點掌握和連續提供飛行活動地區的氣象情況。氣象室(或台)發現或預計有危險天氣時,通過危險天氣通報網立即向空軍部隊和有關單位發出通報和警報,並提出防護措施的建議。對機場和有關地區的氣象資料,氣象部門須進行航空氣候統計和分析,研究其特點及對空軍活動的影響,為部隊組織計畫作戰、訓練、工程修建以及國防科學試驗等,提供專題氣候報告。

基本任務

組織地面氣象觀測和高空氣象探測,獲取空軍活動所需的實時氣象資料;利用各種通信手段,收集和傳輸氣象情報;分析繪製氣象圖表資料,製作並傳送天氣預報和圖像顯示;收集整理各種氣象歷史資料,編寫和提供任務所需的氣候報告;掌握危險天氣情況,及時發布危險天氣警報、通報;根據任務和天氣情況,提出利用氣象條件的建議。必要時,在有限範圍內採取人工消雲、消霧等人工影響天氣的措施,改變局部地區的天氣狀況。

基本內容

空軍氣象保障的基本內容,因各兵種裝備、任務的不同而各有側重。①對航空兵部隊,主要是提供保障飛機的起飛、航行、降落和執行任務所需的風、雲、能見度、氣壓、氣溫、雷暴、高空風,以及飛行中可能產生的飛機積冰、飛機顛簸、飛機尾跡等情況的資料和預報 。② 對高射炮兵,主要是提供修定射擊諸元所需的地面氣壓偏差量、地面氣溫偏差量、地面空氣密度偏差量,規定炸高以下氣層內的彈道空氣密度偏差量、彈道氣溫偏差量和彈道風等資料,以及部隊展開地域、轉移地域的氣象情況。③對空降兵,主要是提供部隊集結地域或待運地區、出發機場、航線和空降、空投場的天氣情況,尤其是可用於隱蔽航行的雲層以及空降(空投)區飛行高度以下的能見度,地面和空降(空投)高度的風向風速,以及空降高度以下的合成風。④對地空飛彈兵、雷達兵和通信兵部隊,主要是提供大風、冰雹、雨(霧)凇、暴雨、強雷暴等危險天氣情況。
基本原則 ①趨利避害,保證安全。氣象勤務部門不僅要及時掌握和提供天氣情況,還要根據部隊的任務特點、機種和武器裝備性能、部隊技術水平,判斷天氣情況對遂行任務的影響,全面權衡,提出正確利用氣象條件的建議,以保障部隊充分利用有利天氣,避開不利天氣,保證飛行和地面兵器設備安全,順利完成任務。②分工負責,密切協同。空軍活動空間廣闊,氣象保障涉及廣大地區的氣象台(室)、站,應按照指揮關係和各級的職責,分工負責,密切配合,主動通報情況。③準確、及時、不間斷。針對天氣情況多變、空軍活動對氣象保障要求高的特點,空軍氣象部門必須晝夜不間斷地觀測天氣和收集氣象情報,定時製作天氣預報,隨時掌握和監測天氣變化情況,及時準確地提供任務所需的天氣預報、天氣實況和各種氣象資料。

組織實施

通常由空軍軍以上司令部氣象部門,基地和機場氣象台、站,空降兵和高射炮兵、地空飛彈部隊氣象分隊,分別負責組織實施。在航空兵部隊協同陸軍、海軍作戰時,一般由合成軍隊司令部統一組織實施氣象保障,編成內的空軍氣象台(室)、站參與保障;有時由空軍氣象部門派出氣象小組或氣象保障人員到支援部隊指揮所,提供氣象情況。必要時,可派設機動的氣象觀測站(哨)或設定自動氣象站,獲取和提供作戰地區重要地帶的天氣情況。

簡史與展望

空軍氣象保障歷來為各國空軍所重視。它是隨著空軍的發展而逐步完善起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國家開始建立航空兵或空軍氣象保障組織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 ,美、蘇、德、日等國航空兵或空軍氣象保障機構已比較完善。在中國,國民黨空軍於1939年建立空軍氣象總台。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46年建立航空學校氣象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空軍氣象保障不斷得到發展和加強,逐步建成了比較完整的氣象保障體系,保障了空軍部隊作戰、訓練和各種飛行任務的順利實施。為了適應現代條件下的空軍作戰,許多國家在空軍氣象保障工作中廣泛採用電子計算機,用數值方法預報天氣,使空軍氣象預報工作向客觀、定量化發展;大力發展氣象雷達、氣象火箭、機場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等自動化遙測手段,獲取氣象情報;廣泛使用氣象衛星雲圖資料,判斷戰區上空的天氣;裝備氣象偵察飛機,直接偵察執行任務地區的天氣情況,機載氣象探測設備也不斷完善;向作戰指揮和空勤人員提供氣象情報的方式,已採用傳真、數據通信和圖像顯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空軍氣象保障工作日趨現代化,對局部地區天氣進行人工影響將成為提高空軍氣象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